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媒體報導】有機廢物再利用 酵素肥的愁與美

【媒體報導】有機廢物再利用 酵素肥的愁與美

更新時間:2019-05-24 09:44:25 / 張貼時間:2019-05-23 14:11:03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公民新聞
2,008
稿源:2019-05-22/公民新聞/林哲宇/劉怡諆/郭怜妤/王瑄


NS.

標一:【有機廢物再利用 酵素肥的愁與美】

過去傳統的堆肥法,是利用自然界本來就存在的微生物,經過 3 個月,甚至半年之久的時間分解成有機肥料,不僅耗時,在此期間更是產生水污染及空氣污染等問題。中興大學楊秋忠教授在吃便當時,突發奇想,思考怎麼把便當裡的剩菜剩肉快速製成有機肥,因此開始投身研究。

酵素技術將農業及食品事業廢棄物,例如禽畜糞便、枯枝落葉、廚餘等有機廢棄物,破碎後投入反應機中,接著加入酵素並攪拌均勻,加熱讓酵素與有機質充分反應,就能在極短的 3 個小時內產出高品質的有機肥。



標二:【走出實驗室台東農民見成效】

使用酵素約一年半的台東永全食品行老闆娘,對於酵素反應製成肥料的速度大幅度縮減感到驚訝之外,也提到目前為止作物生長狀況改善、蟲害減少,土壤也比以前為鬆軟,在栽種上、作物的生長上都更容易了。

酵素使用者永全食品行老闆娘:「使用酵素它的成果是因為,它放那個肥料(酵素製作的)齁,果實會長得比一般的還要多,它的土壤會比較鬆弛。也不容易長菌、比較沒有病蟲。」



標三:【酵素分解產製肥料低污染高效率】

加速腐熟、減少臭味,把原本長達 3 個月的反應時間縮短至三小時,楊秋忠教授收集培養多達九千多種菌,取用適當的菌種實驗配對分泌酵素,解決傳統利用微生物分解所產生長久的環境污染問題。

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教授楊秋忠:「傳統堆肥就是派兵去打仗,然後裡面有菌在繁殖,所以一直分解一直分解,分解 2~3 個月。微生物就像那個軍人去打仗一樣,把這些東西,把它打平了,變了安定了以後才叫有機肥,那現在我不是,我沒有軍人、沒有那個微生物,我用飛彈去打,飛彈就是酵素,就是我直接作用的物 質。」



標四:【周延觀察比對長期田間試驗不可少】

不管是傳統的無機肥料、化學肥料、酵素肥料,台大退休教授賴朝明表示,都必須分次施加到土壤,並配合後續的長期追蹤,觀察土壤是否吸收完全及對周遭生態環境的影響,另外,未來若推廣至全球,世界各地不同的氣候與土壤也必須成為評估內容之一。

臺大農業化學系退休教授賴朝明:「就整體來說哦,因為它也有它的優點和缺點,只是在應用之前,我的建議是, 可能需要經過一系列的田間試驗,還有呢,提出最佳的一個操作方式,讓它的優點發揮到最大,缺點呢減少到最低。」



標五:【廚餘後續處理 成台灣需重視問題】

根據環保署統計,台灣在 2018 年廚餘量高達近六十萬公噸,顯示台灣剩食問題嚴重,同年的廚餘回收率也只達百分之七。通常廚餘的後續處理方式分別是,熟廚餘送養豬場、生廚餘送堆肥場, 最後沒有分類的廚餘,為求方便直接送焚化廠焚燒,像這樣未妥善回收,將進而對環境產生影響。

鍋棧老闆娘楊碧環:「(廚餘)平常晚上的時候比較多,然後假日的時候更多,大概一桶半左右。」



標六:【從生活做起減少廚餘零廢棄】

酵素的發明,有效解決廚餘轉化為有機肥料耗時耗能的問題,是目前農業邁向環保的道路之一, 然而人類行為的加入,改變了生態的自然法則,對環境或多或少會有影響,想要降低處理廚餘造成的污染,最有效且最基本的方式還是回到廚餘減量。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