鍬形蟲為大型亮麗、深受大眾喜愛的昆蟲,照理來說相關分類問題應已都很清楚,但長久以來,臺灣的鍬形蟲始終有不少的分類爭議。在已知五十二種鍬形蟲中,最特別的是有四種分別有兩個特有亞種存在的有趣議題,但這些分布於中高海拔山區(1000-2700 m)的特有亞種鍬形蟲分類地位也常受到質疑。其中泥圓翅鍬形蟲(Neolucanus doro)的兩個亞種(N. d. doro 及 N. d. horaguchii),已於2014年由該研究團隊證實與紅圓翅鍬形蟲(N. swinhoei)有同樣的遺傳組成。
結果顯示,亞種間皆具明顯的遺傳變異及特定地理分布。兩種深山鍬形蟲的亞種約於一百萬年前分化開來;其中栗色深山鍬形蟲棲息於中央山脈西邊,指名亞種(L. k. kanoi)僅侷限分布於松崗、梅峰一帶山區,而北部亞種(L. k. piceus)分布在新竹以北至宜蘭等山區;黑腳深山鍬形蟲則是分布於中央山脈東邊,可分為北部的指名亞種(L. o. ogakii)與南部的出雲山亞種(L. o. chuyunshanus)。金鬼鍬形蟲分布較為廣泛,亞種分化時間約七十萬年前,可分為中央山脈西邊及西南邊的陳氏亞種(P. d. cheni)與中央山脈北邊及東邊的北部亞種(P. d. nigerrim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