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農委會調高收購價3元 被迫動用政院第二預備金
農委會補助花博高達三十五.二七億元,結果出現嚴重預算排擠,農委會日前調高公糧稻穀收購價,一年將增加支出六億元經費,但是卻找不出錢,不但被迫動用到行政院的第二預備金,又造成米價上漲,民眾的納稅錢不但被用來收購公糧,自己還得多花錢買米,等於被剝了兩層皮。
白米零售價跟漲 民眾被剝兩層皮
農委會今年預算九百五十六億元,第一預備金四千多萬元,第二預備金則是行政院因應緊急狀況的救命錢,今年大約編列了八十億元,調高公糧收購價格所支付的六億元,就佔了將近七.五%,萬一國家再有緊急開支,財政必將更加困窘。
農委會主委陳武雄四月二十一日到立法院報告時,不願調整收購價,僅承諾一個月內做出評估,但三天後、二十四日馬英九總統下鄉宣布提高公糧收購價,農委會二十六日正式調高價格三元,不但政府得再增加六億元支出,更造成稻穀全國平均價格從每公斤二十.六元漲至昨天二十三.七六元,漲幅十五.三%;白米零售價也應聲上漲,從三十六.九五元漲至三十八.六五元,漲幅近五%。
學者:增6億糧價 應由北市府出
開南大學行銷系榮譽講座教授吳明敏指出,農委會花了超過三十五億元補助花博,現已出現嚴重預算排擠,不僅吉園圃、有機農業的預算今年比去年減少六成五,產銷履歷也只剩下一千萬元,比去年減少三成七。連調高公糧收購價增加的六億元經費,都要由第二預備金支出。花博花了中央政府很多錢,相關的商品和門票收入全歸台北市政府所有,要台北市政府幫忙農民,甚至付這六億元也不為過。
台北花博發言人馬千惠回應,花博的產值是由全民共享,創造出的經濟效益也是全台灣共同創造,並非由北市府獨享。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陳吉仲說,雖然增加的米價佔國人平均飲食消費支出並不多,但是高糧價對中低收入戶的影響卻相當大。
陳吉仲表示,多數農民沒有烘穀設備,只把濕穀以輔導收購價格將權利賣給糧商,糧商烘成乾穀後,再以更好的計畫收購價格賣到公糧倉庫,從中賺取價差。若直接補貼給農民,可以吸收種稻上漲的成本,後端價格也不會連帶上漲。
崑濱伯:提高收購量 農民才有利
崑濱伯說,農村都是老人,無力把稻子運到公糧倉庫,交給糧商較省事;雖然公糧收購價提高,但因成本提高,農民收入也不可能增加。「十大經典好米」得主莊有志也說,農民無力烘穀、曬穀,把濕穀交給糧商時還被「挑三揀四」刻意壓低價格,除非公糧願意收購濕穀,或政府直接把補貼給農民,否則農民根本無法獲益,消費者又吃大虧。
苗栗苑裡農民陳文龍與崑濱伯都認為,除了提高收購價,更應提高收購量才能真正增加農民收益。如果農委會三十五億的花博補助款用來增加公糧收購,以每公斤二十六元收購價格計算,可增加約十三.五萬公噸的公糧,等於比現行收購量二十萬公噸,再增加近七成的量;即使把花博補助款直接補助稻農,也可讓全台二十二萬七千戶稻農每年再多約一.五萬元收入。
農糧署副署長游勝鋒表示,花博預算是分年編列,而公糧收購動用第二預備金,是因為今年預算已經編列,對於額外增加的支出,才會動用第二預備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