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高教展望 人數被質疑難達標 校方在意品質及能力
更新時間:2020-06-01 13:10:33 /
張貼時間:2020-06-01 09:37:38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1,288
稿源:2020-6-1 /自由時報 吳柏軒/台北報導
教育部喊出四年培育萬名高階人才進入產業,博士生質疑一年只有三千多名畢業生,要達標很困難,且未與科技部合作,相關經費也無增加。大學端則認為,若引進產業加入培育公司人才較可達標,但博士人數非問題,品質及能力才是關鍵。
台灣大學電信所博士新生許瑞福表示,全球先進國家的博士畢業生過去二、三十年都增加,台灣卻逐年減少。且科技部的產博計畫(RAISE)每年才培育三、四百人入業界,質疑教育部四年萬人的業界需求是如何計算出來?
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法案幕僚謝睿哲說,教育部的產博計畫雖有升級,但預算僅一億元,而舊有「教育部補助大學產業創新研發計畫」(RSC)到期,一年六、七億元經費要挪哪?高階人才經費並未大幅增加,四年培育萬人目標恐難達成。
交通大學代理校長陳信宏說,最重要的是與企業深度合作,如交大正與企業合作打造「產學共創學院」,將與企業合聘業師,甚至擬共同培育在職工程師,半導體產業如台積電等,有願景要提供博士生每月逾五萬元待遇以吸納菁英。
台灣科技大學校長廖慶榮說,高階研發創新基地宜藉由產學合作,建立起「博士級研究員」制度,可由教育部與企業各半負責每月四萬元待遇,吸引優秀者就讀,如何鎖定菁英並全力扶持,執行力有待考驗。
中興大學特聘教授武東星則認為,目前各校畢業生流向調查,未能與科系招生連動,碩、博士班更嚴重落差,導致其研究主題未跟上產業,學校往往僅培養「寫高點數論文」的人,但企業需求是「研發、專利佈局」,應朝此思考發展。
教育部喊出四年培育萬名高階人才進入產業,博士生質疑一年只有三千多名畢業生,要達標很困難,且未與科技部合作,相關經費也無增加。大學端則認為,若引進產業加入培育公司人才較可達標,但博士人數非問題,品質及能力才是關鍵。
台灣大學電信所博士新生許瑞福表示,全球先進國家的博士畢業生過去二、三十年都增加,台灣卻逐年減少。且科技部的產博計畫(RAISE)每年才培育三、四百人入業界,質疑教育部四年萬人的業界需求是如何計算出來?
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法案幕僚謝睿哲說,教育部的產博計畫雖有升級,但預算僅一億元,而舊有「教育部補助大學產業創新研發計畫」(RSC)到期,一年六、七億元經費要挪哪?高階人才經費並未大幅增加,四年培育萬人目標恐難達成。
交通大學代理校長陳信宏說,最重要的是與企業深度合作,如交大正與企業合作打造「產學共創學院」,將與企業合聘業師,甚至擬共同培育在職工程師,半導體產業如台積電等,有願景要提供博士生每月逾五萬元待遇以吸納菁英。
台灣科技大學校長廖慶榮說,高階研發創新基地宜藉由產學合作,建立起「博士級研究員」制度,可由教育部與企業各半負責每月四萬元待遇,吸引優秀者就讀,如何鎖定菁英並全力扶持,執行力有待考驗。
中興大學特聘教授武東星則認為,目前各校畢業生流向調查,未能與科系招生連動,碩、博士班更嚴重落差,導致其研究主題未跟上產業,學校往往僅培養「寫高點數論文」的人,但企業需求是「研發、專利佈局」,應朝此思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