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學者評論】蔡東杰》世界新秩序 誰領風騷

【學者評論】蔡東杰》世界新秩序 誰領風騷

更新時間:2018-01-22 15:49:37 / 張貼時間:2018-01-22 09:16:38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中國時報
1,850
稿源:2018-01-21/中國時報/蔡東杰/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

美國總統威爾遜和英國首相邱吉爾,曾分別在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使用了「世界新秩序」來描述他們對於未來的期望;1990年,面對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帶來的變局,美國總統老布希再度以「邁向世界新秩序」為題,向國會闡述其對外政策的核心,其後隨著蘇聯瓦解以致冷戰告終,所謂建立「世界新秩序」更成為後冷戰時期以來,美國的戰略基礎所在。

當然,究竟美國要追求的「世界新秩序」為何?既有不同詮釋,亦引發了諸多爭議。有人認為,新秩序源自國際結構內涵的新特徵,美國的說法不過反映現實罷了,但部分人也指出,無論美國說法反映了多少事實,重點在於其目的乃藉此追求鞏固霸權地位。從另一角度看來,有人認為所謂「新秩序」反映了理想主義者的共同主張,也就是對某種「終極秩序」的永恆期盼;當然,也有人直接指出,在權力政治現實主義當道的美國政治圈,根本不可能存在什麼追求理想的政策可能性。

就在美國新總統川普於2017年就職1個月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國內一場國家安全工作座談會中,公開宣示要「引導國際社會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與「引導國際社會共同維護國際安全」的「兩個引導」說法,根據大陸媒體的闡釋,此一說法清晰地展現了中國將積極履行國際責任,扮演更重要,甚至是領導角色的意向。

事實上,無論各方宣稱的「世界新秩序」意涵到底為何?首先,它必然意指某種「帶有國家利益意圖,或反映出特定國家視角之潛在政策方向。」

其次,更重要的是,無論何種利益意圖或政策方向,任何新秩序想法的落實都需要能量的支撐與客觀環境的配合。如同「權力轉移」論者的主張,一旦國際當中浮現權力重新分配之可能,不僅結構將出現調整契機,至於此處的結構調整,自然暗示另一階段「新秩序」的降臨。

客觀來說,儘管近年來關於中美關係發展的想像,多半繞著前述假定進行著正反辯駁,但不能否認,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來(即便是經濟層面),中國一時半刻仍沒有追上美國的可能性,由此,「世界新秩序」自然仍屬遙不可及的想望。

只不過,換個角度來說,所謂的「追上」,其實也有兩種表現形式,亦即「後者拚命趕上前者」或「前者等著後者趕上」。就前者而言,美國或許還存在相當的喘息時間,但若論後者,則川普上任1周年以來,無論回歸孤立的「美國優先」與「退出主義」,抑或不按牌理出牌地到處點火,讓盟邦紛紛「走自己的路」,加上其非傳統背景導致國內政局動盪,且不論近期美國聯邦政府再度因財務窘境面臨關門的危機,就連執政的共和黨內部也難以擺平,看來,一個「世界新秩序」或許確實正浮現當中,只不過這次美國可能難再是主要得利者了。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