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媒體報導】守護老土雞血緣 李淵百長跑34年

【媒體報導】守護老土雞血緣 李淵百長跑34年

更新時間:2016-05-17 08:55:05 / 張貼時間:2016-05-16 14:24:53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上下游新聞
2,047
   

【媒體報導】


 

守護老土雞血緣 李淵百長跑34年

張貼.2016/05/16 下午 02:21:06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6-05-16/上下游新聞/郭琇真

 李淵百保種的金門土雞。(攝影/郭琇真)

興大保存台灣土雞,也會保存其他國家的特色土雞,李淵百手上抓的絲羽烏骨雞是1993年從中國引進。(攝影/郭琇真)

「做土雞保種,就像和時間賽跑,晚了就沒了。」國內土雞專家、興大動科系退休教授李淵百投身土雞保種工作34年,眼看白肉雞等快速成長雞肉大軍壓境,地方特色土雞節節敗退,一一絕種,他不灰心,抓緊時間和機會上山覓尋,如今興大地方雞種遺傳資源中心育有17種包含國內外的地方土雞,是全國最具規模的土雞基因庫。

從土雞門外漢到保種專家 李淵百堅持30多年

去年8月剛從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退休的李淵百,是興大「地方雞種遺傳資源中心」的創始人,默默推動土雞保種工作已34年。但其實30多年前,李淵百自美國學成歸國時,連「台灣土雞」是什麼都不清楚?

李淵百從小在台北長大,小時候常到父親開設的成衣工廠幫忙,閒暇之餘,李父還種菊花、養來亨蛋雞,「每天清早我會幫父親清雞糞、撿雞蛋,雖然雞糞的味道不好聞,卻讓人覺得自在,這些經驗啟發我選讀興大畜牧系,最後還到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研究家禽畜行為。」

民國70年返台後,李淵百找上家禽界大老黃暉煌(時任農復會畜牧組技正),「當時台灣社會在雞肉消費上仍以土雞為主,比例高達7成,但其中5成是仿土雞、2成才是土雞,所以黃暉煌便建議我投入台灣土雞保種的研究,也是那之後我才真正開始了解台灣土雞。」

移民、環境、市場喜好 純種土雞漸少

李淵百說,台灣土雞就像台灣人一樣都是混血種,有的因遷徙進來,像是閩南雞種,有的因殖民進來,像日本、歐美品種,再加上環境、消費市場喜好等影響配種而成,這些台灣土雞很能適應台灣環境,也較有能力抵禦外來疾病,但長不快、飼養效率不如白肉雞或仿土雞高。

李淵百上山下海、貼近飼養第一線才發現「比較純」的土雞不多,「農家為了讓雞肉長得快好賣錢,有些都會混到國外品種,因此血緣古老的在地土雞就變得很珍貴。」

李淵百保種就是想保住這類血緣古老的在地土雞,「因為育種是個『丟基因』的過程,為了長肉、提高雞肉鮮甜度和纖維細緻度,『不好的』基因會被篩選掉,而保種是為了不要『掉基因』,血緣古老的土雞基因最複雜,能將這些土雞保種下來,雖然短時間可能用不上,但總有一天育種需要材料時才能有備無患。」

至於如何判斷哪些土雞值得被保種?李淵百手一揮說:「雞隻整群看過去外觀性狀很整齊,甚至農家有提供母雞巢箱產蛋的,代表有在做飼養管理,通常會比較純。」像興大土雞保種中心正飼養的峨嵋雞(新竹),就是因為生活在當地的客家人喜愛這類大型鬥雞,認為這樣的雞隻才適合燉煮補身,因此李淵百發現時品種保留的很好。

金門後院土雞 因島嶼隔離血統最純

在興大土雞保種中心保種下來的地方土雞,包含花東土雞、信義土雞、竹崎土雞、金門土雞、峨嵋土雞等,其中金門土雞最有價值,「當時是學生幫我帶回來,研究才發現牠基因最複雜,個性比其他土雞還活潑,習慣自己覓食、扒地找東西,而不是仰賴人類餵食。」

李淵百解釋,金門早期因為是戰地,島上比較封閉,因此金門土雞比較不會有跟外國雞種雜交的機會,金門土雞是很典型的後院雞,金門人養在後院偶爾才給食物,所以牠們都得自己覓食、找地方休息,能夠存活、傳承下來的品系適應能力就很強,但隨著雞肉消費市場被自由貿易給改變,白肉雞大量被生產,現在金門很難找到這個土雞了。

尋找血緣古老的在地土雞就像跟時間賽跑一樣。眼光放遠、時間抓準,就能保住珍貴的古老雞種,但若趕不上時間,「發現的時候,雞種數量只剩下個位數,那就很難保種下來,像保種中心曾養一隻高雄內門的土雞快20年,發現時剩不到10隻,最後就絕種了。」

保種工作不受重視 師徒二人仍堅守岡位

「保種工作其實吃力不討好,因為沒有立即可見的成果,政府通常不太願意投資,這個問題放諸世界都是如此。」李淵百的得意門生、民國92年接下土雞保種中心工作的興大動科系教授陳志峰說,碩班跟著老師做研究,眼看老師從有錢做到沒錢,甚至貼錢、借錢,對於這樣的精神很敬佩,他從不看風向做研究,就是扎扎實實鑽研土雞,過程中碰到困難也不放棄,默默為台灣農業貢獻很多。

陳志峰接手後,每年都得申請6、7個計畫養保種中心,但卻甘之如飴,「土雞保種就像是百寶箱一樣,當育種出現問題時,就可以從百寶箱來出秘密武器來,像竹崎土雞經過好幾代配種後,現在黑皮的基因不見了,我的研究生正努力拿烏骨雞的基因協助竹崎雞復育。」

「農民養,種就留下來」

近年來,李淵百和陳志峰正聯手推廣農民飼養保種土雞,陳志峰提到,目前除了有金門業者開始嘗試養金門土雞外,其他地方土雞推廣上還是碰到重重阻礙,但興大最近決定撥經費蓋小型乳品加工廠和屠宰廠,相信未來能提供更多誘因,農民飼養保種土雞,興大協助安全屠宰。

李淵百表示,「保種土雞雖然長得慢,通常要5、6個月,但抗病力好、品質好,又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只要有人願意把牠的長處發揮出來,就能把台灣點亮!」他認為,台灣土地狹小無法拼產量,要拼應該是特色。

鑽研土雞30多年,李淵百去年雖從教職工作退下來,卻馬上成立了「興大優質農畜產品驗證協會」,他說,做了保種工作這麼多年,我發現最好的保種方法就是農民要飼養,讓消費者認識地方土雞進而消費,為了這理想我會繼續堅持下去。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