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2016-11-14/中國時報/A10/蔡東杰/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
想認真討論民主,真的很難。理由很簡單,時至今日,民主早就超越最初作為政治主張或制度建議的層次,差不多就是種「宗教」了;正如同法國學者埃爾梅(Guy Hermet)早就提醒的:「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若竟然質疑民主的合法性,顯然是不識時務的。」
事實是,民主並非自始就是種普遍選擇。廣義民主國家數量直到1970年代仍不過40個左右,直到蘇聯解體與冷戰結束後,才在1990年代初暴增到約100個,並於2000年代初來到120個的高峰,以致許多人樂觀地預測21世紀將成為貨真價實的「民主時代」。更甚者,民主的存在說服力絕非單純以「量」取勝而已,既然多數的大國都是民主國家,尤其是美國,民主總該有點道理才是。
但就在大家肯定民主「質量均優」的同時,情勢卻悄悄有了些微妙轉變。根據「自由之家」統計,不僅全球自由度從2006年起連續10年呈現下滑趨勢,為近40年來最長的一段下坡,單單2015年便創高峰有72個國家出現自由倒退跡象,民選自由國家總數亦降至1995年以來的最低點。科蘭茲克乾脆在2013年以《民主退潮》作為書名,副標題聳動地寫下「中產階級的反動與代議政府的全球性衰退」。
如同剛結束,被謔稱「史上最醜陋選舉」的美國總統大選,大家不禁要問:民主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或者,民主到底存在什麼我們不知道的問題?
答案其實不難。例如達爾(Robert Dahl)早在1961年便直率提問:「在一個成年人幾乎均可投票,但大家在知識、財富、社會地位、與官員接觸和其他資源等,都不平等分配的政治系統中,到底誰在真正統治呢?」換言之,現行民主一點都不民主。其次,民主雖強調「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相較服從多數很容易可做到,只要接受選舉結果便是,問題是,少數意見該怎麼被尊重呢?更別說,倘若投票率太低,多數又真是多數嗎?
總之,少數菁英把持,人民根本沒有實質參政機會,加上「所謂多數」挾勝選忽視甚或霸凌少數,不啻當代民主癥結所在。在大環境相對穩定、人民平均教育程度有限,尤其是資訊流通網路不發達的情況下,這些缺陷或許就算了;相對地,一旦社會略趨不穩,人民知識水準與自覺性上升,且資訊無法被政府或傳統媒體壟斷的話,前述缺陷大概就難以被忍受了。
以這次美國大選為例,川普能在媒體一面倒的情況下「暴冷」獲勝,固然反映出傳統媒體不再能壟斷資訊,甚至未必能全面代表輿論的現實,選後美國各地此起彼落的示威抗爭,又何嘗不是對現行制度下,少數根本無法被尊重的焦慮與反動。至於在太平洋彼岸,南韓首爾街頭上百萬民眾對總統朴槿惠的憤怒吶喊,更直接凸顯出人民對領導菁英自鎖於「密室」把持政治的極度不滿。
別以為能投票就是民主,還早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