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學者評論】風光過後的台灣英雄

更新時間:2017-09-11 09:54:53 / 張貼時間:2017-09-11 09:52:45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中國時報
2,124
稿源:2017-09-11/中國時報/國立中興大學運動與健康管理研究所專任副教授/余宗龍

蔡總統於競選時曾承諾8年內體育經費倍增,本屆世大運結束後更承諾:未來4年將要編100億元支持我國體育運動發展,投入軟硬體、教育訓練、獎勵補助等資源;但對於解決陳年老問題-優秀運動員的退役輔導機制卻仍付之闕如,令人憂心!

世大運台灣英雄大遊行萬人空巷,但風光過後,優秀運動員的未來出路有改善嗎?如果社會看不到運動員未來的工作機會,家長怎會放心支持和鼓勵小孩投入運動的世界?若沒有足量的運動選手投入訓練,將來如何在國際競技場上讓世界看見台灣?

政府和社會總是在選手得獎時錦上添花,雪中送炭的就業協助一直懸而未決。相關研究指出,優秀運動員和成功企業家有諸多相似之處,例如執著、堅毅,因此運動員相對一般人有潛力成為創業家。像新加坡政府就結合企業和學校給予退休運動員協助,提供創業輔導、建議、諮詢、課程等服務。

筆者建議,政府對立下汗馬功勞的退休運動員應給予更多實質的幫忙,譬如:依據對國家貢獻程度的不同,提供無息至低利率的創業貸款,讓他們離開運動場後,仍能盡情揮灑。此外,也應保障退役運動員到學校專任運動教練,帶動台灣的運動實力,建立正面的人力資源管理迴圈。此構想經多年討論,但一直未見落實。

運動教練如同伯樂,沒有他們的慧眼選才培訓,運動選手雖有資質,仍無法成為奪牌的千里馬。當前學校專任運動教練制度推動數十載,仍因經費不足僧多粥少,導致許多重點項目的運動教練仍四處流浪,一身功夫被埋沒。如何改善此現象,實為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

「給他魚吃,不如教他如何釣魚」。我們社會應鼓勵優秀運動員利用其努力不懈的精神與人格特質,成為未來的創業家,正向循環地回饋社會的支持與體育界的栽培。另一方面,「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讓退役運動員發揮所長,當伯樂們有穩定的待遇和工作環境,理當能更專注在千里馬的發掘和培訓教育,如此一來,國際賽佳績、奧運奪牌自然就會水到渠成。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