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媒體報導】吸引青年軍-許台灣酪農業一個未來

【媒體報導】吸引青年軍-許台灣酪農業一個未來

更新時間:2016-03-09 09:37:06 / 張貼時間:2016-03-09 09:02:50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聯合報
2,506
   

【媒體報導】


 

吸引青年軍-許台灣酪農業一個未來

張貼.2016/03/09 上午 09:01:58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6-03-09/聯合報/A7/董俞佳

前言:很多人都喝過鮮奶,但可能從未去過牧場,更不了解酪農業的甘苦。根據中華民國酪農協會統計,民國七十六年時,台灣酪農有一千兩百多戶,目前只剩下五百四十戶,實際飼養戶數不到五百,酪農持續減少,人力斷層成了產業危機;日前總統當選人蔡英文提出新世代農業,產官學界上周透過「搶救台灣酪農業,如何吸引青年軍」論壇,盼望新政府也能為他們尋找永續之路。

 「搶救台灣酪農業 如何吸引青年軍」論壇,邀請各界精英討論酪農業面臨的困境和解決之道。許台灣酪農業一個未來

聯合報新聞部副內容長謝邦振表示,總統當選人蔡英文才提出新世代農業構想,如何解決酪農業面臨的問題,讓年輕世代投入酪農業,也應及早規畫。

到底養乳牛有多辛苦?為什麼是所有農業中,最難吸引青年返鄉的?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王忠恕表示,酪農業是全年無休、長期連續生產的行業,所以養乳牛被視為兼具骯髒、危險、辛苦的3K產業;養乳牛不只是工時長、勞累、環境也不好,因此這幾年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人力老化、勞動力不足,青年農民進不來等。

中華民國酪農協會理事長洪長進表示,養乳牛工作辛苦、很忙、又賺不多,每天早上五點之前一定要起床,準備開始搾奶,要趕著九點前送上乳車;他說,現在第二代大多念到大學、碩士,自認高高在上,不願從事辛苦行業,因此酪農戶數才會減少。

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理事邱勇誠表示,第二、三代子女不願意承接養牛工作的原因大多是,從小看父母從早開始忙到晚上十點才休息,完全沒有生活品質,因此不想再過這種生活。

邱勇誠說,若是持續找不到勞工,整個產業將慢慢萎縮,也很難再發展,將直接影響生乳的質與量,如果不正視、改善問題的話,會是酪農業很大的隱憂。

年輕酪農郭信宏之前在機械設備廠工作,大約六年前返回屏東,承接養牛事業;從小看著父母辛苦工作、全年無休,即使過年放假也只能一個人出去走走就回來,從來沒有全家出遊過,因此當時很猶疑要不要回家過這種生活。

他說,當時有自信可藉科技,一步步改善工作效益,扭轉不合理的生活型態;原本他預估兩年可以達到目標,但現在已經過了六年,都還未達到。他說,養牛技術牽涉太廣,沒有當時想得這麼簡單。

郭信宏說,小時候在外求學,對養牛幾乎一無所知,透過周邊資源、請教獸醫師等從頭學習,目前已經慢慢上了軌道;他認為,第二代不願意回家承接酪農工作,主要是因為沒有看到這個產業的願景,而且就算能夠找到基礎勞力人員,也無法找到可以幫忙經營牧場的人,這些都是目前比較大的問題。

洪長進說,酪農缺人問題越來越嚴峻,酪農戶要尋求突破、促使產業升級,讓台灣的酪農業持續存在下去,否則會面臨斷層危機。

 

【媒體報導】


 

教授:提升技術、開放心胸-酪農業才能永續

張貼.2016/03/09 上午 09:06:36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6-03-09/聯合報/A7/董俞佳

酪農業苦尋生力軍,但實際情況是,有心的年輕人也可能進不去。台大動物科學系教授陳明汝說,動科系上每三、四年都會有一個學生願意到牛場工作,只是大部分的牛場都是家族經營,所以大多不希望人來了之後,把東西學好就離開,因此即使學生有心學習,機會也很少。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王忠恕表示,酪農協會每年舉辦青年酪農課程,農委會輔導處也舉辦暑期打工,很多酪農戶有提供場地實習。

王忠恕說,曾經遇見一位大四學生,在畢業考前兩天仍花時間到牧場見習,積極學習的態度讓他十分感動。

不過,想入行就不容易了。陳明汝說,家族經營的酪農場,通常不希望一個學歷不錯的人,把家傳的技術學完就走,因此,入行不容易,現場實務學習機會也難取得。

陳明汝說,如果要自己開牧場,門檻又非常高,包括:要蓋房舍、環保汙水處理等需要很多錢,一個大學、碩士剛畢業的新鮮人,當然不敢、也沒錢去開一個牛場,因此,現況是縱使學校培育了人才,也會因門檻高而無法入行。

中興大學獸醫系副教授莊士德表示,目前酪農人力萎縮,生力軍又沒有進來,因為酪農業技術門檻高,即使生意人、有錢人有資本也無法養牛;如果沒有提升技術,這個產業想要永續經營,將面臨很大的挑戰。

【媒體報導】


 

提高薪資、引進專業經理人 將酪農人才留下來

張貼.2016/03/09 上午 09:13:15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6-03-09/聯合報/A7/董俞佳

台灣酪農業欠缺人才,不僅學界育才困難,牧場留才也欠缺好薪資。學者發現,現在的學生不懂養牛,也很少到牧場,只待在實驗室鑽研生物技術;而農委會也坦言,台灣酪農業需要專業經理人協助,且給予好薪水才能留住人才。

台大動物科學系教授陳明汝表示,雖有七所大學設有畜牧、動物等相關科系,不過,畢業學生大部分是到獸醫院去治療可愛的小動物。她說,過去在台大動科系,養牛是很重要的課,不只有正課,還有實習,現在大多成了複製豬、複製牛、複製羊等生物技術課程,養牛課程濃縮到很少。

中興大學獸醫系副教授莊士德說,若以台灣目前約近十萬頭牛來計算,至少需要五十位獸醫師,不過現在全台卻只有七個。他以自己為例,常常要往返全台牧場,為乳牛看病、開刀、健檢等等,常常一天就往返兩、三百公里。

他說,培育人才需要老師帶著學生到牧場去學,才有機會啟發學生投入;不過現在老師升等只算論文篇數,希望教育部、學校能讓走入現場的教授,計入評鑑標準,不必為論文升等擔憂。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王忠恕表示,台灣的酪農業要把自己當成中小企業經營,尋找專案經理人協助管理,透過不錯的薪資,讓這些人才留下來,若只是把人才當成一般勞力,在這麼辛苦的行業中,不容易留住人。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