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委員林昶佐廣為人知的身份是閃靈樂團主唱,從搖滾到國會這條路,充滿精彩的反思與轉折。國立中興大學27日邀請林昶佐蒞校演講,分享他的音樂啟蒙、搖滾精神、在地關懷與從政之路。
林昶佐表示,音樂對他來說是一種啟蒙的過程,創作可視為是連結音樂和土地的橋樑,國外搖滾樂團會透過音樂傳達許多不同的理念與聲音。音樂讓他成長,也開始思考更多人與土地的關係。創作的過程,他一直思索什麼是這塊土地上的人民會有感的東西。
九○年代閃靈樂團開始以臺灣本土的歷史、神話、原住民等不一樣的故事,串成一個專輯。希望為了這塊土地的發展跟進步而努力。從音樂創作中表達對本土的關懷,其中的憤怒和悲傷與歐美樂團具有一樣的強度,但卻富含本土的感情。也因為對土地的關心,他開始思考還可以做一些什麼?
2014年318運動對他是很大的啟發,林昶佐表示,從2000年參加社會運動,十多年的社運經驗已有點灰心和難以突破,但318運動卻讓他看到不一樣的破口,看到世代的改變,也近距離看到年輕世代的勇氣。過去十幾年參加社運都是固定的模式,佔領國會在國際上是大事,需要特別的創意、勇氣與機緣才能達成,透過這場運動他不只是關心反黑箱服貿,而是希望這群年輕人有組織地進入政治,在政治領域中促成更多改變。
林昶佐指出,時代力量的核心價值是,希望能健全臺灣的民主,能臺灣成為健全兩黨政治的狀態,促成政黨政治的新陳代謝,促動很多新的可能性和力量,中間偏左的路線,希望打造更平等的社會。他也希望2018年有更多年輕人,年輕一輩的意見領袖未來都可以出來,讓臺灣的政治圈更活絡。
被問及如何適應從政路上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他表示,從做音樂時就很習慣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在邁向長遠目標的過程中,每天不免會遇到現實中的困難,從政的目標是希望臺灣朝向正常、平等、重視人權的國家發展,而現實生活中每天必須面對的是議案與政治的眉角,這些本來就是人生面對的事情,為了走向目標,克服很多很小的現實困難是必經的過程。
學生問道,大學對他來說意義為何?林昶佐表示,他不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只選想上課的課,因為很清楚知道目標是音樂,所以選課多挑對於經營樂團工作上是有幫助的課程,如行銷、組織管理等。他在高中原選擇自然組,直到高三下學期才決定轉社會組,當時父母幫他把重考班都報名好了,沒想到他在轉組後的第一次模擬就考到全校第十五名,還被選為模範生。分享此事,他要強調的是態度,人一旦做了決定,就要好好做,對自己負責。
對於如何尋找自己的認同,林昶佐表示,他應該是最後一群在學校講台語被罰錢的世代,國家認同是在教科書洗腦跟自我辯論中逐漸形成的,現在的年輕世代出生成長在自由民主的社會,對於怎麼找認同他沒有答案,但他分享自身經驗,是從瞭解家族史、臺灣歷史從手,透過瞭解自身成長的土地,自然會從中找到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