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公關組】興大駐校作家Stephan Thome 參訪霧峰林家花園

【公關組】興大駐校作家Stephan Thome 參訪霧峰林家花園

更新時間:2019-11-26 13:19:00 / 張貼時間:2019-11-26 10:53:26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秘書室媒體公關組
1,688
德籍作家Stephan Thome(施益堅)受中興大學人社中心、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之邀,於今年11月擔任中興大學駐校作家。11月20日在台文所朱惠足所長陪同下,參訪霧峰林家,進一步了解中台灣的歷史與文化。

首先由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營運部長鄭華中導覽參觀宮保第園區及花廳。鄭部長仔細地對於宮保第的由來、建築、家族歷史進行生動的解說,並且說明,林家基於保留在地的歷史記憶之使命感,如何投注財力與心力於九二一地震後的修復工程。在聽完整的導覽後,Stephan Thome表示,他每次在參觀這種中國式的古蹟、建築的時候,都覺得雖然自己學了中文、中國文化,但仍覺得自己像個不識字的人。藉由導覽,他對於霧峰林家這些古蹟、建築等背後的文化意涵有了更多的了解。

下午則在明台高中林承俊副校長(林獻堂先生曾孫)及資深教師的陪同下,參觀林家萊園。行走在戲班搭船至湖中心演出的飛觴醉月亭、梁啟超於1911年曾經下榻過的五桂樓、安置在澎湖硓(石古)石上的后土像,傾聽副校長分享其於萊園的童年回憶及他對家族長輩的個人記憶。隨後參觀林獻堂博物館,藉由林家所收藏的字畫、古物與日記手稿,感受林獻堂先生提倡台灣新文化、女子教育所投入的心力。結束白天的行程後,Stephan提到:「在去霧峰林家之前,我完全不知道林獻堂、霧峰林家這個家族,但是在今天去拜訪林家宮保第園區、萊園之後才知道原來林家在台灣是有這麼偉大的背景,他們的祖先曾帶軍打敗太平天國,日治時期又對台灣的文化與文學發揮極大的影響力,真的不簡單。」

在被詢問到這次參訪對於他正在書寫背景是台灣題材的小說是否有助益、影響時,Stephan說道「影響不是直接而具體的,但一定會有一些影響。『地方』的概念對一位創作者是非常重要的,當你有經歷、拜訪甚至考察過你所欲書寫的地點時,在寫作的當下,你一定會回想到你曾踏過的那些地方上所具有的文化、歷史、背景等,這些都是會對你的書寫有著相當大的助益,產生強化書寫深度的效果。」

當日晚間,邀請Stephan Thome與作家陳柏青進行對談,在主持人台文所陳國偉副教授主持的引言下,為此一活動揭開序幕。陳國偉老師在引言中提到「臺灣的邊境是海的邊境,不像歐洲一樣可以坐火車」,在這樣的國境與邊境的明確界定下,台灣對於「國家」的想像是與歐陸國家不同的。而Stephan Thome便是在此不同的感受下前往中國留學。

初到中國的Stephan Thome極為不適應東方的氣候與文化,他提到「我一走出飛機,身體就立刻體驗到了不同於歐洲的悶熱,宿舍沒有冷氣,所以24小時都沒辦法擺脫這個悶熱」。而在陳柏青提出如何融入中國當地的問題時,Stephan Thome則以「語言」作為最優先的回答,其認為學會當地語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一開始我都不會講中文,去買票的時候還曾經被售票人員拒之門外,後來中文變好能溝通之後,對言詞的敏感性也慢慢提高,更能融入當地」。

在此次的對談當中,作家陳柏青、主持人陳國偉副教授亦針對Stephan Thome的創作過程進行討論。在討論到Stephan Thome第一部著作《邊境行走》時,二人提出「時間」在Stephan Thome創作上的角色,尤其是《邊境行走》以「七年」為一時間單位的部分,施認為「人在聊天的時候,聊到的時間點也不會是順著時間線的,所以希望可以透過這種方式讓大家更了解角色的個性,而這種時間的跳躍則是在不斷的寫作當中修改而出的」,而其在之後也馬上提到了「修改」的概念之於作者自身是怎麼樣的:「在這種刪減與增補的過程當中,對於寫作者而言反而是種進步,而非損失」。

最後陳國偉副教授提到Stephan Thome近年正在創作的新書,其主題正是描寫日治末期至民國初期的台灣,Stephan Thome則透露創作這本書的目的乃是因自身居住台灣已十多年,但仍有許多文化、歷史的面相不夠了解,其欲透過寫作的過程更多的深入理解台灣,並且讓西方的讀者知道台灣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Stephan Thome(右)與明台高中林承俊副校長合照於萊園前

Stephan Thome(右)與明台高中林承俊副校長合照於萊園前

攝於花廳前

攝於花廳前

駐校作家施益堅(Stephan_Thome_)x陳柏青專題對談

駐校作家施益堅(Stephan_Thome_)x陳柏青專題對談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