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媒體報導】紅蜘蛛為何殺不死?植病專家來解答

【媒體報導】紅蜘蛛為何殺不死?植病專家來解答

更新時間:2016-03-28 10:15:20 / 張貼時間:2016-03-25 15:20:58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上下游
5,644
   

【媒體報導】


 

紅蜘蛛為何殺不死?植病專家來解答

張貼.2016/03/25 上午 10:46:32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6-03-25/上下游/郭琇真

 曾德賜教授多年來研發益菌劑的發酵工廠(攝影/郭琇真)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特聘教授曾德賜,背板為這些年來教授參考國外文獻和相關組織,整理出來符合國內農藥登記現況的圖表(左為殺菌劑、右為殺蟲劑)攝影/郭琇真曾德賜在果園間協助農民診斷病害。(圖片提供曾德賜)

「我『延畢』了!」今年2月本來要從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退休的榮譽特聘教授曾德賜,因為覺得一時還走不開決定續留「戰場」奮鬥。他說,民間俗諺常提到「真藥治假病,真病沒藥醫」,就是病急亂投藥,產生抗藥性而不自知,這不只在醫界發生,農業也是如此,因此在國內農藥濫用問題持續發生、植物醫生制度尚未建立的此刻,他沒理由退休。

力排學界潮流 曾德賜勇敢從益生菌跨入農藥

曾德賜大約在13、14年前開始鑽研農藥領域,當時的他年逾50,「那個年代研究農藥會被說沒前途,因為一般認為農藥的技術水平並不高,相較之下,生物科技前景看好,但系上實在沒有老師想教農藥學,當時我剛從植病系系主任及遺傳工程中心主任退下來,我想就努力看看。」

曾德賜是扎扎實實的中興人,大學和碩士都是念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1980年通過教育部公費留考赴美進修,1984年從美國加州大學取得植物病理學博士文憑、放棄留在美國工作的機會歸國後,便進入中興大學教書,直到現在。

鑽研農藥前,曾德賜本身專長在植物病理相關的生理和生化代謝方面,研發益生菌已有10多年,像治療柑橘類流膠病的鏈黴菌、素有植物病害「殺手明星」之稱的枯草桿菌都是從他研究團隊研發。為了找尋這些益菌,曾德賜帶領研究室同仁上山下海到農園裡蒐集,從數百個益菌中篩選適合的,拿回中興大學防檢疫大樓旁,研究室所建立的發酵工廠研究,發酵工廠擁有的發酵槽設備非常完整,從10公升、50公升到750公升的發酵槽都有,是典型先導型工廠規模,曾德賜與工作同仁在這研發,建立個別的量產與產品調製技術流程,回到溫室及田間實證試驗,協助農民解決病害。

鑽研農藥14年 一磚一瓦建立農藥藥理分類

曾德賜開始深入研究農藥領域時,他發現,國內農藥使用種類和有關應用管理技術資訊落後國際很多,例如國際農藥相關專業組織殺蟲劑抗藥性行動委員會(IRAC)、殺菌劑抗藥性行動委員會(FRAC)等,約在1980年代便將農藥依作用機制進行分類,像哪些農藥對抗神經傳導運作、哪些對抗酵素生命功能、如何用藥才能精準確效等,但國內卻找不著這些資訊,「我幾乎是從頭開始翻國際文獻,逐步把各類農藥的學理基礎建構起來。」

曾德賜發現,過往學界對農藥的理解都是從化學出發,很少導入醫學觀念,不僅懂得的藥較少,對於這些藥作用在植物疾病或害蟲身上是採取什麼機制,不見得了解,甚至當抗藥性發生後,也不會知道要如何教導農民輪替用藥,讓用藥更精準、有效。

有機磷農藥對人類影響大 更需專業知識

像是植物界常見的3大害蟲之一「紅蜘蛛」,「很多農民常會噴灑有機磷農藥來防治,卻常發現噴越多越沒用,像今天可能先噴愛殺松,隔沒幾天發現沒效改噴大滅松,但這些藥劑的作用機制其實都相同,多噴只會讓紅蜘蛛產生交互抗性。」

以有機磷農藥來說,國內目前登記可用的多達70支,這類農藥主要是用來抑制昆蟲中樞神經上的「乙醯膽鹼酯酶」,是屬於神經毒的一種,乙醯膽鹼酯酶由於存在人類全身,因此人類比害蟲還要敏感,二次大戰製造的毒氣主要就是這種毒性,早期一些有機磷農藥的發展也和這有關,因此噴灑有機磷農藥需要非常專業的藥劑知識。

曾德賜解釋,因此如果當有機磷農藥對紅蜘蛛沒效時,具備完善植物病理知識的植醫就要懂得教導農民輪替用藥,像紅蜘蛛主要是吸汁危害,可以建議使用抑制氯離子通道的殺蟲劑阿巴汀等,讓紅蜘蛛停止取食活動;如果田裡的蟲口數已經很多,要抑制紅蜘蛛繁衍後代,可以使用賜派芬或賜滅芬等屬於生長調節型的藥劑,這些藥劑作用機制新穎、毒性低,會讓細胞膜裡的脂質無法合成,紅蜘蛛的卵就孵不出來了。

曾德賜:推動植醫 改善農藥濫用、價格引進的大環境

曾德賜說,人有醫生,動物有獸醫,但植物生病卻沒有專業的醫師可諮詢,導致農民聽信農藥行的說法濫用農藥,卻始終無法對症下藥,甚至有農民連噴劇毒農藥都沒配戴專業防護衣,導致神經中毒,因此跟隨歐美潮流推動「植物醫生制度」非常重要。像美國加州實施「病蟲害輔導師」已有多年,在農業生產上,包括農藥的購買以及田間施藥等專業人員都須通過證照考核才能從事,此種專業證照每3年就得重新考試才能延續,因此農民施藥都會徵詢輔導師意見、遵照規定,違反甚至可能會送上法院。

推動植物醫生還有一大好處是,過往農藥登記由藥商主導,因為價格導向,導致農藥市場出現劣幣逐良幣的現象,便宜、好用的農藥很容易引進,低毒性、價格較高且環境友好性的新藥則相對困難,「未來植物醫生應本著專業和科技潮流盡量引進低毒農藥,搭配生物製劑和專業的田間管理,不僅對環境較友善,也能照顧農民的健康。」曾德賜認真地說。「現在國際間研發新藥的腳步越來越快,而且研發出來的農藥選擇性很高、施藥會較精準,有些新藥甚至比唇膏、咖啡毒性還低,因此植物醫生制度若能建立起來,本著專業用藥的良知,便能影響過往農藥登記與應用管理的沉痾。」

其實農委會防檢局近年也正研擬《植物醫生法》草案,希望推動該制度,前年更委託中興大學開設「植物醫學人才培育–農藥藥理與應用」師資班,並由曾德賜主講,課程吸引不少台大、興大、嘉大、屏科大等相關領域老師參與,包含台灣拜耳、台灣先正達等產業界也是學員之一。

於此同時,曾德賜也整理多年來深入研究農藥學理的心血,在去年中出版了《農藥藥理與應用—殺菌劑篇》,本來已有66歲的他,今年想從教職工作上退休下來,後因放心不下選擇續留崗位,「我現在手邊正陸續整理殺蟲劑篇、除草劑篇等,希望能夠盡快出版,讓學生有教材可以入手,再搭配未來植物醫生制度的建立,我想社會應該會更美好吧。」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