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對中農產逆差 一、二月增一倍
張貼.秘書室媒體公關組 2010/04/13 08:44:28 .
2010-04-13/自由時報/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
兩岸簽署ECFA,中國表示要「讓利」台灣農民,但今年前兩個月,受到傳統農曆新年需求,中國農產品進口值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四成三,兩岸農產貿易逆差幾乎增加一倍。學者認為,在兩岸三通、加速交流下,「中國來的比台灣去的多」,雖然八三○項中國農產品未開放,但對台灣農業已造成傷害。
根據農委會統計,今年一到二月的中國農產進口值約台幣三十一.二億元,去年同期為二十一.七億元,其中水果與製品、水產品進口量分別成長三十五%與四十一%,而水果與製品進口值從二億元增加至三億元,水產品則從四.三億元成長至五.四億元。
我國整體農產品出口至中國前兩月雖有成長,但僅二成,只有中國的一半,也因此兩岸農產貿易逆差從去年一、二月台幣六.三億元擴大到十二.六億元。至於今年三月份中國進口值為十三.三億元,台灣出口中國為十二.七億元,雖有成長,仍不及中國。
台大前農學院長楊平世認為,農委會統計尚不包括走私、透過越南等第三國轉口,中國農產品在台灣市場的實際數量恐更多。市售白蘿蔔有七、八成都是從中國進口,卻沒有標示,民眾根本不知道。
中興大學名譽教授吳明敏說,雖然生鮮、冷藏蔬果不能進口,但中國農產品仍可以冷凍、加工品等各種名義輸入,禁止的項目也可專案進口。中國農產品比台灣便宜,國內業者大量進口中國農產原料來台加工,使得台灣農產出路減少。
前農委會主委、台大教授李金龍批評,如果在ECFA談判中,沒有把「禁止開放八三○項中國農產品」白紙黑字寫出來,根本是口說無憑,僅以首長個人去留作保證,那首長一、兩年下台後,當初的保證還有效嗎?
.回《 興.新.聞》 .《 線.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