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 獲頒名譽博士學位 |
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博士張國華 獲頒「傑出楷模獎」 |
本年度最年長(73歲)畢業生 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 陳寶川 |
國立中興大學畢業典禮於本週六(12日)登場,今年延續傳統,校長蕭介夫與師長率領畢業生步上校方精心佈置的紅地毯「興光大道」,象徵每一位社會新鮮人都是職場「星光」,鼓勵他們要發揮所長,奉獻社會。今年典禮現場出現兩位特別矚目的畢業生,包括對生物有機化學及醣分子科學有極高貢獻的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以及被國際醫學界喻為「脊椎神醫」的張國華,他們分別獲頒「名譽博士學位」以及「傑出楷模獎」。
翁啟惠過去30年的研究工作,橫跨化學與生物科學領域,在生物有機化學及醣分子科學有非常重要的貢獻,所指導過的學生及博士後研究人員,超過三百人,大多服務於研究機構、生技製藥公司、及政府部門服務。他不僅開創新的化學領域,也改變了人類對於生物界「醣分子」的認識,同時且對於功能基因體科學研究及新藥物發展有重大影響,即使忙於主持中研院院務,仍繼續投入研究工作,為人類謀福祉,因此獲頒贈名譽博士學位。
翁啟惠在致辭時表示,獲興大頒贈名譽博士學位無疑是很重要的肯定。三十年前當他開始獨立投入「醣分子」研究時,由於當時學術界還不知道「醣分子」的重要性,拿不到研究經費,卻仍持續投入研究,才有如今的成果。翁啟惠調查,從事學術研究的人,千萬不要忘記經費都來自納稅人,背後都肩負著社會責任和期待。
現職為大里仁愛醫院副院長、台灣脊椎中心執行長的張國華,於96年進入興大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攻讀博士,僅花三年就取得學位,研究領域就是整合醫學、力學、機電…等領域,以科學方法結合實務經驗,解決骨科醫師所遇到的問題。
張國華強調,由於骨科涉及脊椎重建,研究領域自然包含理、工、醫學等,唯有跨領域研究才能精進,是他選擇進入興大攻讀博士學位的主因。即使一年執刀次數達六、七百次,就學期間仍發表數篇學術論文在國際脊椎醫學最重要的期刊「Spine」上,同時被該期刊譽為「The miracle doctor」(奇蹟醫師)。張國華的事蹟於2008年獲Discovery電視頻道以《聚焦台灣:脊椎神醫》進行專題介紹,勤學不倦、為社會貢獻的態度,讓校方特別決定頒贈「傑出楷模獎」給他,藉此勉勵師生要以此為榜樣。
另一位受到注目的畢業生,是現年73歲、生物產業機電學系班博士生陳寶川,他過去曾被政府派駐史瓦濟蘭、甘比亞、沙烏地阿拉伯、蕯爾瓦多等國的農技團將近九年的時間。陳寶川出生屏東農村,因為家境不好只好就讀屏東農校初級部、高級部,之後又奮發考取中興大學農業教育系學士班、農機系碩士班。十一年前,當時他已經屏東科技大學副教授,距離退休僅剩四年的時間,但他憑著一股不認輸、肯定自我的心態,又再度以一般生的身份考上興大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博士班。終於拿到博士學位的陳寶川說,他的家族還沒有博士生,他希望以身作則,鼓勵後代和他的學生,鼓勵他們要「活到老,學到老」,證明年紀大仍有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