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媒體報導】知識轉化為行動 科博館再推「島嶼浮塵-PM2.5視界」特展

【媒體報導】知識轉化為行動 科博館再推「島嶼浮塵-PM2.5視界」特展

更新時間:2017-01-12 14:16:09 / 張貼時間:2017-01-12 10:51:49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1,711
   

【媒體報導】


 

知識轉化為行動 科博館再推「島嶼浮塵-PM2.5視界」特展

張貼.2017/01/12 上午 10:50:12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7-01-11/環境資訊中心/賴品瑀/台中

李遠哲參觀「島嶼浮塵.PM2.5視界」特展。賴品瑀拍攝。

「讓知識轉化為行動!」11日台中科博館「島嶼浮塵-PM2.5視界」特展開幕,包括中研院院士李遠哲,與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詹長權中興大學工學院副院長莊秉潔教授等多位空污專家到場,強調這是一個從科學出發,也帶著社會批判的展覽,要告訴公眾PM2.5從何而來、PM2.5對身體的危害等。

這也是科博館繼2014年展出《南風攝影展-台西村的故事》後,再度處理空污、環境課題。館長孫維新認為,這是身為全球前20大博物館的科博館所展現的社會關懷。


     
解決霧霾問題 人人都是重要的一塊拼圖

孫維新認為此展的目的是要喚醒社會。策展人黃旭更期待,前來參觀的人能一起思考問題,挺身讓民間力成為政府的壓力與動力。

              特展分區內容結合多位科學家、藝術創作者,除了講述何為PM2.5、PM2.5從何而來、PM2.5會造成的影響、綠能是否是解方等之外,更設計了一個「我有話要說」教室,讓觀眾可以坐上講台,發表自己的看法,並錄影輪流播放,讓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展出的一部份。

              黃旭解釋,這個展覽除了由專家提供資訊和創作外,也邀請社會大眾一起溝通,一起思考如何解決塵霾問題。「社會大眾的參與討論,將是成就此展覽的最後,但卻最重要的一塊拼圖。」


   「要放對重點」 空污專家解析PM2.5對策

由於PM2.5粒徑極小,能輕易跟著空氣進入人體,累積在肺部,或隨著血液循環全身,例如心臟、腎臟、大腦、肝臟等,如果顆粒帶著有害物質,將引起各種不同疾病。

莊秉潔指出,雖然我們日常一般生活中都會製造PM2.5、固定污染源、移動污染源也都在製造PM2.5,但是要著手解決PM2.5污染卻是「要放對重點」。

 莊秉潔解釋,除了看PM2.5的濃度,也要重視其成分。以台灣現況來說,雖然沿著中央山脈,從埔里、竹山、旗山、美濃到潮州地區的「山線」是PM2.5最高的地帶,但這些PM2.5屬衍生性,從NOx、SOx一路經光反應產生,沿著山脈落下,但反觀海線的大城、麥寮等地,承受的卻是燃煤電廠所致的原生性PM2.5,裡面還有戴奧辛與重金屬,屬於致癌物,對健康的危害更大。

 但目前環保署砸下上億元,要處理柴油、重油所產生的PM2.5,莊秉潔表示雖然也是很必要,但卻是弄錯重點。

 莊秉潔認為,目前的問題就在於能源需求,由於廢核速度太快、綠能發展速度趕不上,若要處理台中火力發電廠、麥寮電廠,就面臨缺電問題。但目前天然氣的成本正在降低,只要提高兩成電費改採天然氣,便能達成廢核減煤的願望。


 源頭處理 李遠哲:應從碳稅著手

李遠哲表示,「將知識轉化為行動,別再紙上談兵。」強調現今的人類消耗了太多能源與化石燃料,早已「超載」了。比起目前民眾有感的煙霾,更加看不到的二氧化碳,也同樣需要面對。

李遠哲認為,要同時解決煙霾與二氧化碳,必須從正視這些燃燒帶來的傷害所值的價格到底是多少,並認為,不只是禁燒生煤等措施,應該從課「碳稅」來從源頭處理。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葉光芃表示,他們正在發起2月19日為了反空污的大遊行,目前除了台中,台南與高雄也將會舉行。

此次特展分區包括「煙流地景」、「空襲警報」、「堤防提防」、「在現場」、「台中火大 九百公尺的距離」、「如果有一天」、「我的身體」、「我有話要說」等,今起開幕,有興趣的民眾可至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第二特展室共襄盛舉。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