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媒體報導】漁網纏肚內 綠蠵龜糾結而死

更新時間:2015-12-16 10:10:54 / 張貼時間:2015-12-14 11:15:33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聯合報
2,762
   

【媒體報導】


 

漁網纏肚內 綠蠵龜糾結而死

張貼.2015/12/14 上午 11:08:29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5-12-11/聯合報/B1/喻文玟/台中

 興大生科系副教授吳聲海(右)為死亡綠蠵龜測量。

台灣海洋污染已影響生態,1隻死因不明的綠蠵龜被高雄農業局發現,送至中興大學解剖,結果竟在牠的食道、腸道發現有漁網和塑膠片,推測漁網在腸道拉扯造成出血,導致死亡。

這隻綠蠵龜在西子灣外海被發現,當時已死亡漂浮在海上,興大獸醫系教授董光中、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吳聲海為牠進行電腦斷層掃描、解剖,指牠是雌龜,背甲長44公分、體重11.5公斤,肌肉、骨骼、大部分內臟器官都正常,但胃後方10餘公分的腸道和食道都被漁網「糾結」。

吳聲海指出,全世界的海龜都面臨生存威脅,海洋垃圾是造成個體死亡的主因,不同海洋動物因食物不同,會吃到不同人造物品,如綠蠵龜吃海草,會吃到卡在海草上的漁網或塑膠碎片;以前也在主食為水母的赤蠵龜體內發現巧拼和藍白拖鞋等東西,台灣沿海架設大型流刺網,也曾發現海龜卡在網上窒息死亡。

吳聲海推測這隻綠蠵龜可能因進食,腸道蠕動,這些人造物品「通過」腸道時變成一把利刃,直接「切過」而大量內出血,最後導致死亡。研究人員取出漁網、塑膠片怵目驚心,「牠應該承受巨大疼痛」。

吳聲海說,台灣本島以前只要有海灘,就有綠蠵龜產卵,如淡水、墾丁、台東,早期人們會到海邊撿海龜蛋或捕捉產卵雌龜,現在因都市發展,夜間有燈光,海龜不會上岸產卵。

綠蠵龜近年在台灣本島幾乎不產卵,只在蘭嶼、小琉球、澎湖望安有產卵紀錄;幼龜孵化後要20至30年才有繁殖能力。死亡的這隻雌龜是尚無繁殖能力的幼龜,興大將骨骼製成標本,當作課堂教材。

(剪報掃描檔)

 

【媒體報導】


 

解剖綠蠵龜 魚網、塑膠片割腸奪命

張貼.2015/12/14 上午 11:39:56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5-12-11/自由時報/A12/蘇孟娟/台中

中興大學從高雄市農業局送來西子灣外海不明原因死亡的綠蠵龜體內,發現尚無繁殖能力的幼龜食道與腸道內均有魚網和塑膠片,推測可能因魚網拉扯龜的腸道,導致出血死亡,呼籲台灣能加強海洋垃圾減量、使用對海洋生物友善的漁具,因綠蠵龜從卵孵化出來後,要再等廿餘年到卅年才有繁殖能力。

興大獸醫系副教授吳聲海指出,這隻綠蠵龜為雌性,體重十一.五公斤,是尚無繁殖能力的幼龜,解剖發現大部分內臟器官都正常,但腸道有出血現象,並在食道和腸道發現好幾塊結團的魚網與塑膠碎片,可能是吃食海草時,誤吃進魚網或塑膠碎片,切到腸道,流血致死。

吳聲海也說,以前也曾在以水母為主食的赤蠵龜體內,發現巧拼板和藍白拖鞋等物品,也曾在台灣沿海的大型流刺網上,發現海龜卡在網上窒息死亡。

(剪報掃描檔)

【媒體報導】


 

興大解剖死亡綠蠵龜 腸內充滿魚網、塑膠片

張貼.2015/12/14 上午 11:44:01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5-12-10/中時電子報/陳界良

高雄海岸日前發現1隻不明原因死亡的保育類綠蠵龜,經送中興大學獸醫系進行斷層掃描與解剖,發現食道與腸道內有成團的魚網和塑膠片等,研判是造成綠蠵龜死亡的原因。興大呼籲,應減少海洋污染,才能保育綠蠵龜。

興大生科系副教授吳聲海指出,這隻綠蠵龜為雌性、背甲長44公分、重11.5公斤,在西子灣外海發現時已死亡,漂浮在海面。經解剖發現,胃後方10餘公分腸道有出血,並在食道、腸道發現好幾塊結團的魚網與塑膠碎片,推測這些物品造成腸道流血致死。

吳聲海表示,台灣本島以前只要有海灘的地方,就有綠蠵龜產卵,如淡水、墾丁等地,近年台灣本島幾無產卵紀錄。綠蠵龜面臨最大的威脅,包括產卵地點減少、海洋污染、漁具誤殺等,台灣要做好垃圾減量、回復海岸天然狀態、才能對全太平洋的海龜保育有幫助。

 

【媒體報導】


 

興大解剖死亡綠蠵龜 腸道有漁網塑膠片

張貼.2015/12/14 上午 11:49:27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5-12-10/中央社/郝雪卿/台中

中興大學為來自高雄的死亡綠蠵龜進行解剖後今天說,腸道內部出血,且食道與腸道內有魚網及塑膠片等人造物,推測可能是漁網拉扯腸道造成出血死亡。

高雄市農業局8日在高雄發現一隻死因不明的綠蠵龜,9日由中興大學獸醫系教授董光中與生科系副教授吳聲海進行電腦斷層掃描與解剖。

吳聲海表示,這隻綠蠵龜為雌性、背甲長44公分、體重11.5公斤,發現地為中山大學西子灣外海,發現時已死亡並漂浮在海面上。

吳聲海指出,電腦斷層掃描結果,肌肉和骨骼都正常,只有腸道有空隙及肺部呈現塌陷等狀態,解剖發現大部分內臟器官都正常,但胃後方10多公分的腸道有出血現象,並在食道和腸道發現好幾塊結團的漁網與塑膠碎片。

吳聲海推測,這些物品是通過腸道時切到腸道造成流血導致死亡。解剖後的綠蠵龜將製成骨骼標本,內臟器官則浸泡成標本於課堂上教學使用。

不同海洋動物因食物不同,會吃到不同的人造物品,吳聲海舉例說,如綠蠵龜吃海草,就會吃到卡在海草上的漁網或塑膠碎片;以前也在主食為水母的赤蠵龜體內發現巧拼和藍白拖鞋等物,而台灣沿海架設的大型流刺網,也曾發現海龜卡在網上窒息死亡的情形。

吳聲海呼籲,全世界的海龜都面臨生存威脅,但是各國的保育工作規模,永遠追不上野生動物減少的速度。因為海洋是聯通的,在台灣能夠做到垃圾減量、回復海岸的天然狀態、降低沿海光害、使用對海洋生物友善的漁具,都可以對全太平洋的海龜保育有幫助。

 

 

興大解剖死亡綠蠵龜 海洋汙染威脅海龜生存

張貼.2015/12/14 下午 03:09:53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5-12-10/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高雄市農業局8日在高雄發現一隻死因不明的綠蠵龜,昨(9)日由中興大學獸醫系教授董光中與生科系副教授吳聲海進行電腦斷層掃描與解剖,發現綠蠵龜腸道內部出血,且食道與腸道內有魚網和塑膠片等人造物,推測可能因漁網拉扯腸道造成出血導致死亡。

吳聲海表示,這隻綠蠵龜為雌性、背甲長44公分、體重11.5公斤,發現地為中山大學西子灣外海,發現時已死亡並漂浮在海面上。電腦斷層掃描結果,肌肉和骨骼都正常,只有腸道有空隙及肺部呈現塌陷等狀態,解剖發現大部分內臟器官都正常,但胃後方十餘公分的腸道有出血現象,並在食道和腸道發現好幾塊結團的魚網與塑膠碎片,推測這些物品是通過腸道時切到腸道造成流血導致死亡。解剖後的綠蠵龜將製成骨骼標本,內臟器官則浸泡成標本於課堂上教學使用。

吳聲海提到,臺灣本島以前只要有海灘的地方,就會有綠蠵龜產卵,如淡水、墾丁、台東等地。以前的人會到海邊撿海龜蛋吃或捕捉產卵雌龜。但因為都市發展,只要夜間有燈光,海龜就不會上岸產卵,近年在臺灣本島幾無產卵紀錄,目前只有蘭嶼、小琉球、澎湖望安等地區有產卵紀錄。綠蠵龜從卵孵化出來後,要二十餘年到三十年才有繁殖能力,今天解剖的這隻是尚無繁殖能力的幼龜。

吳聲海補充,綠蠵龜面臨最大的威脅為,產卵地點減少、海洋污染、漁具誤殺、龜和龜卵被人食用等問題。例如這次解剖發現的海洋垃圾,極有可能就是造成個體死亡的原因。不同海洋動物因食物不同,會吃到不同的人造物品,如綠蠵龜吃海草,就會吃到卡在海草上的漁網或塑膠碎片;以前也在主食為水母的赤蠵龜體內發現巧拼和藍白托鞋等東西。而臺灣沿海架設的大型流刺網,也曾發現海龜卡在網上窒息死亡的情形。

吳聲海呼籲,全世界的海龜都面臨生存威脅,但是各國的保育工作規模,永遠追不上野生動物減少的速度。因為海洋是聯通的,在台灣能夠做到垃圾減量、回復海岸的天然狀態、降低沿海光害、使用對海洋生物友善的漁具,都可以對全太平洋的海龜保育有幫助。

 
   

【媒體報導】


 

海草卡漁網吃下肚 海龜妹妹內出血亡

張貼.2015/12/16 上午 10:12:26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5-12-15/環境資訊中心/瑭芯/高雄

高雄市農業局8日於高雄西子灣外海發現一隻已死亡的綠蠵龜漂浮在海面,由於死因不明,於隔日(9日)送交中興大學,由獸醫系教授董光中 與生科系副教授吳聲海進行電腦斷層掃描,並解剖釐清死因,解剖報告於10日出爐。

「這隻綠蠵龜是尚無繁殖能力的雌性幼龜、背甲長44公分、體重11.5公斤。」吳聲海表示,電腦斷層掃描顯示肌肉和骨骼正常,但腸道有空隙及肺部呈塌陷狀態。解剖後發現大部分內臟器官正常,唯胃後方十餘公分的腸道有內出血,並於食道和腸道內發現好幾塊結團的魚網與塑膠碎片。

吳聲海解釋,「綠蠵龜食海草維生,推測幼龜可能吃到卡在海草上的漁網或塑膠碎片,而這些海洋垃圾通過腸道切傷腸道,造成出血致死。」綠蠵龜從卵孵化出生,要20-30年才有繁殖能力,但當中要歷經危機四伏生存威脅,包括產卵地點減少、海洋污染、漁具誤殺、龜和龜卵被人食用等問題。

不同的海洋動物因食物不同,會吃到不同的海洋垃圾。如綠蠵龜吃海草,就會吃到卡在海草上的漁網或塑膠碎片;吳聲海回憶過去,曾在主食為水母的赤蠵龜體內發現巧拼和藍白托鞋等物品。也曾發現海龜卡在台灣沿海架設的大型流刺網上,窒息死亡。

早期台灣只要有海灘的地方,就不難見到綠蠵龜產卵。如今因都市發展,只要夜間有燈光,海龜就不上岸產卵,近幾年台灣本島幾無產卵紀錄,只有蘭嶼、小琉球、澎湖望安等地區尚有產卵紀錄。

吳聲海呼籲,全世界的海洋生物都面臨生存威脅,四面環海的台灣更應致力海洋垃圾減量,努力回復海岸天然狀態、使用對海洋生物友善的漁具,除了對海龜也對海洋生物保育盡一己心力。

無獨有偶,國外海龜保育團體「Leatherback Trust」生物學者羅賓遜(Nathan Robinson)6日又發現一隻海龜鼻孔出現一支塑膠叉子。其實他已多次包括今年8月從救援海龜鼻孔取出吸管異物,只是7日在youtube貼出的影片不是以往拔出的吸管,而是一根約13.5公分的塑膠叉子。羅賓遜推估,這支塑膠叉子可能被海龜吃下後,嘗試吐出,卻未直接從嘴巴出來,而跑進鼻子。

「雖然他能替這隻海龜移除鼻子裡的塑膠叉子,但海洋裡的塑膠垃圾仍威脅著海中生物。」羅賓遜說。同時呼籲民眾減少一次性使用塑膠產品,減緩海洋中塑膠瓶或塑膠袋等製品的數量,可降低海洋動物死亡率。

墾管處志工獸醫、鯨生動物醫院院長錢興華說,不同於食草性的綠蠵龜;欖蠵龜是肉食性動物,食物包括各種魚類、軟體動物、甲殼類等。推測國外這隻欖蠵龜「可能攝食的時候不小心把叉子吞進胃裡,刺激胃引起嘔吐,又因為口腔裡有滿滿的倒刺,就進入鼻腔內卡住。」而海龜的食道與氣管跟人類一樣,都是相連的。可以想像人類在嘔吐時,有時嘔吐物會從鼻子出來,是一樣的道理。

目前也參與高師大羅柳墀教授小琉球海龜研究團隊的錢興華進一步表示,除了誤食,釣魚鉤嵌進海龜的嘴或鰭肢也是很常見的救傷案例。

地球危機除了氣候變遷、生態多樣性保育、海洋塑化三方息息相關。又因海洋面積約占地球表面積的3/4,故海洋生態危機更為一大隱憂,且難以預估。我們若繼續毫無知覺的製造海洋污染問題,過度濫捕傷害海洋物種,除了讓海洋成為一個大型垃圾場,全面性毀壞牠們的棲地,讓海洋環境變得不穩定。環境惡化最後反噬的也是人類在陸地上的生活與生存。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