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媒體報導】中興大學辦全球戰略研討會 聚焦區域整合

【媒體報導】中興大學辦全球戰略研討會 聚焦區域整合

更新時間:2016-11-07 13:19:46 / 張貼時間:2016-11-07 09:16:04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中評社
2,684
   

【媒體報導】


 

中興大學辦全球戰略研討會 聚焦區域整合

張貼.2016/11/07 上午 09:13:06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6-11-04/中評社/林谷隆/台中

 

“第14屆全球戰略與台海安全研討會”,4日上午在中興大學揭幕。(中評社 林谷隆攝)

台灣中興大學全球和平與戰略研究中心中興大學國際政治所聯合主辦的“第14屆全球戰略與台海安全研討會”,4日上午在中興大學揭幕。本屆主題是“區域整合的機遇與挑戰”,議題圍繞在東亞及南亞的區域整合,邀請來自台北、台中、高雄、北京及東南亞等學術機構研究兩岸關係的學者,一同就新形勢下的兩岸關係發展進行討論。

本屆全球戰略與台海安全研討會,開幕式邀請遠景基金會董事長、前“外交部長”陳唐山,以“台灣在亞太新秩序之下的機會與挑戰”發表專題演講,陳唐山先解析東南亞各國的現況,與中美兩大國在亞太區域安保、經濟的競逐,最後提到台灣為在亞太區域的樞紐,美國跟日本要知道台灣是亞太可靠的朋友。

主題定位“區域整合的機遇與挑戰”分成三個場次,進行探討。場次一,題目為“東亞區域整合”,由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宋興洲主持。邀請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主任張心怡、中華台北ABAC秘書處幕僚長鍾錦墀發表論文,也邀請中興大學國政所副教授廖舜右、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副教授張國益擔任與談人。

場次二,題目為“東亞區域整合”,全程英文進行,由中興大學國政所所長陳牧民主持。邀請印度學者GVC Naidu、新加坡學者Rajeev Ranjan Chaturvedy、巴基斯坦籍北京大學博士後研究員Ghulam Ali,以及台灣大學政治系博士後研究員陳偉華發表論文,也邀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研究員甘逸驊、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沈明室擔任與談人。

場次三,題目為“區域整合與非傳統安全”,由中興大學國政所教授蔡明彥主持。邀請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副教授鍾志明、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管系副教授楊仕樂、南華大學公共政策研究碩士生蔡佩璇、高雄大學政治法律系副教授楊鈞池、中興大學國政所助理教授譚偉恩、中興大學國政所碩士生宋淑琪發表論文,也邀請“中研院”歐美所研究院洪德欽、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教授辛翠玲、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張文揚、台灣休閒農業學會副秘書長李固遠擔任與談人。

 

【媒體報導】


 

陳唐山:希望能跟中國變成合作夥伴

張貼.2016/11/07 上午 09:20:50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6-11-04/中評社/林谷隆/台中

 

遠景基金會董事長陳唐山。(中評社 林谷隆攝)

針對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日前會晤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時所提出的對台六大重點,遠景基金會董事長、前“外交部長”陳唐山4日受訪表示,九二共識害了台灣,中國拿沒存在的東西(指九二共識)一直來逼蔡政府是行不通。他呼籲,兩岸坐下來談,才能減輕對岸的壓力。

台灣中興大學全球和平與戰略研究中心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聯合主辦的“第14屆全球戰略與台海安全研討會”,4日上午在中興大學揭幕,本屆的主題是“區域整合的機遇與挑戰”,開幕式邀請遠景基金會董事長陳唐山以“台灣在亞太新秩序之下的機會與挑戰”發表專題演講,會後陳也接受中評社訪問。

面對九二共識的壓力,蔡政府應該如何處理?陳唐山說,我們是一個國家,希望能跟中國變成合作夥伴,兄弟夥伴、兄弟國家,大家都互相關注,而不是強迫一定要變成它的一部分,這是行不通,兩邊要坐下來談。最好大家以最和平的方式坐下來談,這可以減輕對岸的壓力。

泰王普密蓬逝世、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也將外交政策從傾美調整往中國大陸靠近,面對東南亞的新局勢,蔡政府推動新南向要如何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

陳唐山認為,我們要各方來配合,經濟、安全方面兩方面都要顧到,在東南亞新情勢發展之下,中方有他們的看法,台灣也要找出一條生路,很多台商在中國已經做不下去,中國經濟發展的情況讓他們不滿意。

陳唐山強調,我們也知道往東南亞發展有一定的困難,包括當地的文化、語言與關稅等問題,這些都是在新政府的規劃當中,主要要幫忙台商往各方面發展,同時希望東南亞的人民能多到台灣,兩方面互相互動。為了吸引更多觀光客,我們在護照簽證也給予方便,目前能做大概這就這樣,以後遇到瓶頸再繼續來努力。

 

【媒體報導】


 

陳唐山:美日應重視台灣在南海的戰略價值

張貼.2016/11/07 上午 09:51:04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6-11-04/中評社/林谷隆/台中

 

遠景基金會董事長、前“外交部長”陳唐山。(中評社 林谷隆攝)

遠景基金會董事長、前“外交部長”陳唐山4日在中興大學以“台灣在亞太新秩序之下的機會與挑戰”發表專題演講表示,蔡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就是配合台商撤離中國轉移投資的趨勢,但是東南亞充滿風險,政府不能光喊新南向,而是要幫助企業解決遭遇的問題。

對於美國跟中國在亞太的對抗狀況越來越明顯。陳唐山認為,台灣作為在亞太區域的樞紐,中國越強大,美國越不能放棄亞太這些盟友,美日要知道台灣是最可靠的朋友,目前美日在南海沒有基地,呼籲美日要重視台灣在南海的戰略價值。

台灣中興大學全球和平與戰略研究中心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聯合主辦的“第14屆全球戰略與台海安全研討會”,4日上午在中興大學揭幕,本屆的主題是“區域整合的機遇與挑戰”,開幕式特別邀請遠景基金會董事長陳唐山以“台灣在亞太新秩序之下的機會與挑戰”發表專題演講。

曾任扁政府“外交部長”、“國安會秘書長”的陳唐山表示,未來亞太區域整合的走向,美國還是想維持軍事、安保的力量,但畢竟東南亞國家跟中國太靠近,經貿會靠向中國,所以我們看到東南亞國家陷在“國家安全”跟經貿利益靠向不同大國的衝突矛盾現象。

對於在美中兩大國在亞太的相互競逐之下,台灣應該如何自處? 陳唐山表示,基本上危機就是一個利基,根據統計有56%的大陸台商認為中國經濟在怎麼改革都不會對他們有什麼利基,所以中國經濟其實隱藏很多危機,未來可能會發展停滯,原本東莞有3000家台商,這兩年已經有200家台商關門,撤走資金50億台幣。

陳唐山說,看到這樣的趨勢,蔡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就是配合台商轉移投資的趨勢,這個時機是對的,因為台商在中國投資比較困難,政府推動新南向辦公室,協助台商到東南亞發展。

對於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陳唐山強調,雖然經濟情勢對台商開了一扇窗,東南亞卻是充滿風險,台灣與東南亞國家缺乏貿易協定的保障,無法享受關稅待遇,而且台灣研究東南亞語言、文化與法律的人才也不足,政府不能光喊新南向,要幫助企業解決到東南亞會面臨的一切問題。

陳唐山說,面對崛起中國跟消退的美國,這樣的對抗越來越大,台灣作為在亞太區域的樞紐,應該要把握機會,採取安保戰略,對台灣影響最深就是安全,中國越強大,美國越不能放棄亞太這些盟友。台灣應該要讓美日知道台灣是最可靠的朋友,納入安全體制的安全網。

陳唐山強調,目前美日在南海沒有基地,呼籲美日要正視台灣在南海的戰略價值,尤其太平島跟東沙島能成為維持航行自由的基地,所以美日兩國應該透過二軌跟台灣加強合作,美日也要支持跟台灣加強跟東協對話的機會。

陳唐山說,面對這樣的形式,美國提出重返亞洲、再平衡政策,加強亞太盟邦防衛能力,美國希望在軍事、外交、經濟、政治跟亞太國家達到緊密關係,為了加強亞太區域經貿整合,基於這樣的戰略思維,美國提出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這是高度自由化的貿易協定,對中國來限制。

陳唐山強調,在美國人的眼光中,中國再怎麼強大還是小國家,美國還是認為他們是世界霸主,美方想要持續扮演全球領導的角色,但是距離美國大選投票日只剩下幾天,現在誰當“總統”都不確定,但是可以確定是新“總統”上任後,美國的全球佈局會有新變化。

陳唐山提到,中國支持自由化程度比較低的RCEP(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也提出一帶一路的經濟戰略佈局來對抗美國。所以在亞太地區,不管經濟、軍事領域都可以看到中美都在相互對抗,中國在10月6號宣布完成FTAAP(亞太自由貿易區)的研究,展現想藉經濟整合形成亞太權力核心,主導亞洲事務的意圖。

陳唐山認為,美國擔心在經濟領域遭遇中國的挑戰,就要好好運用TPP,這是唯一聯繫亞太經濟的方式,少了TPP,美國會少了區域經濟的主導力,但是我們看到現在兩位美國總統候選人都說不支持TPP,台灣也想要加入TPP,但是如果美國都加入會有一定的難度。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