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媒體公關組】窮小子變世界名人 預測專家林英祥新書發表

【媒體公關組】窮小子變世界名人 預測專家林英祥新書發表

更新時間:2016-11-02 17:10:15 / 張貼時間:2016-11-02 08:44:43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秘書室媒體公關組
3,483

 

   

【興新聞】


 

窮小子變世界名人 預測專家林英祥新書發表

張貼.2016/11/02 上午09:16:46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興大應用經濟系講座教授、林氏諮詢公司總裁林英祥,分享他從臺灣窮苦鄉村出生,沒有金錢、沒有背景,靠著知識勇闖全世界的精彩人生。

興大2日舉辦《窮小子變世界名人》新書發表會,林英祥(前排右3)、興大薛富盛校長(前排右4)等人共同合影。

一個出身屏東鄉下的窮小子,如何成為國際聞名的預測專家。國立中興大學11月2日下午舉辦興大應用經濟系講座教授、林氏諮詢公司總裁林英祥《窮小子變世界名人—預測專家林英祥與他不可預測的人生》新書發表會,分享他從臺灣窮苦鄉村出生,沒有金錢、沒有背景,靠著知識勇闖全世界的精彩人生。

林英祥畢業於臺灣省立農學院農經系與研究所(中興大學應經系前身),其後取得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統計學博士,是國際聞名的統計學專家,最擅長的領域是「新產品開發」,他所開發出的新產品未上市前銷售預測系統BASES,現今已是全球最廣為採用的新產品預測系統,市占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五,財星五百大企業中,前十家就有七家都在新品上市前使用過BASES模式評估。此系統締造了「低誤差率」與「高暢銷率」的產品分析常勝紀錄。

林英祥是大數據的先行者,1969年進入美國大型食品公司皮爾斯伯里擔任首席統計學家,踏入新產品開發研究領域,透過大數據發明預測模式估計銷售量,再比對預估值與實際數據的差異,及找出形成差異的原因,此模式即為BASES的前身,協助企業將資源集中投入到會成功的產品。

1977年全美第二大諮詢公司博思艾倫,邀請林英祥技術入股,以股東身份進入公司行銷服務部門成立BASES團隊,博思艾倫擁有龐大的大數據資料庫,林英祥也善用此資源讓BASES模式擴大為預測所有消費品的全方位模式。財星五百大企業榜上有名的企業,包括可口可樂、嬌生、莊臣、高露潔、桂格、通用食品等也成為他的客戶。

1979年,全美知名的市調公司柏克併購博思艾倫行銷部,林英祥成為柏克公司的執行副總裁,BASES開始走向全球,在世界各地開始成立分公司,他靠著提高準確率,讓此套模式的市占率至今屹立不搖,成為「業界標準」。寶僑在與林英祥合作以前,推出新產品的失敗率是百分之五十,導入BASES模式後,失敗率降到百分之三十,就是這百分之二十的差距,鞏固了寶僑全球第一的市占版圖。

1998年BASES創立21年,併入世界第一市調公司尼爾森,時年61歲的林英祥出任尼爾森BASES副董事長,全球上千位員工透過尼爾森的全球網絡,更快地在140個國家提供服務,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2002年林英祥退休當年,展開人生的第二次創業,成立林氏諮詢公司,投入「林模式」開發,擴大預測模式至「耐久性產品」與「服務型產品」。

林英祥目前也在國內外多所大學授課,包括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康乃爾大學、西北大學、明尼蘇達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北京大學等校。

林英祥說,一生學到最多東西的黃金時期,不在尼爾森遍布全球的大數據資料庫,不在皮爾斯伯里公司的研究室,甚至不在明尼蘇達大學的博士班,而是在臺灣省立農學院,也就是現在的中興大學農經系教室裡。當年研究所班上有四個學生,師生間存在一種風雨相依的傳承情分。

林英祥在臺灣念完研究所赴美,在德州農工大學繳了三篇論文,美國教授說內容深度已超過他的專業,沒辦法指導了。林英祥知道不是他有多好,這是在興大時老師全心施教,在他身上所展現的一點點成果。他特別感恩劉道元教授的啟蒙,在美求學能夠一路順遂,都是老師們的功勞,老師的施予對他的人生產生偌大的轉變。

回憶起窮苦的成長過程,他說:「從小沒吃慢過,也沒吃飽過」,九口之家,總是五個男生先吃,剩下的飯菜才輪到女生吃,他留意到媽媽姐妹們經常不夠吃,因為他從小就養成吃飯很快、吃飯不多、吃完就走的習慣,小時候往往在飢餓與為難中拉扯,多吃一口飯,讓肚子多一份飽足,還是多留一口飯菜,讓媽媽姐妹都能多吃一點。家門也曾在戰火中被炸毀,一家人在防空洞避難一個多月,往往一顆只包酸梅的飯糰,就是一整天的食物。

對林英祥來說,人生中最大的遺憾是媽媽,「從小,媽媽都喜歡把我留在身邊,我們家被炸掉的時候是這樣,念高中的時候也是這樣。」但在他決定赴美求學時,「媽媽不再留我了,和以往一樣,她傾盡所有,賣掉僅剩的一點金飾,換了一百美元,讓我到美國去。」但就在去美不久後,媽媽因病辭世,當時林英祥還沒拿到博士,兒子也剛出生,於是家人刻意隱瞞這個消息,等事過境遷才告訴身在太平洋彼此的他,接到消息的林英祥很震驚、傷心且心中愧疚,小時候跟著媽媽,再苦也不哭,但就在美國快拿到博士,快開始有能給母親享福的時候,媽媽卻等不及了,他說:「我一輩子,流眼淚就這一次」。

林英祥一生都專注在「預測」之上,嘗試在別人覺得無法預測的複雜情況中得出準確數字,每個人都想要預測未來,以為這樣就掌握自己的人生,但經歷四十五年的預測生涯,他知道,人生包含太多不可預測的際遇,命運有自己的主見,總在轉折處爆發充滿能量的驚奇。能量有多大,來自平時的累積,但轉折在哪裡,你絕不會提早一分鐘知道,所以人生如戲,精神如是。他以此書獻給恩師,「是他們讓我看見一種不求回報的人格,能在其他人身上帶來多大的迴響」。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