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媒體報導】《讀者大聲說》QE的背後:產業競爭力的消長

【媒體報導】《讀者大聲說》QE的背後:產業競爭力的消長

更新時間:2010-12-02 23:59:59 / 張貼時間:2010-12-02 23:59:59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1,731
 

 

   

【興新聞】 


 

《讀者大聲說》QE的背後:產業競爭力的消長

張貼.秘書室媒體公關組 2010/12/02 08:43:40   .

 

2008年次貸風暴所引發的金融海嘯,催生了2009年3月及2010年11 月由美國Fed所主導的凱恩斯法寶-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QE)。此舉不僅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了極大的影響,也對以出口貿易為導向之新興亞洲國家的產業帶來了衝擊。

時至今日,美元依然是全世界主要流通的貨幣,國際間的進出口貿易、大宗原物料的商品均以美元為計價單位。因此,美元指數一向是企業經營所關注的外生變數。2009年3月美國第一次QE,使得美元指數至同年11月的貶幅將近13%,同期間台幣則升值近7%、日圓升值近15%,韓元升值幅度更高達26%。

2010年11月美國第二次QE,更再度引發國際間的貨幣戰爭,迫使各國央行實施一連串的外匯管制措施,以阻止一再升值的本國貨幣,其背後目的無非是為了讓廠商保有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以及減緩貨幣升值對利潤的影響,以台灣的筆記型電腦相關的代工廠為例,其組裝產品的毛利率大約僅5%,因此,一旦新台幣升幅超過5%,對於這些代工廠的獲利必然造成很大的影響,而這也是為何新台幣升值幅度相較幾個亞洲國家較小的因素之一(央行強力阻升),但這對廠商長期適應匯率波動的抗壓性而言未必是好事。

若進一步觀察幾個亞洲國家之出口佔GDP的比率,截至2009年為止,中國約24%、南韓約43%,台灣則為53%。由此得見,美元貶值對於亞洲國家廠商的出口競爭力確實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尤其亞洲中幾個在國際上具有競爭關係的產業(台灣VS.南韓的TFT-LCD、DRAM),其國與國之間貨幣升貶的消長,更牽動著廠商競爭版圖的位移。準此,國家間相對匯率的升貶情形才是影響本國廠商在國際上之競爭力的關鍵。

 

 


興.新.聞

  線.上.投.稿

興新聞的 Facebook 興新聞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