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投稿】大國競逐、小國避險:「川金會」後美中朝韓各得到了什麼?
更新時間:2018-06-25 15:47:59 /
張貼時間:2018-06-25 10:44:30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The News Lens
1,505
稿源:2018-06-24/The News Lens/秦偉騰/國立中興大學日韓總合研究中心、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全球矚目的「川金會」已經於6月12日在新加坡完美落幕,兩國領導人簽署《聯合聲明》,川普(Donald Trump)承諾為北韓提供安全保證,金正恩也重申堅定不移的朝鮮半島完全無核化承諾,並將建立新型美朝關係,合作在朝鮮半島建立長久穩定的和平機制。川普在會後記者會宣布將暫停美韓軍演,為未來朝鮮半島構建和平的願景,雖然各方對川金會簽署的聯合聲明持有不同看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川金會」對美朝關係,乃至整個朝鮮半島甚至東北亞的區域安全,至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美中朝韓各有獲利。
川普成功「出口轉內銷」
此次川金會佔據國際媒體版面,會後由川普獨自召開記者會向外界宣告會議成果,讓川普出盡鋒頭、獨佔鎂光燈焦點,雖遭受各界批評妥協讓步太多、未堅持立場等等,但實際上對川普來說,此次峰會已經讓川普在美國人民心中形塑有能力解決歷屆總統無法做到的事。加上以美國優先為政策目標的處理國際事務,讓美國民眾很有感,除自身的民調提升外,亦有助於年底共和黨的期中選舉,是成功的「出口轉內銷」。
中國要了面子還有裡子
觀察此次美朝聯合聲明內容,不難發現與中國提出的「雙暫停」(美國停止軍演,北韓停止核試驗)及「雙軌並行」(北韓無核化與美朝關係正常化和建立朝鮮半島和平機制)倡議非常相近,雖然有報導評論說「川金會」是美朝之間的事,與中國無關,中國將被邊緣化,但實則不然。
從金正恩幾個月內三度訪問中國會見習近平,乘坐中國國航專機及「川金會」的聯合聲明,就可見中國在半島問題上仍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現在如此未來仍會如此。此外朝鮮半島局勢穩定後,北韓將走向經濟開放道路,對沉悶已久的中國東北老工業區域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機遇期,有望隨半島和平進入開放、合作與發展新局。
北韓由抗衡走向避險
金正恩2011年掌權之後延續「先軍政治」道路,對美國等周邊國家採取抗衡手段,並透過持續發展核武、頻繁試射導彈等作為維持軍事力量,藉以抗拒大國的文攻武嚇,但也因此遭致國際經濟制裁;惟抗衡大國需要極大的資源與成本,維持足以抗衡大國的軍事力量,將排擠原本可用做其他國家發展的資源,因此是否擁有足夠的資源可供動用,是決定能否堅持抗衡的主要關鍵。然在中國加入制裁行列之後,造成北韓經濟重大危機,金正恩體認若持續抗衡政策,在國際長期經濟制裁下,政權恐將面臨無法維繫,使得金正恩不得不轉向與國際對話。
對金正恩來說擁有核武才有談判籌碼,能與美國總統川普坐下來談棄核問題,足以證明美國默認北韓是實際擁有核武的國家,也因此金正恩才能周旋在大國之間。而讓金正恩選擇棄核的主因是北韓亟需擺脫國際制裁的困境,加上金正恩欲改變國家發展路線,轉向經濟改革,故主動選擇對話。短短幾個月從「習金會」、「文金會」到「川金會」,金正恩通過與美國現任總統川普歷史性的見面對話,已經讓北韓從孤立中走出,快速擴大與其他各國領導人的聯繫,對北韓發展有實際助益。
今(2018)年以來半島局勢發展迅速,在「川金會」後朝鮮半島從不定時炸彈轉變成邁向和平之地,金正恩從抗衡大國轉向避險,特色是盡量中立,不加入任何一方的陣營,若環境變得困難將採取系列看似互相矛盾的舉措,從而在政策和立場上為國家留下後路,加上因為擔憂大國可能帶來的安全威脅,採取同時對大國保持合作關係的外交政策,有助於較大彈性處理與其他國家的不明朗或不穩定關係,為國家謀取最大利益。
4月20日,金正恩在「朝鮮勞動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定調,將北韓政治方針轉為發展經濟之後,尋求解除國際經濟制裁與開放成了北韓主要道路,藉由對話與國際接軌,希望成為正常化國家。透過川金對話,在政治上由原本抗衡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轉變成與各國交往的狀態;在經濟上則由原本過分依賴中國扈從北京的情況,慢慢尋求與各國的經濟往來並投資北韓,以減緩對中國的依賴。
然而金正恩雖然在政治外交有所突破,美國及相關國家願意給予經濟援助,但經濟發展對北韓而言猶如雙面刃,開放程度的分寸拿捏有其難度,一旦開放過了頭形成反撲,恐對金正恩政權造成威脅,而中國改革開放的模式或許是北韓的參考範本;基於地緣關係的現實考量,不論是政治上或經濟上北韓都離不開中國的支持,金正恩能否務實的在美中兩大國中周旋尋求國家利益最大化,仍值得觀察。
韓國由扈從走向避險
韓國總統文在寅繼承盧武鉉的陽光政策,向來反戰並堅持以對話代替對抗,主張以和平方式處理韓朝分裂對立的關係,加上雙親均為北韓人,對北韓有割捨不下的情感,認為攸關韓國安全的朝韓雙邊關係發展,比國際要求的朝鮮半島無核化重要。因此在2017年上任後即不斷的釋放善意,打破意識形態與偏見,表示願意與北韓對話,而且反對美國在韓國境內增加薩德系統的建置,但囿於美韓的同盟關係及國內保守派的掣肘,在政治與安全上只能選擇扈從美國。
今年初韓朝關係因平昌冬奧破冰,4月27日兩韓領導人進行歷史性的「文金會」並簽署《板門店宣言》,更在文在寅穿針引線之下促成了6月12日的世紀「川金會」,迎來朝鮮半島的無核化與和平曙光,川普並宣布將暫停美韓軍演,避免破壞難得的和平機遇。而兩韓領導人則希望半島問題由南北雙方自行解決,更不願見韓戰同室操戈的情況再度發生,戰爭導致骨肉分離的痛苦記憶猶新,人民渴望和平與實際擁有民族自主及自決,更希望擺脫美、中等大國的制約。
文在寅因「文金會」與促成「川金會」的成就贏得民心,效果外溢讓所屬政黨(共同民主黨)在6月13日的地方選舉中大獲全勝,在美朝因「川金會」帶來半島棄核與和平之際,川普更表示未來不排除將駐韓美軍撤離,韓國在安全上沒有顧慮的情況,將順勢修補因部署薩德系統導致的中韓關係裂縫;在以經濟為國家發展的首要目標前提下,面對中國廣大的市場,基於追求國家利益考量,形勢上可能將更偏向中國。韓國在與北韓和解之後,或有可能調整在政治及安全扈從美國的策略,轉向左右逢源的避險。
美中韓朝7月共同終結韓戰
金正恩在「川金會」時邀請川普訪問北韓,並於6月19日至20日三度訪問中國向習近平通報「川金會」情況,由於今年是韓戰《停戰協定》簽署65周年,各方對半島無核化與和平都有高度共識,金正恩可能規劃在7月邀請川普、習近平、文在寅等三國領袖齊聚平壤,由四國共同簽署和平協定正式宣告終結韓戰。北韓將在韓戰正式結束後邁向正常化國家與國際接軌,不再走孤立主義路線。
以目前的國際現勢觀察,冷戰後確立的美國霸權單極體系逐漸鬆動,雖然美國政治影響力仍不容小覷,但由於川普上台後奉行美國優先政策,加上其不按牌理出牌的性格,接續退出巴黎氣候協定、TPP、伊朗核協議,再到近期的「G7峰會」與各國領袖之間的矛盾,並在全球點燃貿易戰,逐漸打破以往建立的國際秩序與規範,與盟友之間的意見也越來越分歧。
反觀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加強在經貿上的整合,從「上合組織」青島峰會與「G7峰會」兩者召開情況,不難比較出之間的差異,加上在朝核等區域安全問題上中國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再次顯示中國成為東亞區域霸權已是不爭的事實,在大國競逐之間小國選擇避險策略將是最佳的外交政策。
全球矚目的「川金會」已經於6月12日在新加坡完美落幕,兩國領導人簽署《聯合聲明》,川普(Donald Trump)承諾為北韓提供安全保證,金正恩也重申堅定不移的朝鮮半島完全無核化承諾,並將建立新型美朝關係,合作在朝鮮半島建立長久穩定的和平機制。川普在會後記者會宣布將暫停美韓軍演,為未來朝鮮半島構建和平的願景,雖然各方對川金會簽署的聯合聲明持有不同看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川金會」對美朝關係,乃至整個朝鮮半島甚至東北亞的區域安全,至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美中朝韓各有獲利。
川普成功「出口轉內銷」
此次川金會佔據國際媒體版面,會後由川普獨自召開記者會向外界宣告會議成果,讓川普出盡鋒頭、獨佔鎂光燈焦點,雖遭受各界批評妥協讓步太多、未堅持立場等等,但實際上對川普來說,此次峰會已經讓川普在美國人民心中形塑有能力解決歷屆總統無法做到的事。加上以美國優先為政策目標的處理國際事務,讓美國民眾很有感,除自身的民調提升外,亦有助於年底共和黨的期中選舉,是成功的「出口轉內銷」。
中國要了面子還有裡子
觀察此次美朝聯合聲明內容,不難發現與中國提出的「雙暫停」(美國停止軍演,北韓停止核試驗)及「雙軌並行」(北韓無核化與美朝關係正常化和建立朝鮮半島和平機制)倡議非常相近,雖然有報導評論說「川金會」是美朝之間的事,與中國無關,中國將被邊緣化,但實則不然。
從金正恩幾個月內三度訪問中國會見習近平,乘坐中國國航專機及「川金會」的聯合聲明,就可見中國在半島問題上仍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現在如此未來仍會如此。此外朝鮮半島局勢穩定後,北韓將走向經濟開放道路,對沉悶已久的中國東北老工業區域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機遇期,有望隨半島和平進入開放、合作與發展新局。
北韓由抗衡走向避險
金正恩2011年掌權之後延續「先軍政治」道路,對美國等周邊國家採取抗衡手段,並透過持續發展核武、頻繁試射導彈等作為維持軍事力量,藉以抗拒大國的文攻武嚇,但也因此遭致國際經濟制裁;惟抗衡大國需要極大的資源與成本,維持足以抗衡大國的軍事力量,將排擠原本可用做其他國家發展的資源,因此是否擁有足夠的資源可供動用,是決定能否堅持抗衡的主要關鍵。然在中國加入制裁行列之後,造成北韓經濟重大危機,金正恩體認若持續抗衡政策,在國際長期經濟制裁下,政權恐將面臨無法維繫,使得金正恩不得不轉向與國際對話。
對金正恩來說擁有核武才有談判籌碼,能與美國總統川普坐下來談棄核問題,足以證明美國默認北韓是實際擁有核武的國家,也因此金正恩才能周旋在大國之間。而讓金正恩選擇棄核的主因是北韓亟需擺脫國際制裁的困境,加上金正恩欲改變國家發展路線,轉向經濟改革,故主動選擇對話。短短幾個月從「習金會」、「文金會」到「川金會」,金正恩通過與美國現任總統川普歷史性的見面對話,已經讓北韓從孤立中走出,快速擴大與其他各國領導人的聯繫,對北韓發展有實際助益。
今(2018)年以來半島局勢發展迅速,在「川金會」後朝鮮半島從不定時炸彈轉變成邁向和平之地,金正恩從抗衡大國轉向避險,特色是盡量中立,不加入任何一方的陣營,若環境變得困難將採取系列看似互相矛盾的舉措,從而在政策和立場上為國家留下後路,加上因為擔憂大國可能帶來的安全威脅,採取同時對大國保持合作關係的外交政策,有助於較大彈性處理與其他國家的不明朗或不穩定關係,為國家謀取最大利益。
4月20日,金正恩在「朝鮮勞動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定調,將北韓政治方針轉為發展經濟之後,尋求解除國際經濟制裁與開放成了北韓主要道路,藉由對話與國際接軌,希望成為正常化國家。透過川金對話,在政治上由原本抗衡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轉變成與各國交往的狀態;在經濟上則由原本過分依賴中國扈從北京的情況,慢慢尋求與各國的經濟往來並投資北韓,以減緩對中國的依賴。
然而金正恩雖然在政治外交有所突破,美國及相關國家願意給予經濟援助,但經濟發展對北韓而言猶如雙面刃,開放程度的分寸拿捏有其難度,一旦開放過了頭形成反撲,恐對金正恩政權造成威脅,而中國改革開放的模式或許是北韓的參考範本;基於地緣關係的現實考量,不論是政治上或經濟上北韓都離不開中國的支持,金正恩能否務實的在美中兩大國中周旋尋求國家利益最大化,仍值得觀察。
韓國由扈從走向避險
韓國總統文在寅繼承盧武鉉的陽光政策,向來反戰並堅持以對話代替對抗,主張以和平方式處理韓朝分裂對立的關係,加上雙親均為北韓人,對北韓有割捨不下的情感,認為攸關韓國安全的朝韓雙邊關係發展,比國際要求的朝鮮半島無核化重要。因此在2017年上任後即不斷的釋放善意,打破意識形態與偏見,表示願意與北韓對話,而且反對美國在韓國境內增加薩德系統的建置,但囿於美韓的同盟關係及國內保守派的掣肘,在政治與安全上只能選擇扈從美國。
今年初韓朝關係因平昌冬奧破冰,4月27日兩韓領導人進行歷史性的「文金會」並簽署《板門店宣言》,更在文在寅穿針引線之下促成了6月12日的世紀「川金會」,迎來朝鮮半島的無核化與和平曙光,川普並宣布將暫停美韓軍演,避免破壞難得的和平機遇。而兩韓領導人則希望半島問題由南北雙方自行解決,更不願見韓戰同室操戈的情況再度發生,戰爭導致骨肉分離的痛苦記憶猶新,人民渴望和平與實際擁有民族自主及自決,更希望擺脫美、中等大國的制約。
文在寅因「文金會」與促成「川金會」的成就贏得民心,效果外溢讓所屬政黨(共同民主黨)在6月13日的地方選舉中大獲全勝,在美朝因「川金會」帶來半島棄核與和平之際,川普更表示未來不排除將駐韓美軍撤離,韓國在安全上沒有顧慮的情況,將順勢修補因部署薩德系統導致的中韓關係裂縫;在以經濟為國家發展的首要目標前提下,面對中國廣大的市場,基於追求國家利益考量,形勢上可能將更偏向中國。韓國在與北韓和解之後,或有可能調整在政治及安全扈從美國的策略,轉向左右逢源的避險。
美中韓朝7月共同終結韓戰
金正恩在「川金會」時邀請川普訪問北韓,並於6月19日至20日三度訪問中國向習近平通報「川金會」情況,由於今年是韓戰《停戰協定》簽署65周年,各方對半島無核化與和平都有高度共識,金正恩可能規劃在7月邀請川普、習近平、文在寅等三國領袖齊聚平壤,由四國共同簽署和平協定正式宣告終結韓戰。北韓將在韓戰正式結束後邁向正常化國家與國際接軌,不再走孤立主義路線。
以目前的國際現勢觀察,冷戰後確立的美國霸權單極體系逐漸鬆動,雖然美國政治影響力仍不容小覷,但由於川普上台後奉行美國優先政策,加上其不按牌理出牌的性格,接續退出巴黎氣候協定、TPP、伊朗核協議,再到近期的「G7峰會」與各國領袖之間的矛盾,並在全球點燃貿易戰,逐漸打破以往建立的國際秩序與規範,與盟友之間的意見也越來越分歧。
反觀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加強在經貿上的整合,從「上合組織」青島峰會與「G7峰會」兩者召開情況,不難比較出之間的差異,加上在朝核等區域安全問題上中國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再次顯示中國成為東亞區域霸權已是不爭的事實,在大國競逐之間小國選擇避險策略將是最佳的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