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新聞】
全國首例 為生態復育拆水壩
張貼.秘書室媒體公關組 2011/03/23 09:14:23 .
稿源:2011-03-23/中央社/水資源日專題
台灣國寶魚櫻花鉤吻鮭魚是棲息在雪霸國家公園轄內的七家灣溪段的嬌客,雪霸國家公園經生態、工程專家評估,預定在5 月拆除七家灣溪1號壩,目的恢復國寶魚的通行廊道。
今天是3 月22日世界水資源日,治水工程與生態保育兼顧,追求人與動物共存,格外具有意義。
台灣櫻花鉤吻鮭(簡稱台灣鮭魚),產於台灣高山溪流的陸封型淡水魚類,是政府公告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由於台灣鮭魚須在良好生態環境下生長繁殖,因此目前只有在武陵地區的七家灣溪及高山溪得見魚蹤。
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汪靜明研究台灣鮭魚已25年,他表示,台灣鮭魚由於自然與人為因素導致集水區環境變遷與溪流生態改變,分布已從海拔高度1500公尺至2000公尺縮減為1700公尺至1900公尺的高山溪流段,而牠的棲息地又被防砂壩阻絕與分割,造成族群間無法交流和棲地水質不均。
七家灣溪是大甲溪的主要源流,興建於民國61年的七家灣溪1號壩(後簡稱1號壩)是台灣鮭魚野生動物保護區內最下游的防砂壩,初建目的是為攔截大甲溪流域上游集水區的砂。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長陳茂春表示,由於1 號壩上游河床抬高而產生高度阻隔,使得魚類生物無法上溯,且攔砂功能已無。為恢復台灣鮭魚的通行廊道,特別連同一群由工程、生態及保育各界專家組成的諮詢小組,歷時2年,開會數次,針對1號壩做評估改善計畫。
他說,評估研究由汪靜明、逢甲大學教授葉昭憲、成功大學水利系助理教授王筱雯和
他認為,為了國寶魚的生態復育棲地來拆除水壩,並做完備評估是國內拆壩首例,深具保育意義。
行政院環保署副署長邱文彥表示,流動水是調適自然最好的方式,拆壩只是起點。過去只談水該如何利用,而較少從生態角度談回復河川文明,盼拆壩成為台灣河川回復自然的起點。他形容此計畫是,「台灣河川復興運動,要退壩還水於河。」
汪靜明說,國內談生態保育多年,但在落實行動上還沒有標準作業模式,而這項工程對台灣生態而言,「就像踏上月球的第1步」那樣珍貴且具歷史意義。
回《 興.新.聞》
《 線.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