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媒體報導】你的觀念對了嗎? 森林要砍才是「真環保」

【媒體報導】你的觀念對了嗎? 森林要砍才是「真環保」

更新時間:2017-07-11 09:21:32 / 張貼時間:2017-07-11 09:04:21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蘋果日報
2,706

 

   

【媒體報導】


 

你的觀念對了嗎?森林要砍才是「真環保」

張貼.2017/07/11 上午 09:10:33   祕書室媒體公關組  .

 
                                                                                                                                      

稿源:2017-07-09/蘋果日報/洪子恩/台中

生產性人工林伐木同時,也搭配造林,就能生生不息,日本人採「皆伐」的經濟效率,遠高於台灣的「疏伐」。楊德新攝於日本宮崎縣

圖為日本人工林計畫性伐木的情形,要視此情景出現在台灣,可能會被不明就裡的民眾罵翻。王力平攝於日本宮崎縣

全台每年使用的木材量約600萬立方米,其中只有0.5%來自於國產材,99%以上是進口木材,在民眾錯誤的保育觀念下,政府對森林砍伐動輒得咎,不敢維修林道,也疏於維護人工林,珍貴的山林資源放在山上腐朽、退化,木材業者對於進口木材漲價也無拒絕的權力,重振林業勢在必行。

日治時代和光復時期,政府大量砍伐原始林,造成環境很大的破壞,正好戰後鋼筋混凝土技術成熟,林業逐漸式微,但一般人對伐木印象仍停留在70年代以前的濫墾濫伐。不過近十年來,「生產性人工林」早已到了成熟階段,計劃性的砍伐,其實有助於產業及環境的正向循環。

全台的森林覆蓋率有60%,佔地219萬公頃,而森林分成「天然林」及「人工林」,人工林又分「保護性人工林」及「生產性人工林」,其中生產性人工林佔森林總面積12%,達27萬公頃,約有5700萬立方 米的木材蓄積量,數十年前種下這些樹,就是為了作為木材生產,與「保育」無太大關係,但一般人易將它與天然林混為一談。

中興大學森林系副教授楊德新表示,不同樹種的壽命不一樣,一般的樹在初期生產的木材量最快、最多,固碳量也最大,在樹齡10~30年達到高峰後,就會開始衰退,生長變得遲緩,固碳量、生長量逐步下降、不再變粗,部分樹種甚至會開始腐朽,降低水土保持能力,「生產性人工林的樹齡已有不少達到40~50年,我們應該在它還健康時,就伐下來利用,並重新植林,才是真正健康的循環。」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