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興大學生以多肉植物、沙漠動物為發想 改善綠牆系統
更新時間:2020-07-20 08:56:43 /
張貼時間:2020-07-20 08:47:06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2,005
興大學生以多肉植物、沙漠動物為發想 改善綠牆系統
稿源:2020-07-19/國立教育廣播電台2020全球仿生設計競賽─台灣海選今天(19)舉行頒獎典禮,其中中興大學五系聯隊,以植物絨毛、納米布沙漠甲蟲、種皮、血管、沙漠棘蜥等的啟發,運用仿生概念圖提升傳統綠牆的效能,榮獲「新北市永續節能獎」和五萬元獎金,將代表台灣與世界其它團隊爭取最高榮譽。
仿生學是研究生物系統的結構、特質、功能、能量轉換、信息控制等各種優異的生存特徵與原理,並把它們應用到技術系統,改善現有的技術工程設備或創造出新的工藝程序、建築構型、自動化裝置等技術系統的綜合性科學。
中興大學五系聯隊表示,現今的綠牆有水資源分配不均、抗風阻以及資源系統性的管理,他們發現多肉植物體的絨毛能夠減少植株水份的散失,可以用來製成覆蓋在土壤表面的薄膜;納米布沙漠甲蟲的甲背具有凹凸的構造,可以凝結空氣當中的水份;澳洲沙漠棘蜥(魔蜥)的皮膚表面具有半封閉的通道,可以進行毛細作用、運輸水分,因此以這些生物特性為發想,製作出防止水份的散失薄層以及盆栽本體,以改善綠牆裝置。
根據聯合國統計每年約有1300萬噸塑膠垃圾流入海洋,有感於此,由清華大學學生組成的TRASHARK團隊,從豹紋鯊的牙齒、姥鯊的腮耙結構以及鯊魚表皮獲得靈感,製做成船體,蒐集到的海洋垃圾,經過磨碎、過濾分解後,會再經過大阪堺菌以及微藻固碳裝置,最後被分解成二氧化碳、產生生質能,讓垃圾最終得以回歸生態循環,這件作品也榮獲臺灣海選的第一名。
垂直式海洋垃圾收集裝置 有創意
稿源:2020-07-20/中國時報/葉書宏荷蘭青年為清除海洋垃圾打造「海洋吸塵器」,如今台灣大學學生以大自然為師,透過「翅果」發想浮力雛形,加上來自鯨鬚板、鸚鵡螺的靈感,設計出垂直式海洋垃圾收集裝置「Samara2」,榮獲「新北市永續漁業創新獎」,未來有機會與他國好手一較高下。
新北市長侯友宜昨出席「全球仿生設計競賽-台灣海選」頒獎典禮,侯聆聽獲獎團隊作品概念後笑稱「好像上了一堂自然生物課」。侯也分享從警的鑑識科學,以往透過屍體上蒼蠅的大小就可研判大概的死亡時間,令現場同學聽得嘖嘖稱奇。
農業局去年率先與台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合作,邀請青年以大自然為師,解決在地問題。今年交通局、祕書處一起共襄盛舉,在競賽中增設「新北市永續漁業創新獎」、「新北市蛻變交通獎」及「新北市永續節能獎」3個子題。
台灣大學跨系團隊榮獲「新北市永續漁業創新獎」,年僅大一的學生王啟恩分享說,海洋汙染問題日益嚴重,他們想要思考如何更有效率解決海漂垃圾問題,才會以「翅果」為設計靈感,設計出可利用浮力旋轉的原型。
「新北市蛻變交通獎」由成功大學6系聯隊獲得,「新北市永續節能獎」則由中興大學5系聯隊拿下,獲獎隊伍將有機會前往美國參加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