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學者評論】福島與沖繩對安倍政權說「不」

【學者評論】福島與沖繩對安倍政權說「不」

更新時間:2016-07-13 11:54:59 / 張貼時間:2016-07-13 11:50:50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蘋果日報
2,180
   

【學者評論】


 

福島與沖繩對安倍政權說「不」

張貼.2016/07/13 上午 11:51:53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6-07-12/蘋果即時/朱惠足

朱惠足(中興大學台文所副教授兼文學院副院長)

10日日本參議院改選,安倍首相領導的自民黨、公民黨執政聯盟大勝,安倍政權達到修憲門檻的三分之二國會議席。然而,安倍內閣中的現任法務大臣岩城光英、沖繩暨北方大臣島尻安伊子分別在福島、沖繩選區落選。福島核災後已經過了五年,至今仍有九萬人的居民處於避難狀態,災區復興也成效不彰。在沖繩,美軍基地遷移問題(歸還中部的普天間基地,但在沖繩北部的邊野古建設規模更大的基地)仍在抗爭中,5月份又發生美軍性侵殺害20歲沖繩女性的事件,居民對於安倍政權強化日美安保的政策強烈反對。

事實上,正如福島與沖繩都在戰後日本國家的發展中成為「犧牲」:福島的核電廠提供關東首都圈的用電,沖繩承擔74%的駐日美軍基地,讓日本無後顧之憂發展經濟(高橋哲哉《犧牲的體系》)。這樣的「為國犧牲」被認為有必要,是基於美國主導下戰後日本的兩個「安全」神話:一個是核電「安全」,另一個是日美「安全」保障條約。

回溯50年代初期,美國艾森豪總統以「核能的和平利用(Atoms for peace)」推動核電,帶動冷戰下各國藉由發展核電、強化核武軍備能力之風潮。戰後受到非武裝化的日本,在前戰犯政治家的主導下,將核電發展作為國策,以保持潛在的核武裝能力。山岡淳一郎根據2009年日本原子能委員會公布的資料指出,日本在國內外保有的鈽共有34.19噸,相當於4200顆原子彈的量。至於核廢料中的鈽含量(可生產出製造超級核武的鈽),日本的136噸僅次於美國、法國,位居世界第三(《原???力》)。同時,透過 1951年、1960年簽訂的兩次日美安全保障條約,日本成為美國在亞洲的軍事殖民地,並在60年代開始,將美軍基地集中於沖繩,以減緩日本人的反美、反安保情緒。

在此過程中,日本政府在福島與沖繩使用金錢攻勢做為「補償」,分化居民的反對勢力。政府在福島等核電廠設廠地的海邊偏鄉提供高額補助金,20年補助到期後,鄉鎮為了維持財政運作,主動爭取增設新的核電廠。在沖繩,日本也以軍用地租金與補助金分化居民的反對運動,留下賭博酗酒的社會問題。這些補助金以「地域振興」之名,實際上使得在地居民失去生存的基盤,只能像毒癮患者般,在經濟上依賴於國家強加的核電廠或美軍基地。這次的選舉結果顯示出,5年前的福島核災、半世紀以來美軍層出不窮的暴力,使得福島、沖繩的居民徹底看穿了核電、日美安保的「安全」神話背後,隱藏著日本的國家暴力。

如今,面對90年代泡沫經濟崩解以來的不景氣、中國崛起帶來的經濟與軍事威脅,安倍政權試圖修改日本憲法,將戰後70年以來,在「和平」憲法下受到壓抑的軍國主義慾望,赤裸裸地展現出來。依照自民黨的修憲案,日本的集體自衛權、交戰權、武力行使將受到認可,包含協同同盟國美國的參戰,並將自衛隊改為國防軍。同時,憲法不再是個人基本人權的保障,而是要求國民對國家權力的服從。無庸置疑地,以修憲為首的日本整個國家的未來走向,將密切牽動台灣。當多數日本人還藉由「安倍經濟學」的幻想自我欺瞞時,我們該傾聽沖繩與福島的居民透過日復一日的切身之痛,對於日本國家暴力進行的批判與抗爭,反思戰後台灣在核電與日美安保的「安全」神話當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