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組】興大舉辦「『看見』空污:環境危機與文化行動」系列講座
更新時間:2017-10-23 10:32:57 /
張貼時間:2017-10-23 08:43:37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秘書室媒體公關組
2,499
近一年來,在環保團體及民眾的強烈反映下,受到高度關注的中南部空污問題有初步的改善。然而,距離達到找回藍天的夢想,仍有相當大的努力空間。國立中興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10月27日起舉辦「『看見』空污:環境危機與文化行動」系列講座,共有四場次。
本系列活動邀請近年來藉由實際的文化與社會行動,關注中南部濱海地區空污議題的文化工作者與環境工程專家,分享他們如何透過各自的專業領域,讓政府與社會大眾「看見」工業空污對於居民及環境造成的衝擊與傷害。
10月27日首場次為「返鄉的進擊-台西村的故事」。2016年在彰化縣大城鄉台西村舉辦的「返鄉的進擊」活動包含大開劇團的傀儡遊街劇、許震唐攝影展、台西村民演出的「證言劇場」、差事劇團的《女媧變身》以及林生祥現場演唱反空污歌曲。本場次邀請差事劇團團長鍾喬及《南風》攝影作者許震唐,分享他們參與此活動的過程與理念。
11月23日場次「台灣環境紀錄片的敘事策略」邀請到紀錄片導演紀文章,分享他花了四年多的時間拍攝《遮蔽的天空》,記錄反「彰工火力發電廠」運動的心路歷程。2005年,台電以工業與經濟發展為名,計畫在彰化縣的彰濱工業區闢建火力發電廠。地方環保人士組織「反彰火聯盟」,展開環境運動保衛戰。本場次將請紀導演回顧當時紀錄片拍攝、放映過程中受到的挑戰與回饋,並思考十年前的創作實踐對於目前台灣空污議題與相關社會運動有何啟示。
12月20日下午安排兩個場次的活動,第一場次為「數位監測與環境運動」,由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莊秉潔主講。莊教授利用科學數據資料,提出PM10、PM2.5等空氣汙染如何透過直接吸入或食物鏈的方式對人體造成傷害,藉以協助中部地區環保團體及地方自救組織。近年來並提出氣候模擬與環境監測模型,改善氣象預測及空污預警、監測的效率。
第二場次「發動一場影像社會革命」邀請兩位「PM2.5影像行動小組」成員分享他們在2016年參與「脫口罩!找藍天影像行動計劃」的經驗。此行動由蔡崇隆、林泰州兩位資深導演發起,透過線上募資 ,召集資深、中堅、嫩青三世代、主要居住於中南部的導演,完成二十部以上紀錄、動畫、實驗、錄像等多元類型短片,並進行全國巡迴放映與座談。
施合峰《風從哪裡來》透過不同居民的生命歷程,交織出雲林麥寮的過去與現在、環境與產業的變化 ,以思索生計與環境衝突下的人生課題。王嘉偉《失落沙洲》捕捉「證言」劇場之後,台西村民在訴求始終得不到回應與改善的狀況下,如何看待他們自身的行動,對於未來何去何從又有什麼樣的想法。
講者分別透過民眾劇場、攝影、紀錄片、數位監測等媒介 ,凸顯空污雖然已經成為西半部民眾感同身受的急迫問題 ,但我們仍需「看見」城鄉差距、階級、利益等內部問題 ,思考工業與財團掛帥的發展主義如何威脅人類與環境的存續。
主辦單位中興大學人社中心致力推動中台灣環境生態、社會與文化的跨領域研究 ,台文所的教學研究以紀錄片研究、新興媒介、生態研究、大眾文學與文化等獨特領域與跨國面向著稱。活動策劃者台文所所長朱惠足副教授表示,此「『看見』空污」系列講座,希望進一步思考在環境危機的時代,知識份子透過文化創作與數位工具,形成公民力量、改善社會的可能性與侷限。
講座場次:
10/27(五)13:10~15:00中興大學人文大樓607室
題目:返鄉的進擊-台西村的故事
講者:鍾喬(差事劇團團長)、許震唐(《南風》攝影集作者)
主持:朱惠足(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11/23(四)19:00~21:00中興大學人文大樓712室
題目:台灣環境紀錄片的敘事策略
講者:紀文章(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助理教授)
主持:李育霖(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
12/20(三) 13:10~15:00 中興大學綜合大樓303室
題目:數位監測與環境運動
講者:莊秉潔(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
主持:詹閔旭(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12/20(三) 15:10~17:00 中興大學綜合大樓303室
題目:發動一場影像社會革命
與談人:施合峰(《蚵子寮漁村紀事》、《風從哪裡來》紀錄片導演)
王嘉偉(《南風起》紀錄片導演、斗六家商教師)
主持:詹閔旭(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本系列活動邀請近年來藉由實際的文化與社會行動,關注中南部濱海地區空污議題的文化工作者與環境工程專家,分享他們如何透過各自的專業領域,讓政府與社會大眾「看見」工業空污對於居民及環境造成的衝擊與傷害。
10月27日首場次為「返鄉的進擊-台西村的故事」。2016年在彰化縣大城鄉台西村舉辦的「返鄉的進擊」活動包含大開劇團的傀儡遊街劇、許震唐攝影展、台西村民演出的「證言劇場」、差事劇團的《女媧變身》以及林生祥現場演唱反空污歌曲。本場次邀請差事劇團團長鍾喬及《南風》攝影作者許震唐,分享他們參與此活動的過程與理念。
11月23日場次「台灣環境紀錄片的敘事策略」邀請到紀錄片導演紀文章,分享他花了四年多的時間拍攝《遮蔽的天空》,記錄反「彰工火力發電廠」運動的心路歷程。2005年,台電以工業與經濟發展為名,計畫在彰化縣的彰濱工業區闢建火力發電廠。地方環保人士組織「反彰火聯盟」,展開環境運動保衛戰。本場次將請紀導演回顧當時紀錄片拍攝、放映過程中受到的挑戰與回饋,並思考十年前的創作實踐對於目前台灣空污議題與相關社會運動有何啟示。
12月20日下午安排兩個場次的活動,第一場次為「數位監測與環境運動」,由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莊秉潔主講。莊教授利用科學數據資料,提出PM10、PM2.5等空氣汙染如何透過直接吸入或食物鏈的方式對人體造成傷害,藉以協助中部地區環保團體及地方自救組織。近年來並提出氣候模擬與環境監測模型,改善氣象預測及空污預警、監測的效率。
第二場次「發動一場影像社會革命」邀請兩位「PM2.5影像行動小組」成員分享他們在2016年參與「脫口罩!找藍天影像行動計劃」的經驗。此行動由蔡崇隆、林泰州兩位資深導演發起,透過線上募資 ,召集資深、中堅、嫩青三世代、主要居住於中南部的導演,完成二十部以上紀錄、動畫、實驗、錄像等多元類型短片,並進行全國巡迴放映與座談。
施合峰《風從哪裡來》透過不同居民的生命歷程,交織出雲林麥寮的過去與現在、環境與產業的變化 ,以思索生計與環境衝突下的人生課題。王嘉偉《失落沙洲》捕捉「證言」劇場之後,台西村民在訴求始終得不到回應與改善的狀況下,如何看待他們自身的行動,對於未來何去何從又有什麼樣的想法。
講者分別透過民眾劇場、攝影、紀錄片、數位監測等媒介 ,凸顯空污雖然已經成為西半部民眾感同身受的急迫問題 ,但我們仍需「看見」城鄉差距、階級、利益等內部問題 ,思考工業與財團掛帥的發展主義如何威脅人類與環境的存續。
主辦單位中興大學人社中心致力推動中台灣環境生態、社會與文化的跨領域研究 ,台文所的教學研究以紀錄片研究、新興媒介、生態研究、大眾文學與文化等獨特領域與跨國面向著稱。活動策劃者台文所所長朱惠足副教授表示,此「『看見』空污」系列講座,希望進一步思考在環境危機的時代,知識份子透過文化創作與數位工具,形成公民力量、改善社會的可能性與侷限。
講座場次:
10/27(五)13:10~15:00中興大學人文大樓607室
題目:返鄉的進擊-台西村的故事
講者:鍾喬(差事劇團團長)、許震唐(《南風》攝影集作者)
主持:朱惠足(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11/23(四)19:00~21:00中興大學人文大樓712室
題目:台灣環境紀錄片的敘事策略
講者:紀文章(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助理教授)
主持:李育霖(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
12/20(三) 13:10~15:00 中興大學綜合大樓303室
題目:數位監測與環境運動
講者:莊秉潔(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
主持:詹閔旭(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12/20(三) 15:10~17:00 中興大學綜合大樓303室
題目:發動一場影像社會革命
與談人:施合峰(《蚵子寮漁村紀事》、《風從哪裡來》紀錄片導演)
王嘉偉(《南風起》紀錄片導演、斗六家商教師)
主持:詹閔旭(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