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校院產學合作聯盟計畫」為期三年,由教育部專案補助,目的是協助大學院校豐碩專利成功授權、技轉,提升產業競爭力。該計畫也是教育部作為邁向「跨校型技轉中心」的第一步。
技術整合
加速技轉商品化
一項工業產品往往需要許多技術整合,單一大學擁有各領域完整技術專才的比例相當低,因此,傳統上由大學與產業界進行一對一的洽談方式,不僅耗時也不容易促成完善的高價值技術移轉,「跨校型技轉中心」構想因應而生。
「跨校型技轉中心」(networked Super TLO)是教育部為企業打造的加值創新百貨公司,此構想是將蘊藏豐富專利成果的大專校院,比喻成百貨公司內的專櫃,「跨校型技轉中心」化身客服櫃台,當企業有商品開發需求時,找對客服窗口,就有專業智財管理與技術推廣人員,提供技轉媒合服務。
目前「大專校院產學合作聯盟計畫」,正由各聯盟學校間快速建構互助互惠決策機制,如網路聯盟分工機制、技術行銷服務、校際激勵制度、權利義務規範、資源分配方式、對外服務合作模式、共享機制以及永續經營規劃等,下階段將主動探詢產業需求,拜訪產業工協會等企業團體。
跨校分工
研發價值最大化
聯盟各夥伴學校將互惠互利的原則,建立跨校分工及作業整合的技轉中心模式,希望創造研發成果價值的最大化。
教育部表示,我國的產業結構與國家創新系統和先進國家有很大的差別,國內公司98%為中小企業,研發資金及能量相較不足,我國博士有70%在大學中任職,在產業界任職的只有12%,綜觀我國在前瞻技術成就上有豐碩成果,但大量產出專利偏重大學校院,實際於產業界運用的情形不符預期發展。
有鑑大學院校累積豐碩專利成果,且蘊藏無限商機,適時量產有助企業提高獲利與市場競爭力,教育部為提供國內產業界一個便捷快速的技術媒合與移轉平台,並鼓勵國內大專校院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提升國內產業升級的關鍵技術,陸續推動產學營運中心及聯合技術研發中心等計畫成果,已逐漸顯露「跨校型技轉中心」雛形。
為滿足企業技轉立即需求,教育部專案補助為期三年的「大專校院產學合作聯盟計畫」,自99學年度起策劃產學績效優良的大學為主導聯盟,分別由國立台灣大學(共同參與營運學校與分別負責專長技術領域,中原大學—奈米材料與精密機械(製造)、中山大學—海洋生技與生醫電子(含醫療器材)、臺灣科技大學—營建土木建築與、臺北醫學大學—藥物及劑型開發(含中草藥)與生醫材料、中興大學—農業生技。)在綠色能源、國立交通大學在電資通訊領域以及國立成功大學在機械材料領域,各校精選產業領域,鏈結大學研發能量,組成產學合作聯盟網路,逐步納入全國各大專校院的專利技術,建立跨校型技轉中心(networked Super TLO )。
齊力獻策
媒合產學增獲利
教育部表示,「跨校型技轉中心」不僅能掌握單一校內的專利技術,它將彙集全國各大專校院專長領域專利,以齊力獻策方式,透過媒合學校研發端及產業需求端,促成產學合作、技術移轉與專利授權,讓學校賺小錢,企業賺大錢。
此外,各跨校型技轉中心的經營團隊,皆由具備資深產業實務經驗的智財管理或技術推廣的專業經理人出任,操練學術界及產業界有效溝通的語言,預期滿足產業界對於技術組合之需求,達到提升國內產業升級的關鍵技術。
國立成功大學技轉育成中心主任鍾光民表示,新的作法是學校建立專利技術平台,整合該校及夥伴學校之相關資源,藉由良好的互動機制及網絡系統相互支援合作,同時建立產學服務平台,協調各夥伴學校之資源整合,推動各校無形資產的商品化,同時也將創造產學合作發展的最佳環境。
其具體作法將以成大行動雲端智權伺服聯盟的優質智權服務力量,協助聯盟學校智權的優化,以提升技術價值;並籌組產學網絡聯盟推動委員會、產業入口服務平台建立、跨校分工與合作機制建立;金三角資源運用(台南科工區-南科-路科)、市場導向的技術研發等。
其目的在有效整合各校技術能量,在專利布局、技術包裹行銷策略上深入分析,並輔以完整的推廣策略,將能擴大研發成果運用至業界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