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組】全台首座植物教學醫院 4/10興大開幕
更新時間:2018-04-10 13:27:03 /
張貼時間:2018-04-10 13:20:38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秘書室媒體公關組
2,852
全台首座植物教學醫院開幕,農作物生病也能看診!中興大學農資學院4月10日上午舉辦植物教學醫院開幕揭牌暨科技部「土壤的身世」科普影片首播。興大植物教學醫院除提供現場掛號看診服務外,也能遠距視訊看診,更是培訓植物醫師的實習場域。
興大植物教學醫院位於農環大樓一樓,獲農委會經費補助,設有5間可進行現場和遠距看診的診療室、1間檢驗室兼樣品房、1間資料室、1間診療案例研討會議室和1間業師辦公室。整合農藝、園藝、土壤與環境、植病、昆蟲、植醫等專業師資,仿照人醫,設立專屬植物的病蟲草害科、生理障礙科,除了幫生病植物看診開藥,還能提供到場醫療服務與遠距看診,未來針對大型農場、農企業,另提供農場特約植物醫師專案,定期到場診斷。
興大植物教學醫院首任院長楊秋忠,是興大土壤環境科學系教授,更是興大首位以農業成就,獲選為中研院院士的學者。楊秋忠指出,未來將透過如人醫的實習醫生→住院醫生→總醫生→主治醫生制度,提供在校生實習機會,並培養具備實務能力的植物專業醫生。適逢植物醫師法立法流程中,未來該院可肩負示範醫院的角色,以加速推動植物醫師制度。
興大農資學院院長陳樹群表示,興大以農立校,農資學院除有完整的農業領域教學研究體系外,更擁有齊備的推廣、檢驗和驗證中心。為改善國內農業生產技術,包括對植物之保養照護,及對植物生物性/非生物性病因之診斷、治療及預防,期在兼顧環境友善及食用安全的前提下,達到促進農作物生產之目標。
該院除了提供植物防檢疫有關即時資訊及服務平台外,亦將協助厚實培育學生在從事植物診療時所應具備的植物醫師素養,以及協助公民營事業機構執行作物生物性/非生物性病因診斷、監控、防治管理等有關業務。此外,看診病例和診斷處分所累積的大數據資料,未來將可作為發展「病蟲害預警系統」、「專家診斷系統」等智慧農業的基礎。
同日並舉辦科技部「土壤的身世」科普影片首播,「土壤的身世」是臺灣第一部完整紀錄土壤的科普影片,由興大土環系教授申雍與2014年甫獲金鐘獎最佳科學節目獎的得主東臺傳播公司製作人袁瑗合製。製作歷時三年,即將在4月14日上午8點民視新聞台試播前四集。
「土壤的身世」系列影片分別針對土壤的基礎知識、土壤與「生活」的關聯、土壤與「生存」的關聯等,總共製作8集,將以半小時1集的規格在電視頻道上播放。 土壤是本片主角,用第一人稱手法做為主軸串連,詮釋臺灣土壤獨特的個性、脾氣、習慣和美貌,看她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如何與保育工作者及科學家們親密對話,以期能達到捍衛物種生命、保護環境的潛移默化效果。期待本片能讓更多人 真心感謝臺灣土地的賜予,對土壤、生物、生態友善。
興大植物教學醫院位於農環大樓一樓,獲農委會經費補助,設有5間可進行現場和遠距看診的診療室、1間檢驗室兼樣品房、1間資料室、1間診療案例研討會議室和1間業師辦公室。整合農藝、園藝、土壤與環境、植病、昆蟲、植醫等專業師資,仿照人醫,設立專屬植物的病蟲草害科、生理障礙科,除了幫生病植物看診開藥,還能提供到場醫療服務與遠距看診,未來針對大型農場、農企業,另提供農場特約植物醫師專案,定期到場診斷。
興大植物教學醫院首任院長楊秋忠,是興大土壤環境科學系教授,更是興大首位以農業成就,獲選為中研院院士的學者。楊秋忠指出,未來將透過如人醫的實習醫生→住院醫生→總醫生→主治醫生制度,提供在校生實習機會,並培養具備實務能力的植物專業醫生。適逢植物醫師法立法流程中,未來該院可肩負示範醫院的角色,以加速推動植物醫師制度。
興大農資學院院長陳樹群表示,興大以農立校,農資學院除有完整的農業領域教學研究體系外,更擁有齊備的推廣、檢驗和驗證中心。為改善國內農業生產技術,包括對植物之保養照護,及對植物生物性/非生物性病因之診斷、治療及預防,期在兼顧環境友善及食用安全的前提下,達到促進農作物生產之目標。
該院除了提供植物防檢疫有關即時資訊及服務平台外,亦將協助厚實培育學生在從事植物診療時所應具備的植物醫師素養,以及協助公民營事業機構執行作物生物性/非生物性病因診斷、監控、防治管理等有關業務。此外,看診病例和診斷處分所累積的大數據資料,未來將可作為發展「病蟲害預警系統」、「專家診斷系統」等智慧農業的基礎。
同日並舉辦科技部「土壤的身世」科普影片首播,「土壤的身世」是臺灣第一部完整紀錄土壤的科普影片,由興大土環系教授申雍與2014年甫獲金鐘獎最佳科學節目獎的得主東臺傳播公司製作人袁瑗合製。製作歷時三年,即將在4月14日上午8點民視新聞台試播前四集。
「土壤的身世」系列影片分別針對土壤的基礎知識、土壤與「生活」的關聯、土壤與「生存」的關聯等,總共製作8集,將以半小時1集的規格在電視頻道上播放。 土壤是本片主角,用第一人稱手法做為主軸串連,詮釋臺灣土壤獨特的個性、脾氣、習慣和美貌,看她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如何與保育工作者及科學家們親密對話,以期能達到捍衛物種生命、保護環境的潛移默化效果。期待本片能讓更多人 真心感謝臺灣土地的賜予,對土壤、生物、生態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