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媒體報導】這款蟲愛注意!蜱蟲叮咬致傳染病 致死率竟達15%

【媒體報導】這款蟲愛注意!蜱蟲叮咬致傳染病 致死率竟達15%

更新時間:2020-08-13 09:25:09 / 張貼時間:2020-08-13 08:56:48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TVBS
1,335
稿源:2020-08-11/TVBS/記者 藍于洺 / 攝影 葉俊宏 報導

出外遊玩要多注意了,有一種叫做「蜱蟲」的寄生蟲,常常蟄伏在草叢,牠會寄生在人體皮膚,吸血後傳染疾病,這類疾病稱為發熱血小板減少綜合症,有15%的致死率,疾管署已經列為第四集的法定傳染病。過去蜱蟲叮咬傳染在大陸、日韓比較常出現,但在去年台灣出現首例,因為這類傳染病死亡的案例,也讓蜱蟲預防議題越來越受重視。

不論是寵物身上還是戶外草堆,最近在觸摸或者遊玩都得小心一種叫做「蜱蟲」的寄生蟲,若不小心沾染上遭吸血,恐怕會致病,嚴重會死亡。 台大昆蟲學系教授徐爾烈:「發熱血小板減少症候群,這種病毒叫做東亞病毒,它是由蜱傳染,這種病其實在十幾年前就發現,同時在日本韓國病例比較多,去年在台灣也發現這個病例。」 蜱蟲為傳染媒介,在中國大陸已經出現不少死亡案例,台灣也出現首起因為蜱蟲,引發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致死,疾管署在今年四月也把這類病症列為第四級法定傳染病,這類症狀會出現發燒高燒,噁心、嘔吐、腹瀉,重症者可能會死亡,致死率約5%至15%。 台大昆蟲學系教授徐爾烈:「蜱在叮咬的時候,常常會留下一個像香菸頭燒過的結痂,這個要跟醫生講,醫師可以研判,是不是跟蜱有關係的東亞病毒。」 到底蜱蟲是何方神聖,TVBS採訪到長期研究的中興大學團隊,見分明。

中興大學研究員廖癸閔:「蟲體的部份,去做分子鑑定這樣。」 在顯微鏡下,蜱蟲之一的長角蜱蟲,有八隻腳,外型偏圓,呈現咖啡色,成蟲雖然肉眼可見但體積非常小,放在十倍大的顯微鏡下才能清楚看見,研究教授表示蜱蟲屬於體外寄生蟲,寄蟎目、蜱總科,長期寄生在恆溫動物,像是牛、羊、人體皮膚等等,會吸取寄生體血液,傳染疾病,種類非常多,光是研究團隊的報告上,至少數十種起跳。 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杜武俊:「這應該是微小扇頭蜱,其他還有血紅扇頭蜱,這些其實都是滿常見的。」 蜱蟲喜好蟄伏在淺山丘陵的草叢植物上,或寄宿於牲畜等動物皮,吸飽血液後,有飽滿的黃豆大小,教授提醒到山區草叢出遊,盡量穿著長袖衣物,若露出手腳皮膚盡量可噴灑含有敵必(DEET),或者派卡瑞丁(picaridin)的防蚊液就能有效防止蜱蟲上身。

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杜武俊:「所以在野外活動的時候,第一個避免接觸到草叢,第二個就是我剛提到的,那也就說,如果要在草地活動,最好事先噴防蚊液,這樣可以確保(安全)。」 畢竟蜱蟲引發的疾病不容小覷,根據國際疫情監測資料顯示,大陸2011到2016年累計5300餘例確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病例多來自河南、湖北、山東、安徽、浙江、江蘇及遼寧等山區及丘陵之農村地區,逾9成病例為40至80歲,日本在2019年11月前累計96例,其中5例死亡,致死率5.2%,病例數高於往年總數,以山口縣11例為多,其次為德島縣9例,南韓2019年11月前累計223例,同樣高於往年,病例分布以京畿道42例為多,其次為江原道30例。 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杜武俊:「蜱蟲牠吸血不是像蚊子叮,幾十秒就飛走,牠上來叮會很長的時間,牠比較長的時間會留在你的身體上,所以如果有到戶外活動的時候,離開有草地的場域的時候,身上拍一拍。」 出遊留份心,穿長袖、噴藥劑,減少蜱蟲寄生,染病上身。
圖/TVBS

圖/TVBS

圖/TVBS

圖/TVBS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