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全球趨勢綠能轉型下 臺灣未來能源系列報導:當前人類最巨大的困境─氣候變遷與空污
更新時間:2019-09-04 14:07:02 /
張貼時間:2019-09-04 10:01:56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財訊
1,638
稿源:2019-09-02/財訊/廣告部企劃製作
空污也是造成肺癌主要原因之一,平均每五十七分鐘就有一人死於肺癌,更是十大癌症中「醫療支出最高、死亡率最高、晚期發現比例最高」的癌症付出的醫療成本與國家健保負擔,降低空污刻不容緩的議題。
女性肺腺癌末期患者在台北養病比高雄好
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與臺北醫學大學醫師曾健華、臺中榮總胸腔科主任張基晟及公衞學者等計13位研究人員合作,自國內2004-2015年計12年期間,從37萬肺癌病患之資料中發現肺腺癌與PM2.5的確息息相關。最新研究發現抽煙只與18%-27%男性肺腺癌患者有關,而女性只有4-7%的患者有關。
臺北在1994年以前PM2.5濃度比高雄高,區域內男女肺腺癌發生率也比高雄高,但之後由於臺北空氣品質逐年改善,使得臺北的PM2.5在1994年首度低於高雄,但因為影響因子有時間落後的現象,儘管周圍環境已經改善,但臺北居民的較高罹癌率卻一直持續到2012 年之後,罹癌率才低於高雄市的罹癌率,時間約落後18年。
研究資料顯示,在2008年後台北的罹癌率就一直維持在每十萬人之中,每年有18人罹癌,而高雄則從2004年每十萬人每年8人,之後年年成長,到2015年已經上升到每十萬人每年有20人罹癌。同時研究團隊也發現不抽煙肺腺癌末期的女性患者,如在台北養病,其5年存活率12.6%會高過高雄的5年存活率4.5%近3倍。
這項研究成果今年剛發表在知名的國際醫學期刊J. of Thoracic Oncology (2019)上。
運用再生能源和天然氣 向深度減碳的方向邁進
然而在我們對空氣污染和氣候變遷憂心的同時,莊秉潔教授卻樂觀地表示:「臺灣要讓農業、交通、工廠轉型,運用天然氣取代煤電,運用生質能取代鍋爐發電,全力發展再生能源,讓太陽能板的使用普及,政府致力於風力發電的方向是正確的,達到下半世紀零碳排放的未來是可期待的。」
莊秉潔表示,從中山醫學大學廖勇柏教授的癌症地圖中發現,男性氣管、支氣管和肺癌等標準化死亡率與燃煤電廠之間的關係圖表 。
紅色是死亡率最高10%之鄉鎮、紫色是統計顯著高之鄉鎮、橘色是最高10%之鄉鎮、綠色是平均值、灰色是最低10%之鄉鎮、黃色是統計顯著低之鄉鎮、白色是最低10%之鄉鎮。比照兩張圖,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發現,台北市的燃煤工廠停止運作後,情況從紅色轉成綠色,而中部在1991年台中電廠和1997年麥寮電廠運作後,從綠色轉成紅色和紫色,比較圖片就可以很清楚知道各燃煤電廠運作和關閉後,對當地氣管、支氣管和肺癌死亡率的重要影響,也說明運用天然氣取代煤電何以如此重要的原因。
PM2.5 2007-2018 的12年變化
接著我們看全臺歷年(2007-2018)的空污的歷史變化圖。大家可以看到 PM2.5 所有測站的年均值濃度已從 2007 年的 34.5 μg/m3 改善至去年(2018)的22.5 μg/m3。PM2.5 濃度的確大步改進中。
以台中來說,2012、2014、2015皆是全臺最糟,2018年卻已經優於全臺平均,這是業者與臺中市府的努力成果。
事實證明,只要政府和民間可以攜手努力,空氣污染絕對是可以降低和控制的。肺腺癌也絕對可以控制的。就如同臺北肺腺癌已不再成長,而臺北男性氣管、支氣管等標準化死亡率已再降低一樣。
專家學者共同合作 分享預報模組 全民參考檢驗修正 達成最佳結果
目前PM2.5的預報,除了莊秉潔教授所發的模式外,還有歐盟的全球模式及美國中尺度的CMAQ模式。
全球模式因為解晰度為數十公里,常分不清楚境內及境外污染,而CMAQ模式則較有機會可以區分境內或境外污染,但前提是需能確實模擬出臺灣的風場,才能清楚區分這差異。比較莊秉潔及中央大學鄭芳怡教授分別使用自行發展及美國CMAQ的模式進行2018-07-28起未來四日PM2.5預報。
顯示臺灣自行研發的模式及美國之CMAQ模式均可以預報出未來四天空品變化的趨勢。
能夠準確預報出這趨勢,是兩位研究人員多年合作的結果,包括直接觀測不同高度的風場及臺灣各地粗糙度,建置土壤含水率站網。再根據許多觀測的結果修正兩者的模式,才能有這成果。簡單的說,就是要接地氣。
未來期待只有一項盼臺灣可以走向非核無煤的道路
莊秉潔進一步提出,細懸浮微粒(PM2.5)污染來源分析系統可以在生活中全面運用,例如若是跟google map結合,跑步或開車的人可以觀察檢視,哪些路段空氣品質比較好;跟醫療系統結合,除了之前提到的肺腺癌研究比對之外,也可以作為其他疾病比較的參考;甚至作為挑選學校運動會的參考因子。最終都是希望臺灣可以走向非核無煤的道路上。
空污也是造成肺癌主要原因之一,平均每五十七分鐘就有一人死於肺癌,更是十大癌症中「醫療支出最高、死亡率最高、晚期發現比例最高」的癌症付出的醫療成本與國家健保負擔,降低空污刻不容緩的議題。
女性肺腺癌末期患者在台北養病比高雄好
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與臺北醫學大學醫師曾健華、臺中榮總胸腔科主任張基晟及公衞學者等計13位研究人員合作,自國內2004-2015年計12年期間,從37萬肺癌病患之資料中發現肺腺癌與PM2.5的確息息相關。最新研究發現抽煙只與18%-27%男性肺腺癌患者有關,而女性只有4-7%的患者有關。
臺北在1994年以前PM2.5濃度比高雄高,區域內男女肺腺癌發生率也比高雄高,但之後由於臺北空氣品質逐年改善,使得臺北的PM2.5在1994年首度低於高雄,但因為影響因子有時間落後的現象,儘管周圍環境已經改善,但臺北居民的較高罹癌率卻一直持續到2012 年之後,罹癌率才低於高雄市的罹癌率,時間約落後18年。
研究資料顯示,在2008年後台北的罹癌率就一直維持在每十萬人之中,每年有18人罹癌,而高雄則從2004年每十萬人每年8人,之後年年成長,到2015年已經上升到每十萬人每年有20人罹癌。同時研究團隊也發現不抽煙肺腺癌末期的女性患者,如在台北養病,其5年存活率12.6%會高過高雄的5年存活率4.5%近3倍。
這項研究成果今年剛發表在知名的國際醫學期刊J. of Thoracic Oncology (2019)上。
運用再生能源和天然氣 向深度減碳的方向邁進
然而在我們對空氣污染和氣候變遷憂心的同時,莊秉潔教授卻樂觀地表示:「臺灣要讓農業、交通、工廠轉型,運用天然氣取代煤電,運用生質能取代鍋爐發電,全力發展再生能源,讓太陽能板的使用普及,政府致力於風力發電的方向是正確的,達到下半世紀零碳排放的未來是可期待的。」
莊秉潔表示,從中山醫學大學廖勇柏教授的癌症地圖中發現,男性氣管、支氣管和肺癌等標準化死亡率與燃煤電廠之間的關係圖表 。
紅色是死亡率最高10%之鄉鎮、紫色是統計顯著高之鄉鎮、橘色是最高10%之鄉鎮、綠色是平均值、灰色是最低10%之鄉鎮、黃色是統計顯著低之鄉鎮、白色是最低10%之鄉鎮。比照兩張圖,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發現,台北市的燃煤工廠停止運作後,情況從紅色轉成綠色,而中部在1991年台中電廠和1997年麥寮電廠運作後,從綠色轉成紅色和紫色,比較圖片就可以很清楚知道各燃煤電廠運作和關閉後,對當地氣管、支氣管和肺癌死亡率的重要影響,也說明運用天然氣取代煤電何以如此重要的原因。
PM2.5 2007-2018 的12年變化
接著我們看全臺歷年(2007-2018)的空污的歷史變化圖。大家可以看到 PM2.5 所有測站的年均值濃度已從 2007 年的 34.5 μg/m3 改善至去年(2018)的22.5 μg/m3。PM2.5 濃度的確大步改進中。
以台中來說,2012、2014、2015皆是全臺最糟,2018年卻已經優於全臺平均,這是業者與臺中市府的努力成果。
事實證明,只要政府和民間可以攜手努力,空氣污染絕對是可以降低和控制的。肺腺癌也絕對可以控制的。就如同臺北肺腺癌已不再成長,而臺北男性氣管、支氣管等標準化死亡率已再降低一樣。
專家學者共同合作 分享預報模組 全民參考檢驗修正 達成最佳結果
目前PM2.5的預報,除了莊秉潔教授所發的模式外,還有歐盟的全球模式及美國中尺度的CMAQ模式。
全球模式因為解晰度為數十公里,常分不清楚境內及境外污染,而CMAQ模式則較有機會可以區分境內或境外污染,但前提是需能確實模擬出臺灣的風場,才能清楚區分這差異。比較莊秉潔及中央大學鄭芳怡教授分別使用自行發展及美國CMAQ的模式進行2018-07-28起未來四日PM2.5預報。
顯示臺灣自行研發的模式及美國之CMAQ模式均可以預報出未來四天空品變化的趨勢。
能夠準確預報出這趨勢,是兩位研究人員多年合作的結果,包括直接觀測不同高度的風場及臺灣各地粗糙度,建置土壤含水率站網。再根據許多觀測的結果修正兩者的模式,才能有這成果。簡單的說,就是要接地氣。
未來期待只有一項盼臺灣可以走向非核無煤的道路
莊秉潔進一步提出,細懸浮微粒(PM2.5)污染來源分析系統可以在生活中全面運用,例如若是跟google map結合,跑步或開車的人可以觀察檢視,哪些路段空氣品質比較好;跟醫療系統結合,除了之前提到的肺腺癌研究比對之外,也可以作為其他疾病比較的參考;甚至作為挑選學校運動會的參考因子。最終都是希望臺灣可以走向非核無煤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