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媒體報導】蔡其昌政壇崛起:做什麼像什麼

【媒體報導】蔡其昌政壇崛起:做什麼像什麼

更新時間:2019-07-02 15:05:09 / 張貼時間:2019-07-02 15:01:03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遠見雜誌
2,035
稿源:2019-06-29/遠見雜誌/高希均

「清水」無魚,但人才輩出

(一)「做什麼,像什麼」  

「百層高樓地下起,英雄不怕路坎坷」,47歲的蔡其昌就擔任了中華民國立法院副院長。在台灣解嚴超過30年的今天,這位最年輕的立法院副院長,不僅是對他個人才能的肯定,也是台灣民主政治的進步紀錄。

我與蔡副院長同為中興大學的校友,他是我們校友會的理事長,熱心又出色。我在1959年於台中農學院農經系(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的前身)畢業。他出生於1969年台中清水,在台中得了完整的教育。先後在東海讀了歷史系的學士與碩士;又在興大得了財務金融碩士,並在財務金融所修博士。兩個大學的校訓:「求真、篤實、力行」與「誠樸精勤」,已反映在這位傑出的校友言行上。

這位政治明星的斜槓人生充滿了多樣性、挑戰性及成就感。他做過文學研究者、大學講師、政治人物助理、地方政府官員、國會辦公室主任、政黨發言人、媒體名嘴、立法委員、立法院副院長。他用日本職棒稱投球與打擊俱強的選手為「二刀流」,要求自己的人生是攻與守俱佳,但先決條件是自己不能平庸。在書中談到這些不同角色的轉換過程,讓我們看到了這位博覽群書的年輕人在每一個階段,所展現的旺盛生命力;並且做好了準備,再上層樓。

上天總會準備一份禮物給不同的人。送給蔡其昌的是我歸納出的六個字:「做什麼,像什麼」。

台灣社會亂象之一,即是各界的「大人物」,在公開場合,說的是一套;在私下場合,做的又是一套;分辨不清雙重人格下的真相。他們擅於說大話,怯於做大事,更少大格局。能夠肯定的是:「說」什麼不等於「做」什麼;「做什麼」又「不像什麼」。

蔡副院長恰恰是「做什麼,像什麼」的範例。在大學教書時,前輩教授希望他留在學校發展;他擔任民意代表時,用心經營,與基層民眾站在一起,共同解決問題。他把學生時代的「後背包」一路揹上,從教學投入到服務選民。「後背包」是他從政的起步,一路走來也變成了「做什麼像什麼」的人生錦囊。

(二)「平凡」卻「不平庸」

讀這本書,人生的指南針就是「平凡但不要平庸」。接受「平凡」,但不能「平庸」,需要自信與智慧。

社會上普遍的心態是:我的IQ比你高;我與眾不同;我有比別人高明的想法與作法。因此自己不能安於「平凡」,所以要與眾不同的待遇,歡喜享受特權,甚至急功近利、投機取巧。政壇上有太多「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不幸例子。多年前我就提倡過:有「平凡」的國民,才有「不平凡」的國家。

蔡其昌就是以謙虛面對生命的無常,以勇敢追求自己的壯志。在實際的公職生涯中,他可以「平凡」,做事卻是追求「不平庸」。

他30歲擔任民政局長,35歲選上立委,47歲成為立法院副院長。他自我分析過:「我面對生命的態度比政治之路能走多遠更為重要。外界焦點總放在我是最年輕的副院長那一面,然而,我的真實生命裡,平淡比綻放多,失敗比成功精采數倍。」

這真是愈能平淡,才愈能精采。

(三)從政初心追求圓滿

長江後浪推前浪。台灣民選出的三位總統都是台大法律系的,法政思惟貫穿了他們的政治決策。現在選民們要考慮另一種選擇:讀經濟財務的、讀科技的、讀歷史的、讀社會的……也來擔當重任。

蔡其昌有歷史人的縱深視野、經濟人冷靜的腦、社會人溫暖的心,以及他接地氣的自我要求:「人的最終追求圓滿」。

這位政治領袖對錯綜複雜的兩岸關係,提出了三個務實的信仰價值:民主、台灣優先、中華民國主權。讓我再延伸三個理念使它更完整:開放交流、和平互信、雙贏繁榮。

我特別期望蔡副院長用立法院副院長的影響力,做推動開放的中生代政治領袖。

推動「開放」政策,先要剷除小格局思惟。恐懼「有力團體」反對,恐懼「短期衝擊」太大,恐懼「意識型態」不正確。

台灣的「悶」經濟就是這「三個不敢開放」下的溫水經年累月煮出來的。此刻必須要讓我們的心智、思惟、步伐、策略、創新、膽識來個徹底的解放。「保護主義」是「開放」的死敵;「防弊」則是「開放」的死巷。政府太歡喜管制,太不放心鬆綁。所有這些必須調整。

貫穿全書的是蔡其昌很多坦率的自我解嘲及經驗之談。選引六例:

● 學會跟自己好好相處、跟不帥的外表好好相處、跟我的瞇瞇眼好好相處。

● 走上政治之路,「不小心」成功了,但非常「小心」地努力,讓「機遇」變成奮發上進的「機會」。

● 「後背包」之於我像是初心,從不隱瞞自己的平凡,那是成長的養份。

● 生命中可以有很多的第一,我最想要孩子們拿到閱讀第一。

● 若能好好善用權力,這世界會因為對的起點,而改變一些不公平的事。

● 有些人是跟你的權力與頭銜做朋友,不是跟你做朋友。

在50歲生日時,蔡其昌認真思考他未來的路。他認為:大善無我,孜孜其昌。獨善其身是小善,真正的大善是無我,政治之路也是修身養性之路,比起35歲的我,初心沒有改變,50後的我更懂得存善念、盡力做、求圓滿。莫忘初衷,務實前進。

有人說:「清水無魚」。但這個位在台中西北方的「清水」,人口不到9萬,卻出了不少耀眼的人才(朱經武、曹興誠等)。蔡其昌已拔劍出鞘,攀登事業的另一個高峰。

《後背包的初心—蔡其昌的人生解題法》

作者/蔡其昌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9.7.25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