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學者評論】陳牧民觀點:中印戰略競爭的新場域─孟加拉實地觀察

【學者評論】陳牧民觀點:中印戰略競爭的新場域─孟加拉實地觀察

更新時間:2017-02-07 13:53:16 / 張貼時間:2017-02-07 13:51:44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風傳媒
1,978
   

【學者評論】


 

陳牧民觀點:中印戰略競爭的新場域─孟加拉實地觀察

張貼.2017/02/07 下午 01:47:35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7-02-06/風傳媒/陳牧民/中興大學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主任

 

孟加拉首都達卡街景。(陳牧民提供)

「近年來中國公司非常積極搶標孟加拉的各類基礎工程,其所開出的低價讓其他國家根本無法競爭,因此多數計畫都被中國拿走,但是這些企業算得很精,各類原料如鋼筋水泥等,甚至技術工人都從中國引進,因此不僅成本低廉,而且錢都是中國人自己賺走」。專研水利工程的孟加拉BRAC大學榮譽教授尼沙(Ainun Nishat)如此說道。

習近平的240億美金

孟加拉人口一億七千萬,土地面積14萬7千平方公里,在南亞地區算是第三大國家。過去台灣對此地的印象不外乎人口稠密,且地勢低窪多水患。近年來因為工資低廉(人均只有1400美元),加上歐盟、加拿大等國給予其紡織品輸出免稅優惠(GSP),因此快速躍升成為全球第二大紡織品輸出國,幾乎所有國際主要品牌都在此下單採購。單單依靠紡織品和鞋類出口,孟加拉就能保持6%的年經濟成長率。不過從對外貿易來看,這幾年孟加拉外貿最明顯的變化,是中國已經逐漸取代印度,成為孟加拉更重要的貿易夥伴:2003-04年印孟貿易額(18.18億美元)還比同時期(2003)年中孟貿易額(13.68億美元)為高,但是到2014年中孟貿易額(124.53億美元)已經遠遠超出印孟貿易額(2015-6會計年度數字為64.63億美元)。2016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式訪問孟加拉,在短短兩天行程中與孟國政府簽訂27項雙邊合作計畫,提供240億美元貸款與投資計畫。這是孟加拉史上金額最高的雙邊合作計畫,徹底改變長期以來這個南亞小國對印度與世界銀行的依賴,也可能重塑南亞地區的國際政治面貌,其影響力不容小覷。我在1月下旬走訪這個南亞國家,發現這裡許多菁英仍在談論幾個月前的習近平之行,甚至不少人認為中國這種以威權體制來帶動經濟成長的發展模式對孟加拉頗有吸引力。

在親中與親印之間擺盪

孟加拉是1971年從巴基斯坦分裂出來的新國家。當時印度在其創建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同時也在本身並不富裕的情況下,慷慨地對這個新獨立的鄰國提供經濟援助:在孟加拉獨立的前四年,印度就提供了三億美元以上的援助,居該國所有外援的第二位。只是孟加拉獨立初期政治極為不穩定,首任總統穆吉布.拉赫曼(Sheikh Mujibur Rahman)在1975年軍方發動的一場政變中遭到殺害;繼任者齊亞.拉赫曼(Zia Rahman,在位期間1977-1981年)也在1981年遭到暗殺身亡,此後孟加拉處於落入軍人統治。1990年間,軍政府在各方壓力下交出政權,同意舉行民主選舉。此後孟加拉政壇大致是由穆吉布.拉赫曼長女哈西娜(Sheikh Hasina Wazed)所領導的「孟加拉人民聯盟」(Bangladeshi Awami League)與前總統齊亞.拉赫曼的遺孀卡莉達•齊亞(Khaleda Zia)所領導的「孟加拉民族主義黨」(Bangladesh Nationalist Party)兩黨交替執政的情況。哈西娜在其父親遭暗殺之後受到印度政府的庇護,對印度有報恩之心,因此政治立場上比較親印。而第二任總統齊亞.拉赫曼在世時曾規劃出「親中遠印」的外交政策,因此其遺孀卡莉達•齊亞執政時期比較親中國。

不過在哈西娜2009年上台執政後,卻一改過去的親印立場,積極與中國合作。她在2010年3月訪問昆明時,與中國政府簽訂一項共同開發南部吉大港(Chittagong)的意向書,並促使中國同意參與建設一條從吉大港經緬甸連接到昆明的公路。雖然這條公路到目前仍然還在規劃階段,但是許多孟加拉政治菁英都對這個計畫的前景表示樂觀。「只要緬甸方面同意,中緬孟國際公路一定蓋得起來」。孟加拉智庫PPRC主席、曾任商務部長與教育部長的拉赫曼(H. Z. Rahman)博士如此說到。孟加拉非政府組織BRAC項目主任達斯(M. Das)認為:現任哈西娜政府在外交政策上企圖與中印兩國同時交好,至今為止這個策略執行的非常成功。中國最大的特點是願意拿出資源(貸款、援助)給孟加拉,印度則是口惠而實不至。不過其他孟國學者則認為中國不是真的給錢,例如習近平所承諾的240億美元其實是長期答應投入的總金額,而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會由中國自己賺走,例如派遣勞工過來而非聘請本地人,一位台商估計在此地工作的中國人已經從前兩年的3-4萬逐漸增加到7-8萬人。尼沙教授過去曾經建造過孟加拉國內許多橋樑基礎建設,他表示中國公司在此地的活動非常積極,不僅擅長低價搶標,而且會在計畫開始前就做好各類調查工作。他表示孟加拉政府計畫在南部的Biara地區興建第三座深水港,雖然離正式招標時間仍久,但目前就已經有三家中國公司在現地進行探勘。

中國進入孟加拉灣

孟加拉過去在經濟與政治上與印度關係密切,而印度對孟國政策也較為溫和,很少祭出懲罰性政策如經濟封鎖等。但除了水資源之外,印度並沒有真正能夠迫使孟加拉扈從的政治籌碼,因此兩國之間一直在相互猜忌的情況下互動磨合。中國近年來透過投資基礎建設以及貸款等方式積極拉攏孟加拉,不禁令人好奇其目的到底為何?曾擔任軍政府執政團時期顧問、現為智庫PPRC主席的拉赫曼(H. Z. Rahman)博士表示:中國的戰略目標很明確,就是透過孟加拉進入印度洋,而孟加拉政府也有意透過拉攏中國來平衡印度在此地的影響力。兩年前中國決定出售兩艘明級潛艦給孟加拉,這是孟國海軍首次從國外購入潛艦,但此案卻引發各界質疑,認為以孟加拉目前的國防發展,看不出有購買潛艦的必要。拉赫曼博士解釋,這其實比較像是中國促使孟加拉購買,目的是透過軍售來訓練孟加拉海軍,進而讓中國勢力更容易進入孟加拉灣。

基本上孟加拉人對中國並無惡感,多數學者認為引進中國勢力對孟加拉無害,因為孟加拉可以保持自主,不致出現斯里蘭卡(向中國借款過多以致債台高築)的狀況。不過中國目前在孟加拉似乎只對投資基礎建設有興趣,積極搶標各類橋樑道路港口等工程。印度目前只有在外來直接投資上較中國金額為高,但如果將其他國家列入比較,會發現這樣的數字和其他國家比起來並不顯著,主要是孟加拉主要外資來源仍然是歐美等工業化國家。印度既沒有與中國較勁的企圖,其影響力也無法與中國抗衡,孟加拉成為中國在南亞的戰略盟友只是遲早的事。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