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媒體報導】台灣食蛇龜快滅絕 興大保育團隊搶救

【媒體報導】台灣食蛇龜快滅絕 興大保育團隊搶救

更新時間:2018-12-21 15:59:09 / 張貼時間:2018-12-21 09:35:51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中央廣播
5,761

台灣食蛇龜快滅絕 興大保育團隊搶救

稿源:2018-12-20/中央廣播/陳國維

台灣的食蛇龜瀕臨滅絕,國立中興大學食蛇龜保育團隊,近幾年在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的支持下,透過規劃保育示範社區等方式,宣導食蛇龜保育工作,今年更展開第一波野放計畫,共野放110隻食蛇龜,期盼能成功打造復育棲地。

食蛇龜是台灣唯一的陸棲性淡水龜,在長期受到盜獵和棲地破壞下,今年的保育等級已從「珍貴稀有」提升到「瀕臨滅絕」。日月光文教基金會最近3年資助中興大學370萬,提供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吳聲海帶領的食蛇龜保育團隊,前往中部、高屏等地的山區,對當地居民進行保育宣導,並建立保育示範社區。

吳聲海:『(原音)譬如說10年前,我們可能有100個地方有食蛇龜,可是現在可能不到一半,就是說有一半的地方,再去抓也抓不到,找不到食蛇龜了,那即使找得到食蛇龜的地方,那個數量大概也都是減少到十分之一、五分之一。』

保育團隊今年在中部山區找到一處合適的棲地,會同警察和志工,共野放110隻食蛇龜。吳聲海:『(原音)順利不順利,就要看明年我們會持續的再去做監測,看看那環境是不是適合,因為以我們自己過去的經驗來講,最先認為適合的,結果後來還是被盜獵,所以有些就只好就停掉了。』

日月光文教基金會明年將再資助保育團隊170萬,希望能擴大復育棲地,保育團隊也開始與各地小農討論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致力讓更多的食蛇龜能安全返回野生環境。吳聲海也呼籲民眾,如果發現有人盜獵食蛇龜,就要立即通報政府相關單位,才能讓台灣的食蛇龜遠離滅絕之路。




瀕危!企業繼續贊助保育食蛇龜

稿源:2018-12-20/聯合報/彭宣雅/台北

食蛇龜是台灣唯一的陸棲性淡水龜,在長期受到盜獵和棲地破壞下,今年的保育等級已由「珍貴稀有」提升至「瀕臨滅絕」。財團法人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贊助中興大學食蛇龜保育團隊,致力推動食蛇龜教育宣導與保育工作,呼籲全民共同加入保育行列。

日月光集團行政長兼日月光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汪渡村表示,從2016年至今,已贊助中興大學370萬元,提供生命科學系教授吳聲海帶領的食蛇龜保育團隊,透過保育教育宣導、規畫保育示範社區及改善救傷環境等方式,宣導食蛇龜保育工作。

今年,食蛇龜保育團隊,除了深化棲地調查工作,並在中部山區一處合適棲地,野放110隻食蛇龜,並觀察、記錄其棲息情形。

業者表示,2019年仍將繼續支持這項計畫,捐助新台幣170萬元給中興大學食蛇龜保育團隊,共同為保育瀕臨滅絕的食蛇龜而努力。


食蛇龜大規模消失!保育等級從稀有變滅絕 全都是迷信惹的禍

稿源:2018-12-20/ETtoday新聞雲/許展溢/台北

台灣唯一的陸棲性淡水龜食蛇龜,長期受到盜獵和棲地破壞下,今年的保育等級已由「珍貴稀有」提升至「瀕臨滅絕」,財團法人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贊助中興大學食蛇龜保育團隊,致力推動食蛇龜教育宣導與保育工作,今年已經帶回110隻食蛇龜。

中興大學教授吳聲海說,食蛇龜10年前的數量跟現在少了超過一大半,主要就是不停被盜獵。保育團隊指出,食蛇龜快速消失就是有很多人迷信龜粄、龜肉的食療補效,把龜當作食藥材,或是作為寵物飼養,都讓商人靠龜價的炒作而賺錢,讓原本全島淺山區域隨處可見食蛇龜蹤跡,一步步走向滅亡。

保育團隊進一步說明,食蛇龜生活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淺山森林,從蛋中孵出來之後,至少需要成長8到10年才能繁殖,成年後一隻龜每年最多也只產5顆蛋(通常2顆),產蛋數量少,再加上3歲以下幼龜,因為殼軟,容易遭受鳥類、哺乳動物,如野狗、白鼻心等捕食,因此當成年的食蛇龜又不斷因環境和被盜獵,導致無法再為當地族群補充新血。

日月光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汪渡村說,2016年開始贊助中興大學370萬元,明年還要贊助170萬元,讓中興大學食蛇龜保育團隊,透過保育教育宣導、規畫保育示範社區及改善救傷環境等方式,宣導食蛇龜保育工作,今年除深化棲地調查工作,也在中部山區找到一處合適棲地,讓食蛇龜和野生動物有個家,呼籲全民一起加入保育行列「帶食蛇龜回家」。
食蛇龜保育等級已由「珍貴稀有」提升至「瀕臨滅絕」。(圖/中興大學提供)

食蛇龜保育等級已由「珍貴稀有」提升至「瀕臨滅絕」。(圖/中興大學提供)

吳聲海說,食蛇龜10年前的數量跟現在少了超過一大半,主要就是不停被盜獵。(圖/中興大學提供)

吳聲海說,食蛇龜10年前的數量跟現在少了超過一大半,主要就是不停被盜獵。(圖/中興大學提供)

食蛇龜生活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淺山森林。(圖/中興大學提供)

食蛇龜生活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淺山森林。(圖/中興大學提供)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