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媒體報導】楊三億:大國爭奪戰中 台灣的生存之道

【媒體報導】楊三億:大國爭奪戰中 台灣的生存之道

更新時間:2018-04-23 10:52:46 / 張貼時間:2018-04-23 10:51:20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蘋果日報
1,984
稿源:2018-04-21/蘋果日報/楊三億

台灣海峽近期風雲再起,蔡總統4月13日登上基隆級驅逐艦視導操演,對岸解放軍也在台灣海峽進行實彈射擊演習,兩岸各自採取一些許久未見、但針對性高的軍事活動。儘管規模不大,不過這些軍事活動很大程度反映了國際局勢變化,所幸兩岸政府相對克制,緊張情勢得以局限在一定範圍內。台海和平與否不僅與兩岸相關,台海穩定度經常受到大國關係變化而隨之改變,因此小國要極為小心謹慎的回應大國間的競爭。

大國間競爭方式有很多種,一種是軍機飛彈的對抗,例如美國、俄羅斯、歐洲等幾大列強介入中東局勢,且因敘利亞使用化武攻擊平民,讓原本即將進入尾聲的反IS戰爭一下子又升高衝突規模,這就使得列強在中東的對立局勢彷彿回到冷戰時期般激烈;北韓核武危機也令人瞠目結舌,原先飛彈試射與薩德飛彈部署的戰爭風險開始退潮,兩韓和解曙光瞬間席捲東北亞地區,一種彌賽亞式的救贖突然降臨朝鮮半島。

大國間競爭除軍事對抗模式之外,經濟戰的角力也頻頻出現在各式場合。歐盟今年4月17日宣布將開啟與西巴爾幹半島的阿爾巴尼亞和馬其頓入盟談判,這等於是大大提升這兩國未來入盟可能,不過令人好奇的地方在於這兩國離入盟標準還很遙遠,阿、馬兩國還存有與鄰國的紛爭(馬其頓與希臘的國名爭議)、國內貪腐、司法改革等眾多挑戰,歐盟為什麼執意在當前內憂(英國脫歐)與外患(歐俄間諜爭議)的環境限制下推動擴張?

觀察這個事件,我們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幾乎就與4月17日同一時間,除匈牙利以外的27位歐盟會員國駐北京大使簽署了一份聲明文件,這份文件提請歐盟留意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政策內涵,以及因此而形成中國企業在歐洲地區的競爭待遇是否合乎歐盟規範。巴爾幹半島地區是中國帶路倡議的重要支點,透過帶路倡議,北京當前的政經力量已經推進到巴爾幹半島的希臘、塞爾維亞、匈牙利等國。

觀諸當前歐盟正在引導西巴爾幹半島候選國向親歐、民主化與市場機制改革方向發展的努力,北京政府的政經舉措引起了若干歐盟國家憂慮,他們擔憂歐洲未來是否益發受到中國影響而使歐洲團結的目標漸行漸遠。在這個顧慮下,兩個看似獨立的單一事件由此而產生了聯繫。

大國的你爭我奪現象雖說司空見慣,不過大國爭奪的對象多發生在處於大國中間地帶的小型國家,所以因爭奪而產生的各式苦難也多降臨在這些小國。觀察過去小國眾多的苦難經驗,如東歐地區的烏克蘭、高加索地區的喬治亞、中亞地區的吉爾吉斯與烏茲別克,這些國家都有一個相似之處:他們都生存於強權環伺的惡劣環境下、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不斷被各式強權介入,最終國內都出現了翻天覆地的革命現象。

這些歷史經驗的大意是說,大國彼此滲入到對手的後院鄰居,並對這些後院鄰居四處點火,大國希望透過利誘威嚇的方式,讓這些鄰居能改投到自己的陣營中。

這些經驗可以提供同樣身處在強權競爭下的台灣哪些啟示?我們認為兩個思考方向是極其重要的:首先,那些國內出現革命變化的國家多屬民主化程度較低的政權,因為無法妥善解決國內重大爭議、無法確定要倒向哪一個大國,所以反對力量僅能透過暴力方式解決歧見,透過暴力取得政權的政黨通常也不願輕易放棄權力,因此可能形成惡性循環現象。台灣民主化程度高,但內部基本共識仍不易凝聚,解決之道惟有持續深化民主,透過社會各界深度對話、國會議堂深度辯論,根深柢固的藍綠歧見才有可能緩步尋求共識。

其次,台灣可將眼光投射到更遠處,政府與學術部門可多觀察處於夾縫生存的中小型國家,學習他們之中的若干典範,參考他們如何在風雨動盪的惡劣海洋環境下仍能保持航行穩定,透過更多交互參照的寶貴經驗,我們應當能體會出小國重要的生存之道。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