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2017-06-08/聯合報/喻文玟、李京昇、許政榆
吃完粽子,進入盛夏,白蟻、蒼蠅、隱翅蟲、馬陸、蛾蚋等各種蟲蟲開始活躍,干擾我們的生活,十分困擾。讓專家來教我們如何驅蟲避凶!
每年3至7月是白蟻活躍期,降落到屋頂空中花園也能築巢,沿著水泥裂縫和管道,能輕鬆「穿越」每一戶。
毒隱翅蟲並不會叮咬人,而是被不小心壓碎,人體接觸到含有毒隱翅素的體液才會造成皮膚發炎。
|
白蟻 千萬隻群集愛啃家具→找除蟲公司
「全台灣約10%居住環境有白蟻危害!」專長研究白蟻的中興大學昆蟲系副教授李後鋒指出,每年3月至7月隨著春雨、梅雨到來,傍晚時分常看見大批白蟻在路燈下聚集,牠們喜歡在大雨前後出現,因此又稱「大水蟻」。
李後鋒說,飛出來的白蟻都是為了交配,只要成功交配一對就會產生一個新巢,一天一隻蟻后就能產上千顆卵。
「哇,白蟻飛到我的湯裡了!」許多人傍晚在小吃攤吃飯,會碰到白蟻突然來襲,變成「湯料」。李後鋒說,通常白蟻飛的都不遠,若看到有一、兩隻出現,代表幾百公尺內可能有一個或好幾個白蟻巢。
李後鋒說,白蟻會危害家具,巢穴成千上萬白蟻畫面,讓人頭皮發麻。牠們的主巢在地底,喜歡有水分、保濕的土壤環境;但別以為住在高樓就能躲蟻禍,白蟻降落到屋頂空中花園也能築巢,沿著水泥裂縫和管道,能輕鬆「穿越」每一戶。
怎麼防蟻?李後鋒說,大水蟻偏好波長短的藍光、綠光,居家燈泡可以選黃光;不建議民眾自己除蟲,嚴重白蟻危害需要特殊環境用藥,一般超市買不到,建議找專業除蟲公司。臉書他親自主持「白蟻交流社團」分享專業經驗。
隱翅蟲 皮膚大敵不會叮人→但別壓碎牠
不少人被隱翅蟲「咬到」,皮膚發炎,覺得可怕。興大昆蟲系助理教授梁國汶幫隱翅蟲「澄清」,毒隱翅蟲並不會叮咬人,而是被不小心壓碎,牠們的毒素在體內,只要不壓碎就不會分泌毒素,人體接觸到含有毒隱翅素的體液,才會造成皮膚發炎。
梁國汶說,全世界已知的5萬種隱翅蟲中,僅「毒隱翅蟲屬 (Paederus屬)」的隱翅蟲才會危害人類皮膚線。每年6到8月是隱翅蟲出沒高峰期,牠們具有趨光性,大多在夜間被燈光吸引而聚集在人類住家。
蒼蠅 越腐敗越活躍→廚餘低溫冷藏
李後鋒表示,蒼蠅種類非常多,生長速度和溫度成正比,溫度越高生長速度越快,夏天「養成」一隻蒼蠅只要6到8天,有食物能存活好幾個禮拜。
李後鋒說,蒼蠅多在腐敗性地方產卵,一對蒼蠅交配可產卵120粒,一生產卵4到6次;頻繁打掃環境,廚餘以低溫冷藏,蠅類就無法生長。但在室外就較難避免,高麗菜田、動物性有機肥都是牠們喜愛的地點。
馬陸 像蜈蚣分身→嚇人但無害
「那是蜈蚣嗎?」大雨過後,民眾常在水泥地上看見光溜溜的節肢小生物逃竄,很像蜈蜙 。李後鋒教大家從「腳」分辨,「每一節一對腳的是蜈蚣,每一節兩對腳的是馬陸」。
李後鋒說,馬陸棲息在植物多、潮濕的環境,大雨後土壤、草叢淹水,迫使牠們往乾燥地「逃命」,經常一大票出現而讓人類驚恐,其實牠們對環境有益,專門清除腐殖質,無毒性,是大自然的分解者,最無害。
蛾蚋 藏身水槽浴廁→找出孳生源
天氣濕熱,許多民眾常在家中浴廁、公園公廁等較潮溼的地方或牆壁上,看見一隻隻小飛蟲靜止不動或爬來爬去,牠叫蛾蚋(音同瑞)。
台灣大學昆蟲系教授徐爾烈表示,蛾蚋的幼蟲常孳生在室內外積水及潮濕處,如水槽、牆角浸水處,廚房流理台下方排水溝內、馬桶、廢水窟或受汙染的排水溝,成蟲則常見於廚房水槽處或廁所牆壁,經常飛進飛出,影響環境衛生。
桃園市環保局表示,想消滅蛾蚋要先找出孳生源,例如將排水口用膠帶封閉,只留通風用小洞,隔天檢查如果有黏到蛾蚋,就代表找到來源。蛾蚋成蟲不太飛動,用蒼蠅拍、電蚊拍、吸塵器都有不錯效果。一般防治不需要使用殺蟲劑,只要保持不積水、浸水,清理容器,蛾蚋就無藏身之處。
牠們是害蟲?有的是大自然小幫手
李後鋒、梁國汶表示,對人類而言的「蟲蟲危機」,卻也是大自然的小幫手,不完全是害蟲。
以白蟻為例,會分解木材,大自然若少了牠,滿山滿谷都是死掉的植物;蒼蠅在芒果開花時能協助授粉,果農反而期待牠出現;隱翅蟲能吃農業害蟲,就能減少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