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媒體報導】嚴防第二個北山慘劇

更新時間:2010-10-11 23:59:59 / 張貼時間:2010-10-11 23:59:59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1,803

 

   

【興新聞】 


 

嚴防第二個北山慘劇

張貼.秘書室媒體公關組 2010/10/13 14:10:07   .

 

 

稿源:2010-10-11/自由時報/

 作者 /彭瑞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教授兼系主任)、呂良正(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兼系主任)、顏 聰(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系名譽教授)

模板支撐設計規範不足,倒塌災變還會再來!

日前發生的國道六號北山交流道模板支撐倒塌災變,造成七死三傷慘劇,令人嘆息。而身為模板支撐方面的學者,我們的感受更為深沉,因為之前若有模板支撐規範供相關工程施工參用,相信該次災變應可免於發生。大致上,營造業職業災害種類繁多,不過基本上可分成管理類及力學專業類兩大類災害。管理類災害主要有墜落、感電等項,理論上工地若能落實勞工安全衛生相關法規,應可掌控。力學專業類災害主要為倒塌及崩塌,需要藉由力學專業來避免。此次北山交流道模板支撐倒塌屬於後者,有必要從力學角度來深入檢討。

模板支撐倒塌涉及設計、施工及材料三個層面,安全的模板支撐首先需設計正確、其次工地按圖施作、最後確認工地現場所用材料與原設計強度吻合,三者缺一不可,否則極可能發生倒塌災變。勞委會近年來推動丁類危險性工作場所審查,對重大公共工程的主辦機關及監造單位作要求,其目的是讓這兩個單位督導模板支撐施工廠商,落實現場按圖施作,因此模板支撐施工品質已能逐漸控管,且工地材料一般也大致吻合原設計強度。目前最大的問題則是出在設計上,因為現行的模板支撐設計並未隨著科技進步作調整,還一直沿用舊版鋼結構設計規範的條款。

目前國內營造工地模板支撐結構設計所使用的規範,係參考美國鋼結構容許應力法(ASD),主要以構件為設計依據(member-based design),單獨考慮拉力、壓力、梁、柱等構件之強度,認為每根構件強度只要符合設計規範,整體結構即為安全。這種以構件強度為依據的設計法則,無法正確評估模板支撐受壓後的整體結構極限承載力,主要是因此種強度計算忽略整體結構的挫屈行為,也就是說有可能每根支撐構件均未破壞,但結構卻可能因整體不穩定而挫屈倒塌。

針對這個結構整體強度問題,2005年歐盟及泛大英國協地區頒佈了鋼結構設計規範新的要求,其中載明需要檢核鋼結構系統的「彈性極限載重因子」(Elastic critical load factor),當該值小於某特定值時,就須採用非線性分析方式進行整體結構系統強度計算。依循此精神,澳大利亞及香港鋼的結構設計規範中已明文規定該值小於5時,需要作非線性分析,以確認結構整體強度是否足夠。如此,則橋梁工程模板支撐結構系統的彈性極限載重因子值若小於5,按上述規範即需作非線性分析驗核強度。反觀國內,由於目前之鋼結構設計規範尚無此規定,因而無法評估模板支撐結構整體性的失敗問題。對於一般鋼結構,這種彈性極限載重因子值小於5的情形較少,但是對於模板支撐結構系統,由於其側向勁度較低,而基礎強度也較差,因此整體穩定性較低,此情況發生倒塌機會相當大。

其實,除了9月30日北山交流道發生的支撐倒塌事變外,去年也有兩起類似的橋梁工程倒塌事件,包括98年11月23日凌晨台鐵新竹內灣線新橋模板支撐倒塌,及98年11月30日東西向快速道路大華系統交流道橋梁模板支撐倒塌。不過,由於這兩起倒塌事件並未發生人員死亡,因此較無新聞性,而未被重視。

許多研究顯示,橋梁工程模板支撐多屬於大細長比結構,其失敗與結構整體系統挫屈行為有關,而因此類相關設計規範尚未引進,國內工程界對整體結構系統挫屈強度的分析及設計較為陌生。這種缺乏完整設計規範以供設計者參考的現象,實為一結構性問題,國內所有橋梁工程的模板支撐,若未按此理念作檢核設計,都有相當大的潛在倒塌危險性。政府有關鋼結構規範的主管機關,實有必要儘快針對現有鋼結構設計規範不足處進行增修,現階段或可參考歐盟及泛大英國協地區之鋼結構設計規範,增列大細長比結構之非線性分析要求,以協助解決橋梁工程模板支撐倒塌問題。(作者分別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教授兼系主任、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兼系主任、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系名譽教授

 

 

 


興.新.聞

  線.上.投.稿

興新聞的 Facebook 興新聞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