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2016-12-19/中國時報/A10/蔡東杰/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
儘管離正式就職還有1個月,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的言行已不時成為國際媒體焦點。他直接挑戰了中國大陸最敏感的國家利益核心,但由於身為政治素人,罕有前例作為評估標準,中共迄今對川普個人乃至未來中美關係,言論上基本仍採取「以靜制動」。
愈來愈多人傾向認為「交易式外交」或將是川普的行為主軸,換言之,他未來可能更重視有形、可計算的成果,而非過去形而上的意識型態,例如自由、民主等。當然,這並非代表川普不再重視美國傳統利益,不過比起過去美國習於挾霸權地位「以勢凌人、因勢利導」,未來他或許更強調「漫天要價、就地還錢」,這也反映在川普就職前夕不斷透過嗆聲喊話,以累積未來談判籌碼的行為上。
對中國大陸來說,先採取「以靜制動」固然必要,但最佳策略還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近期南海的發展尤其值得觀察。
為因應今年7月公布的南海仲裁案結果,中共早在2015年12月便首度派遣3大艦隊在此海域集結,進行實戰化對抗演練作為聲援,接著今年1月推動新造島礁機場試飛後,下半年更陸續在7個人工島礁部署反飛彈與防空系統等軍事設施;12月15日扣留一艘美國海軍水下無人機,更使得南海緊張局勢大幅升溫。
事實上,未來南海局勢確實存在一觸即發的可能。不僅美國智庫蘭德公司今年推出〈與中國開戰〉的研究報告,告誡中、美之間若發生 戰爭,後果將不堪設想;英國廣播公司BBC亦巧合地同時推出〈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紀錄片,提醒中、美兩國一旦擦槍走火的嚴重影響 ,引起熱議。
當然,且別說短期內中共軍力仍遠不及美國,一旦真出問題,將相對付出較大代價,因此在行動上將努力自我節制;加上中、美目前在南海問題也還不到攤牌時刻,因此,若說中、美「即將」開戰並不切實際。但不能否認,未來情勢變幻莫測。
更重要的是,從中長期看來,一旦中共落實「一帶一路」布局,而美國無法持續推動亞太「再平衡」,則情勢之此消彼長未必對美國有利。不過,無論未來區域權力與安全格局如何變遷,先累積好對己有利之籌碼是不會錯的。
進一步來說,如同川普不斷就其「交易式外交」開始暖身一般,既然美國開始累積談判籌碼,其他國家難道不會有樣學樣?因此,近期中、美對峙升溫雖可預料,但此類政策操作本來就存在冒險性,倘若失控導致外溢,周邊國家勢將難以置身事外,這也是菲律賓公開宣稱 不再評論南海問題的緣故。菲律賓如此,台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