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學者評論】菲律賓轉向:吃飯皇帝大

更新時間:2016-10-27 14:17:30 / 張貼時間:2016-10-27 11:15:12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中國時報
1,901
   

【媒體報導】


 

菲律賓轉向:吃飯皇帝大

 

張貼.2016/10/27 上午 11:18:29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6-10-24/中國時報/蔡東杰/(作者為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

菲律賓新總統杜特蒂上任雖還不到4個月,儼然已成為國際媒體新寵兒,受關注的程度甚至直逼全球喧騰的美國大選。歸諸其原因,主要當然是杜特蒂超乎常人膽識的彈性外交所致,如同一位菲律賓學者描述的,他「幾乎是以一人之力,重塑了整個地區的戰略態勢」。對處於大國夾縫中的國家而言,此一行動堪稱壯舉。

面對菲律賓可能的琵琶別抱,答案很難說是美國的責任。雖然菲律賓國防部長對於美國援助的「吝嗇」不無抱怨,事實是,無論美國為落實區域布局所提供的直接贈與,或透過演習間接援助,抑或日本自2012年安倍晉三首相上台後,積極配合美國行動並聚焦東南亞地區,再加上為拉攏該國在南海仲裁案中選邊站,菲律賓都收受了不少實惠。若真如此,杜特蒂又為何要這麼做呢?

主要問題,恐怕還是在經濟挑戰上頭。菲律賓近年來雖然經濟表現可稱亮眼,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可達6%(相較於台灣只能拚命保1%),然而榮景下的隱憂正逐步浮現。

首先,至2016年8月,菲國出口額已連跌17個月,貨幣貶值幅度在亞洲各國也名列第2。更重要的是,海外勞工乃其關鍵的外匯來源(當然,這也暗示國內就業機會有限),單單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又占了菲勞輸出的近半比例,在油價不斷下跌導致中東國家被迫推動撙節政策後,大量勞工遭遣返,確實對菲國帶來不小壓力。除此之外,由於全球150萬名海員中有1/4來自菲國,近期國際航運業發展明顯不振,對菲律賓而言亦屬雪上加霜。

在此情況下,進行中的美國總統大選也提供了另一層變數。雖然菲律賓的外交轉向可能衝擊美國的區域外交布局,但實際上,從《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在美國國會批准程序陷入僵局,且兩位總統候選人川普和希拉蕊都表態未來可能不支持的情況下,一旦TPP最終成為一紙空言,別說美國自己都將為「重返亞洲」踩煞車,TPP所試圖勾勒的經濟互助藍圖將成泡影,菲律賓希望從中獲取貿易動能的想法,自然也很難有落實的可能。

如同俗諺所云:「吃飯皇帝大」,經濟永遠是攸關國家生存的最重要利益,為解決此一難題,杜特蒂轉向不啻有跡可循。

值得注意的,正因問題在經濟,北京雖可能帶來「近水」,畢竟中國大陸僅是菲律賓第2大貿易夥伴,相較起來,日本和美國既分別為該國的第1和第3大貿易夥伴,兩者更合占菲律賓對外貿易的1/4強,或許這是杜特蒂最終決定先訪中國、再訪日本的原因,目的是拿著從北京獲取的籌碼到東京去談判。

問題是,在「三支箭」失靈的衝擊下,日本安倍又能拿出什麼誘因?

總之,無論杜特蒂目前走鋼索的作為最終能否心想事成,他為達目的(保護國家利益)不擇手段的努力值得台灣學習。一旦過去8年以美國政策為主軸的東亞平衡因菲國轉向而挪動,其戰略影響絕非我們能忽視不管的。菲國為拉攏中國大陸的支持,在南海議題上讓步是最佳謝禮,但此舉或將成為壓垮美國亞太布局的「最後一根稻草」。倘使美國真的被迫退出亞洲,台灣將何以自處?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