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2016-07-12/蘋果日報/A9//蔡明彥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蔡明彥
雄三飛彈誤射事件引發國內熱烈討論,檢討聲浪主要集中在武器射控流程、金江艦艦長經驗不足、艦上軍官未在現場督導,以及誤射飛彈中士個人過失等問題。然而,眾多檢討聲音似乎忽略了兩個重要問題的存在:一是近年來基層部隊出現軍官高度「依賴」或「放任」士官的組織文化問題;二是基層部隊能否勝任高科技武器系統操作的人員素質問題。
首先,從組織文化來看,近年來國軍推動精進士官制度,目的在讓士官成為維持部隊戰力的骨幹,避免基層部隊因為軍官調動頻繁而讓該有的訓練及作戰能力受到影響。這樣的制度設計有其必要性,卻也造成基層軍官對士官的高度倚重,不論部隊管理、演訓考核或是裝備維護,都有賴士官的協助及配合,結果形成軍官對士官過度「信任」甚至「放任」的部隊文化。
明確劃分作業權責
從洪仲丘事件到雄三誤射事件,都可看到國軍現有的各類標準作業流程,由於軍官刻意放任或是士官恣意主導,造成原有的控管機制出現問題,最後引發意外事件。有鑑於此,國防部在檢討現有的標準作業流程之餘,必須明確劃分軍官和士官的權責,除了加強士官對實務操作的熟練度外,更要提升軍官對標準作業流程的控管度,避免軍中「放任」文化持續發酵,否則就算制定再多的標準作業流程恐怕也無濟於事。
另外,從人力素質的角度來看,造成這次誤射事件的士官,是位在部隊已服役3年的資深中士,在同儕眼中還是位「飛彈專家」。肇事的高姓中士在甲級演訓前,自行練習飛彈發射程序,卻「誤選」作戰模式及飛彈攻擊模式,結果釀成誤射事件。這樣的結果可能導因於兩種狀況:第一是國軍部隊的人力素質普遍還可以,只是雄三飛彈系統比較特殊,屬於高科技武器裝備,射擊流程較為繁瑣複雜。根據高姓中士的說法,雄三系統操作螢幕上顯示出2、30行密密麻麻的小字,其中僅有幾個字可供辨別作戰模式與訓練模式的選擇,導致連高姓中士這樣的資深士官都「誤選」模式。而這種狀況反映未來雄三系統的操作模式有必要做進一步的精簡,如果連長年操作該系統的資深士官都會搞混的話,遑論其他新進人員。
正視部隊結構問題
第二狀況則是國軍部隊的人力素質普遍不佳,連操作一般的武器裝備都有問題,何況是雄三這類先進系統。如果是這種狀況的話,問題就更為嚴重,顯示國軍在推動全募兵制後,為了達到預定的召募員額,往往來者不拒,加上淘汰機制未能落實,造成部隊整體人力素質偏低。而這將涉及改造國軍人力資源管理的大工程,未來從人力召募、人員訓練、武器系統操作,到汰除不適任人員,都要重新建立起一套機制,以便讓部隊的人力素質能夠達到操作先進武器系統所需的標準。
進行軍隊問題的檢討與改革,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決策理論中有個「歸因理論」(attribution theory),意指人們在決策或政策執行出現問題後,常會尋找「代罪羔羊」,把一切過錯推給某一個人,要求他負起完全責任。因為這樣的檢討方式最簡單,只需追究個人疏失或是修改作業流程即可,不必去碰觸組織內部複雜的結構性問題。雄三事件除了反映國軍武器發射的控管流程有問題外,還牽涉背後的組織文化和人員素質問題。這起事件不僅造成一條無辜人命的損失,還重創國人對國軍的信任,希望在檢討過程能正視部隊長期存在的結構問題,給台灣的軍務革新開啟機會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