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學者評論】自媒體時代 「不慢想真相,只快思網紅」

【學者評論】自媒體時代 「不慢想真相,只快思網紅」

更新時間:2017-02-09 10:38:19 / 張貼時間:2017-02-09 09:48:15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聯合報
2,315
   

【學者評論】


 

自媒體時代 「不慢想真相,只快思網紅」

張貼.2017/02/09 上午 09:39:10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7-02-09/聯合報/許志義/中興大學大數據中心主任/台中

時間,是最貴的成本。

「羅輯思維」舉辦羅振宇(羅胖)二○一七跨年超級脫口秀—時間的朋友。票價高達三千人民幣,卻吸引逾萬人搶票湧入,更有網路媒體同步直播,締造空前輝煌的整合線上線下(O2O)曝光,蔚為另種創新跨年風潮。

羅胖的魅力,展現出自媒體「網紅」的所向披靡,實則有更深一層科技因素與時代意涵。

行動裝置上網普及,台灣人滑手機已世界第一,平均每日使用一九七分鐘,每日上網人口高逾七百萬。這些視聽人口的習性改變,造就眼花繚亂的網紅時代崛起,其資訊傳遞的背後「真相」已不再為人所關注,如今視聽大眾反倒更認同感性面的網紅立場,形成所謂「後真相」世代。

隨著資訊成本降低,任何人皆可隨時隨地隨意上網,不再需要同步面對面溝通。閱聽人的耐性降低,傾向看懶人包或攻略文,或聽取便捷的聊天機器人。

尤其跟上意見領袖自媒體風潮,閱聽人情意上偏向「快思」,捨棄「慢想」。用最短時間(成本),取得最便利(效益)的新知,例如以反諷為題,卡提諾狂新聞點閱率竟高達百萬人次。

由於網路人口日益飽和,每周上網時間總量接近固定。時間,乃成為具有統計意義的「機會成本」。同一位閱聽人難以同時間做兩件事,在時間衝突情況下,主流媒體、自媒體、網紅,莫不使盡渾身解數、花招百出地分食「時間總量」這塊大餅。為了搶奪人們的眼球,網海競爭態勢極為嚴峻,例如:一個新興的職業叫「投放手」,專門操作粉絲團後台媒體投放廣告。而投放量身訂做的廣告,甚至原生廣告,係以「毫秒」為競標遊戲規則。

當人們上網行動益發具有個別特色,包括時段、喜好、習慣、興趣,即變得更具規律、可預測性。而大數據分析也益精準。同溫層同質性的推播,也更加熱門。而這種結交同好的屬性,會讓上網人口與粉絲的黏稠度與忠誠度變高,形成新型態的「網路效應」與「鎖定效果」。結果使群聚網站(如自媒體)的價值主張與偏好口味,變得更趨一致,此即新型態的「正向回饋」。

於是乎,各種效應推波助瀾之下,全民自媒體「後真相」時代怎可能不來臨呢!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