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學者評論】新南向…看到印度商機

更新時間:2016-06-03 11:48:54 / 張貼時間:2016-06-03 11:10:39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1,790
   

【媒體報導】


 

新南向…看到印度商機

張貼.2016/06/03 上午 09:24:04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6-06-03/經濟日報/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所長兼當代南亞與中東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陳牧民

  新政府提出的未來對外政策中,「新南向政策」最受外界關注。蔡英文總統在520就職演說裡明確地表示,要增進與東協、印度的多元關係,促進雙方在科技、文化與經貿的廣泛交流與合作,達到共享資源、人才與市場的目的。

                但到目前為止,新政府團隊對於新南向政策的討論都偏重與東協國家的合作,對印度著墨較少。印度的機會在哪裡?台灣要如何經略印度?這考驗蔡政府對外經濟戰略布局的能力。

                台灣各界重視印度始於2003年,當時美國高盛公司發表「金磚四國」報告,將其描述為21世紀最受矚目的全球經濟強權。印度一開始也的確表現亮眼:自2001到2010年間,平均年經濟成長率都在7%以上,即使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海嘯波及,2010年經濟成長率也維持7.4%。
受到這股「印度熱」印象,台灣政府在2003年首次將其列為「全球出口拓銷計畫」的重點國家之一,全力推展雙邊貿易。

                 2003年到2011年,台灣、印度雙邊貿易量從14億美元增加到75億美元(我國出超約12億美元),成長四倍之多。後來因印度國內能源供應不足、通貨膨脹嚴重、盧比貶值等因素影響,2013年經濟成長率降到5%以下,金磚光環不再,台印貿易量在2015年也下跌到48億美元。

                 印度人民黨就是在此一背景下獲得上台執政的機會,總理莫迪矢志發展經濟,並希望藉由改善經商環境與吸引外資,提升該國製造業實力,至今為止此一策略似乎已達到一些效果:2015年印度吸引外人直接投資金額已經超過中國與美國,達到630億美元;外國投資計畫數量年增8%。

                不過,實際去過印度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看得到卻不容易吃到的市場。整體來說,這個國家的基礎建設仍然非常落後,經商環境不佳,風俗文化與台灣差異太大。

                 此外,29個邦在法令稅制上各行其是,科層官僚體制根深柢固,台商在印度當地缺少華僑或通曉中文者作為代理人,打進當地市場並不容易。到目前為止,台印雙邊貿易量僅占台灣整體對外貿易的0.95%,台商在印度投資僅占外人直接投資金額0.03%,在所有外國投資中只排第45名。

                目前台印之間的確存在一些問題,印度至今仍禁止其部長與省長訪台,之前曾洽談過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中小企業合作備忘錄等也都處於停頓狀態。新政府應該在過去的基礎上繼續與印度進行諮商,告訴對方不能既要吸引台商投資,但又不給任何優惠。

                同時台灣可主動參與印度各項國家級計畫,如目前莫迪政府積極提倡「來印度製造」、打造「智慧城市」、擴大執行「尼赫魯國家太陽能計畫」等,台灣可以藉由參加這些計畫提升在印度的知名度。

                只要將有限資源集中,投注在三、四個具有發展潛力的省市或台灣擅長的產業領域,效果就顯而易見。今年台北電腦公會在印度舉辦首屆「智慧型手機微影片競賽」,藉由鼓勵印度學生使用台灣製手機拍攝影片參賽,來認識台灣產品,就是非常高明的行銷策略。

                作為中國大陸以外,唯一仍具有龐大市場潛力的新興經濟體,日、韓、美、甚至中國都已經前仆後繼地搶灘印度布局,蔡英文總統更在就職演說中直接點名印度是未來台灣對外合作夥伴,可見新政府已經看到台灣在印度的機會,就看如何把握。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