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媒體報導】台灣最佳大學50強出爐! 校長齊呼籲解禁學費凍漲

【媒體報導】台灣最佳大學50強出爐! 校長齊呼籲解禁學費凍漲

更新時間:2017-07-05 16:40:02 / 張貼時間:2017-07-05 16:32:19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遠見
4,794
   

【媒體報導】


 

台灣最佳大學50強出爐! 校長齊呼籲解禁學費凍漲

張貼.2017/07/05 下午 02:29:35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7/七月號遠見雜誌/林玲瑩

《遠見》7月4日舉行2017最佳大學排行榜記者會

遠見創辦人高希均董事長致詞。

興大校長薛富盛參與綜合座談 。

「2017年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最新調查結果出爐!《遠見》7月4日舉行2017最佳大學排行榜記者會,邀請中興大學校長薛富盛、長庚大學校長包家駒、屏東科技大學校長戴昌賢與談,分享國立百年老校、技職及私大的辦學心得。會中各大學校長有志一同,齊聲呼籲教育部「別管太多」,解禁學費凍漲。

《遠見雜誌》繼去年首度發表「最佳大學排行榜」引發各界迴響,今年最佳大學50強中,台、成、清、交、陽明大學穩站前5名,與去年相同;長庚大學搶下私立大學榜首,名列第7;中醫大、中山大學首次擠進前10大。

本屆調查與台灣大學圖書資訊系講座教授黃慕萱合作,參考各種國際大學排名指標及調查方法,分為教學、學術成就、國際化、產學績效及社會聲望等五大面向、22項指標評比大學表現,是國內唯一是專為台灣學校設計的綜合性排名,涵蓋高教現況及趨勢。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於記者會開場時分享,教育是國家大計,也是《遠見》雜誌歷年最重要的4大調查之一,希望透過《遠見》客觀的調查,鼓勵辦學優秀的大學校長、師生。

執行本屆調查的《遠見》副總主筆李建興分析,今年呈現四大趨勢:技職學校競爭力仍難敵普大,本屆排名前50強中,技職上榜率只有17%。

其次,南北差距持續拉大,但今年中部院校崛起,綜合表現更勝南部大學;以學校類科來看,前50大中,醫、理工、師範都有7成以上入榜,但人文社科學校僅1/4進榜,突顯了在綜合性的評比中,以文史哲商等科系見長的學校,相對弱勢。

最後,公、私立大學競爭力懸殊,以比例來說,全台大學中公私立比約1:2,但前50大反而是6:4,私立大學擠進50大的機會是公立的一半,教育資源的差距仍是問題。

辦學有成 興大、長庚及屏科各擅其長 

從總排名來看,除了台成清交等頂尖國立大學,中興大學在本次調查中排名第11,一舉進步四名,站穩中部最佳綜合大學寶座。尤其是企業最愛大學榮獲第6名佳績,聲望有目共睹。

中興大學校長薛富盛謙稱,興大創立於1919年,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研究型大學。1954年台灣舉辦第一屆大學聯考,當時只有四校,除了台大、台師大、成大,另外就是興大,可見其深厚的歷史地位與學術奠基。

後年即將迎來百年校慶,薛富盛期許,興大位於台灣中心,占地利之便,將以歷史為鏡,帶領師生邁向下個百年。

以醫學為主軸的長庚大學,今年拿下私校第一,當被問及是否因為台塑辦學,提供大筆經費挹注的緣故?長庚大學校長包家駒直言,「學校沒資源一定辦不好,但有資源也不一定辦得好。」

包家駒認為,衡量辦學績效的因素眾多,除了資源充裕,董事會的支持、辦學理念的契合也是關鍵。不可諱言,長庚大學在這方面占優勢,與同為台塑辦學的長庚科大、明志科大三校校訓一致,辦學理念明確,才能取得如此佳績。

若排除醫學大學、普通大學,單以技職大學的排序,屏東科技大學今年表現出色,是繼台科、北科、雲科之外的第四名,「技職南霸天」殊榮當之無愧。

屏科大校長戴昌賢坦言,屏科不論是位居南部、技職體系或以農立校,在現在競爭激烈的大專院校中是先天障礙,但辦學績優還是吸引學子的最大關鍵。

他舉例,屏科大化劣勢為優勢,6大學院齊發展「智慧農業」。例如:水產養殖系發展新品種觀賞魚蝦,生物科技系研究不孕技術,保持台灣品種優勢,環工系利用蚯蚓當飼料,蚯蚓糞便養殖水草,材料所研發抗菌魚缸維持水質,企管系利用物聯網推動產銷等,科系各擅其長,打造屏科大不可替代的農業貢獻。

建言教育部, 各校長期呼籲鬆綁學費凍漲

趁此機會,各校校長也針對校育部政策進行建言。針對學費連續13年凍漲、大學教職員薪額有上限等兩項規範,薛富盛語氣強硬地說,「要辦好大學,經費絕對是關鍵。當投注的資源太少,怎麼能期待輸出的品質非常高?」他呼籲教育部在師培及辦學的經費上給予更多彈性。

長庚校長包家駒也有同感,他表示,物價連年調漲,假如學雜費不能隨之調整,怎麼能期待有好的教學品質?

除了教育部這個「公婆」,屏科大校長戴昌賢則提出,教育部鼓勵學校與業界產學合作,但跨部會的協調也要相應到位,若各部會規定不同,校方無所適從,業界也會因此打退堂鼓。

大學推國際化,切忌急就章

而政府去年開始力推大學國際化,「新南向人才培育推動計畫」鼓勵學校擴大招收東南亞外籍學生。對此,薛富盛觀察,國際化推行下來,校園內外籍師生比率確實提升。

但更應反思,同為亞洲國家,為什麼越來越多優秀學子棄台灣高校,選擇到香港、新加坡讀大學?薛富盛認為,除了校園,也要注意社會環境、公共設施對外國人是否足夠友善。

屏科大雖然在國際化項目成績並非頂尖,但學校深耕農業領域,與國際友邦綿密合作,培養各國農業專才。

戴昌賢以辦學經驗提醒,國際化切忌急就章,屏科大推動國際化30年,從早期的農耕隊,到招收多個國家的「農業使者」來台學習技術,屏科大如今在東南亞「暢行無阻」,不只吸引學生來台就讀,也獲得很多跨國技術合作的機會。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