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十九大在即 中國軍隊邊境異動有何玄機?
更新時間:2017-10-11 16:51:17 /
張貼時間:2017-10-11 14:36:06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多維新聞
1,774
稿源:2017-10-09/多維新聞
中國恢复邊境筑路,再次挑動印度敏感神經,是否會引发雙方新的軍事對峙?在中美日爭奪日趨激烈的戰略格局下,中印兩個最大的新興經濟體保持敵對狀態是否符合中國利益?十九大召開在即,中國軍隊的邊境異動背后有何玄機?
据美國之音10月9日報道,在中印洞朗對峙結束一個多月之后,中國日前在距離中印洞朗對峙10公里處的區域內,開始了新的道路擴建工程。
据印度媒體報道說,中印8月底結束邊境對峙后暫時平靜的洞朗地區突然出現了至少1,500人規模的中國軍隊,其中500人保護前方修路人員。目前印度新任國防部長西塔帶領其幕僚飛往距洞朗15公里的乃堆拉地區,視察当地的印軍前线部隊,評估中印邊界地區的最新局勢。
《中國戰略研究》雜志社社長李偉東表示,中國前段時間為了讓印度出席金磚五國會議,緩和了邊境的緊張局勢,之后中方受到國內,尤其是愛國主義派的很多批評。現在中方為了鞏固民心和習近平在十九大的權威地位,再度選擇向前推進。
台灣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陳牧民表示,印度不認為中國這次筑路的地區屬于中國領土,故中國此舉無異于破壞雙方此前的撤兵協議。李偉東表示,印度沒有遵守撤軍協議在先,且這段路對中國來說非修不可。
李偉東說:“真正的理由是這段路是非修不可的,原因是中方一定要在洞朗地區形成一個壓進軍事力量的公路,因為在上次修路時,已經鏟除了印方的兩個碉堡,中方就想在這里建立新的前哨陣地,由原來的季節性巡邏變成常規的哨卡。這种情況下,中國軍方原有的戰略意圖,它是不會放棄的。而且這是整個從印度北部徹底把印度包圍起來,就是一帶一路的整個經濟路线,徹底包圍起來的一個重要的戰略部署的一部分,也是為了截斷印度和它東北七個邦的戰略聯系所采取的戰略行動,所以不是一個簡單的戰術問題。”
上次中印協議結束邊境對峙的條件之一是中國同意停止或暫停修路,現在中方恢复修路工程,陳牧民認為可能引发新的軍事對峙。
陳牧民說:“主要是印度的社會特性是一個民主社會,它的媒體和社會的民意對執政者的壓力是很大的。再加上印度這几年的經濟发展非常快,整個社會的民族主義的氣氛是起來的,再加上第三點,過去在1962年,中印曾經发生過邊界戰爭,当時印度慘敗,印度對過去這場戰爭慘敗一直無法忘懷,覺得是國恥。這些新仇舊恨、民族主義情緒加起來,我覺得印度社會對這件事情,應該會給莫迪政府更大的壓力,也就使得現在的印度政府不可能用比較低調的方式解決。未來再重新回到像七、八月軍事對峙的情形,我覺得有可能。”
李偉東表示,雖然印度的整體发展不如中國,但近年來中國經濟发展遲緩,印度則有飛快進展,形成中國是亞洲老大而印度在后頭急追老大位置的局面。印度的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非常強大,且就局部軍力而言,印度超過中國,如果有軍事冲突,可以料想到印度會很強硬。兩國若真的開戰,可能會兩敗俱傷。
陳牧民表示,印度雖然有很多少數民族,但整體上不存在國家分裂的問題。此外,印度這几年來,除了與巴基斯坦的关系外,和周遭國家的关系是相当不錯的,這點與中國恰恰相反。印度目前經濟发展速度快,未來預計還能維持一段時間,國力實際上不像一些人想的那么弱。
李偉東說, 十九大很快就要召開,眼下的對峙不會形成熱戰,反而能提高十九大的民族主義和滿足輿論,所以習近平對此并不擔心。此外,以中國目前的軍力和經濟能力,中方對中印對峙有把握。中國如果壓制住對峙,贏得西部大開发和一帶一路的戰略意圖,對中國未來的石油運輸意義重大。
中國恢复邊境筑路,再次挑動印度敏感神經,是否會引发雙方新的軍事對峙?在中美日爭奪日趨激烈的戰略格局下,中印兩個最大的新興經濟體保持敵對狀態是否符合中國利益?十九大召開在即,中國軍隊的邊境異動背后有何玄機?
据美國之音10月9日報道,在中印洞朗對峙結束一個多月之后,中國日前在距離中印洞朗對峙10公里處的區域內,開始了新的道路擴建工程。
据印度媒體報道說,中印8月底結束邊境對峙后暫時平靜的洞朗地區突然出現了至少1,500人規模的中國軍隊,其中500人保護前方修路人員。目前印度新任國防部長西塔帶領其幕僚飛往距洞朗15公里的乃堆拉地區,視察当地的印軍前线部隊,評估中印邊界地區的最新局勢。
《中國戰略研究》雜志社社長李偉東表示,中國前段時間為了讓印度出席金磚五國會議,緩和了邊境的緊張局勢,之后中方受到國內,尤其是愛國主義派的很多批評。現在中方為了鞏固民心和習近平在十九大的權威地位,再度選擇向前推進。
台灣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陳牧民表示,印度不認為中國這次筑路的地區屬于中國領土,故中國此舉無異于破壞雙方此前的撤兵協議。李偉東表示,印度沒有遵守撤軍協議在先,且這段路對中國來說非修不可。
李偉東說:“真正的理由是這段路是非修不可的,原因是中方一定要在洞朗地區形成一個壓進軍事力量的公路,因為在上次修路時,已經鏟除了印方的兩個碉堡,中方就想在這里建立新的前哨陣地,由原來的季節性巡邏變成常規的哨卡。這种情況下,中國軍方原有的戰略意圖,它是不會放棄的。而且這是整個從印度北部徹底把印度包圍起來,就是一帶一路的整個經濟路线,徹底包圍起來的一個重要的戰略部署的一部分,也是為了截斷印度和它東北七個邦的戰略聯系所采取的戰略行動,所以不是一個簡單的戰術問題。”
上次中印協議結束邊境對峙的條件之一是中國同意停止或暫停修路,現在中方恢复修路工程,陳牧民認為可能引发新的軍事對峙。
陳牧民說:“主要是印度的社會特性是一個民主社會,它的媒體和社會的民意對執政者的壓力是很大的。再加上印度這几年的經濟发展非常快,整個社會的民族主義的氣氛是起來的,再加上第三點,過去在1962年,中印曾經发生過邊界戰爭,当時印度慘敗,印度對過去這場戰爭慘敗一直無法忘懷,覺得是國恥。這些新仇舊恨、民族主義情緒加起來,我覺得印度社會對這件事情,應該會給莫迪政府更大的壓力,也就使得現在的印度政府不可能用比較低調的方式解決。未來再重新回到像七、八月軍事對峙的情形,我覺得有可能。”
李偉東表示,雖然印度的整體发展不如中國,但近年來中國經濟发展遲緩,印度則有飛快進展,形成中國是亞洲老大而印度在后頭急追老大位置的局面。印度的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非常強大,且就局部軍力而言,印度超過中國,如果有軍事冲突,可以料想到印度會很強硬。兩國若真的開戰,可能會兩敗俱傷。
陳牧民表示,印度雖然有很多少數民族,但整體上不存在國家分裂的問題。此外,印度這几年來,除了與巴基斯坦的关系外,和周遭國家的关系是相当不錯的,這點與中國恰恰相反。印度目前經濟发展速度快,未來預計還能維持一段時間,國力實際上不像一些人想的那么弱。
李偉東說, 十九大很快就要召開,眼下的對峙不會形成熱戰,反而能提高十九大的民族主義和滿足輿論,所以習近平對此并不擔心。此外,以中國目前的軍力和經濟能力,中方對中印對峙有把握。中國如果壓制住對峙,贏得西部大開发和一帶一路的戰略意圖,對中國未來的石油運輸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