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媒體報導】陳志峰:育種與保種的藝術,臺灣土雞守護者

【媒體報導】陳志峰:育種與保種的藝術,臺灣土雞守護者

更新時間:2017-09-06 17:49:41 / 張貼時間:2017-09-05 14:56:12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農傳媒
4,145
稿源:2017-9-4/農傳媒/張靖荷

101年 12月,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研發創新成果展」的會場上,出現一隻美麗的嬌客, 這是「中興大學地方雞種遺傳資源中心」所保存的罕見雞種「絲羽烏骨雞」──1,500年前就有歷史記載的藥用珍禽,雞毛純白且柔軟如絲, 被馬可波羅形容為「有毛無羽」。保存與培育物種是項神聖卻又漫長的工作,生命的存續、遺傳的資源得來不易,而總有人無懼前行,其中一位便是中興動物科學系教授陳志峰。

求學時便愛鳥成痴的陳志峰,還被同學暱稱為「陳鳥峰」,一開始的志願是獸醫系,但念了畜產系後反而越來越感興趣。或許是相對於獸醫系接觸的多是病痛中的動物,「生」的喜悅激勵出陳志峰更多的活力。他從民國80年念研究所開始,跟隨指導老師李淵百,從事臺灣土雞的育種研究及推廣工作。 

早年尚未建立本土土雞種原與品系的資料,市面上的各色土雞與仿土雞讓人眼花撩亂,卻無法確認臺灣土雞的品種特色。在育種與配種制度不健全的情形下,本土土雞遺傳上無法發揮雜交的優勢,導致雞隻繁殖率低、抗病力差,而雞農的飼養成本增加,市場競爭力下降。

具前瞻眼光的李淵百,於30年前便開始臺灣土雞的保種與育種工作。最初,陳志峰隨著研究雞隻的抗病選拔,發現本土雞隻的抗病力仍優於一些肉雞與蛋雞的商業雞種,因此,臺灣土雞的保種與育種實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民國95年李淵百退休,將計畫轉移由陳志峰負責推動至今。

「保種與育種雖然是完全不一樣的領域,卻是兩不可缺、相輔相成的事情,」陳志峰指出,若要改良一個雞種,必須從原本保存的雞種中選出想要的基因選育,「另一方面,在生物學的角度,任何經過演化還存在的物種,就有存在的價值,而我們都應該盡力保留。」

承師之門 從學術衍生到實務
目前中興大學的牧場保有4個育種族群、17個保種族群、共約3,500隻雞,是豐富的遺傳資源資料庫,不僅更容易推動科學研究, 也更能應用於結合改良及生產實務面。早期李淵百研究臺灣土雞多在學術領域,因此特別鼓勵陳志峰往產學合作的方向進行,「換句話說,也就是運用所學,幫農民解決問題。」

因此,陳志峰研究土雞的外觀基因,並利用「分子標記輔助選拔」, 自民國92年起歷經9個世代(一年一世代)的遺傳改進,培育出已由農委會種原命名審定的「興大土雞101品系」,作為雜交配種的母系雞種。而基於保護種原的情形下,鎖定了幾個基因,並持續改良雞隻的產蛋性能,農民只要有好的公雞就可以與此種配種,藉此生產品質穩定的商用土雞。

陳志峰有感而發,雞隻品種改良其實也是一門「藝術」──要把看似兩不相合的東西結合起來的藝術。他提到,其實大型肉雞與產蛋雞的基因在生殖上是相違背的,理論上,不會有長得大隻,又可以產很多蛋的雞隻,但我們可以藉由育種改良,幫雞農培育出接近理想的健康雞種。此外,陳志峰也舉例,「其實我們現在在市場吃到的大部分的白肉雞,是6年前育種出來的結果。」他用簡單的例子訴說,育種得將眼光放在久遠的未來,堅持信念於漫長的時光,才能「等待」出想要的成果。

加深產學合作 民間政府雙向溝通
除了臺灣土雞保種育種的實務工作,陳志峰也積極參與國際交流,例如,與留學之法國母校進行兩地土雞的飼養研究,在臺灣飼養法國土雞,藉以比較遺傳與在地環境間的交互作用;更和氣候地域相近的東南亞國家分析生物多樣性,並由交換學生深入學術間的交流。

對內,陳志峰投入產業也不遺餘力,例如,輔導業者設置現代化負壓水簾式禽舍,協助編寫《家禽飼養生物安全管制手冊》,指導農民家禽飼養及管理等,串連起政府與農民間的雙向溝通。同時,目前改良的土雞品系已技術轉移,而加深產學合作的計畫, 不僅藉由產業合作推廣臺灣土雞, 另一方面也是培育優秀的技術人員。「不只是技術轉移,人員的轉移才能長久地維持技術,也才是產學合作的精髓。」時代一直在變, 保種工作也必須有因應未來的改進。例如,胚胎保存能否再進一步,育種方法能否再更有效率,都要隨著科技進步而進步。

「萬事俱備之後,才能再更上層樓。」陳志峰說。繁複的保種與創新的育種互相追逐與拉扯,才能譜出生命永恆卻又多變的歌謠。

穩定前進 尋求永續發展
生命有很多種可能,也有很多種想像,在我們還不清楚為什麼雞肉會好吃、雞蛋為什麼會有青色外殼時,這已是許多人投注努力的成果。陳志峰對學生說,從事農業雖然產值不高,卻是很重要的工作,「我期許產業能有永續發展,像是最近令人詬病的畜牧動物糞便,應該珍惜這些資源再利用到農業,讓農作物生長更好而滋養人與動物,形成良性的循環,而這其中的許多環節,例如治療用藥及飼料中的重金屬,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他在研究中,對於生命的熱情與活力,由農委會的補助奠基科技部的後續資助、與農民的積極配合、學生的認真執行,創造出土雞產業更美好的藍圖。
陳志峰與中興大學保種的土雞品系—— 絲羽烏骨雞,這是有1,500 年歷史記載的品種。

陳志峰與中興大學保種的土雞品系—— 絲羽烏骨雞,這是有1,500 年歷史記載的品種。

實驗室一角,陳志峰在這裡進行分子標記選種的工作。

實驗室一角,陳志峰在這裡進行分子標記選種的工作。

琳瑯滿目的各式蛋殼,也是研究室的重要道具。

琳瑯滿目的各式蛋殼,也是研究室的重要道具。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