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公關組】國際科學大師講座 NASA科學家艾倫史特恩談冥王星新發現

【公關組】國際科學大師講座 NASA科學家艾倫史特恩談冥王星新發現

更新時間:2020-11-12 17:01:51 / 張貼時間:2020-11-12 16:48:35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秘書室媒體公關組
1,653
跟著NASA科學家,一探冥王星豐富活躍的地質活動!國立中興大學理學院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11月11日舉辦國際科學大師講座,由科博館館長孫維新主持,連線NASA「新視野」(New Horizons)冥王星探索任務主持人艾倫史特恩(Alan Stern)博士,以「探索冥王星和古柏帶的歷史性任務:對太陽系中最遙遠世界的探索」為題,分享冥王星任務的新發現。

興大理學院院長施因澤表示,此為臺灣科學節系統活動中,理學院與自然科學博物館合辦的第二場講座,兩場講座聽眾反應都相當熱烈,未來理學院也將持續與國內科教單位合作,推廣科學教育,拉近科學與大眾的距離。

艾倫史特恩投入冥王星探索工作31年,從1989年開始規劃,2001年獲得經費,2006年1月「新視野」升空,經歷9年半的飛行,2015年7月抵達冥王星,從不到一萬公里的距離飛越冥王星,向地球發送了大量的影像。透過這些影像,科學家們發現冥王星上具有冰河、山脈、隕石坑和冰火山等複雜且活躍的地質活動。

此次演講,艾倫史特恩展示了許多「新視野」傳送回來的精彩影片與照片。其中他也分享了最喜愛的照片,是從冥王星的陰影處回頭看太陽,冥王星外環繞著一圈藍色大氣的外光暈,像日食一樣。他說探索冥王星的夢想,從1989年到2015年,花了26年的時間,超過2500位科學家與工程師的參與,才得到這張兼具藝術跟科學的照片。

艾倫史特恩指出,從隕石坑的分布跟數量,可知星球的地質歷史,如同下雨天拿一張紙到戶外,紙上的雨點越多,代表在戶外的時間越長。冥王星有隕石坑密佈的區域,其地質年齡可能與冥王星本身相當,約40億年,但在它旁邊的心型「斯普特尼大冰原」(Sputnik Planum),卻沒有隕石坑,代表該區域地質年齡不會超過100萬年。冥王星地質年齡差異極大,這在太陽系其他星體是看不到的,也徹底讓我們對太陽系、行星形成的歷史改觀。

「新視野」完成探索冥王星任務後,2018年以時速5萬公里的速度,導航接近冥王星外的古柏帶天體Arrokoth,此天體很暗,能成功接近是項很不容易的任務。Arrokoth大小33公里,為密接的雙天體,透過電腦模擬接合的情況,發現它們是以接近走路的速度靠近,在很緩慢的速度下結合,這個發現也有助於了解地球或火星之類的行星形成的過程。

艾倫史特恩表示,此趟飛行抵達離地球48億公里遠的冥王星,是太空探險中最長的旅程,「新視野」將在2020年至2027年離開古柏帶,2020至2040年將尋找下個要探索的目標。

演講最後,艾倫史特恩被問到,他一生投入冥王星探索,是否與冥王星發現者克萊德湯博博士有過接觸。艾倫史特恩說,湯博博士是在1930年發現冥王星,80年代當他投入冥王星探索計畫時,湯博博士已是90多歲的老先生,當時湯博博士不相信他們有經費可以去冥王星,還說如果要去的話,要帶著他一起去。2006年「新視野」升空,艾倫史特恩也實現諾言,帶著他的骨灰一起出發。

講座後聽眾提問熱烈,包含冥王星的地熱從何而來、冥王星如何重返九大行星等。最後,孫維新館長也邀請艾倫史特恩有空到臺灣造訪,感謝他為聽眾帶來豐富的知識饗宴。

活動相簿
與會貴賓合影

與會貴賓合影

科博館館長孫維新主持,連線NASA「新視野」(New Horizons)冥王星探索任務主持人艾倫史特恩(Alan Stern)博士。

科博館館長孫維新主持,連線NASA「新視野」(New Horizons)冥王星探索任務主持人艾倫史特恩(Alan Stern)博士。

艾倫史特恩分享最喜愛的照片,是從冥王星的陰影處回頭看太陽,冥王星外環繞著一圈藍色大氣的外光暈,像日食一樣。(照片來源:NASA官網)

艾倫史特恩分享最喜愛的照片,是從冥王星的陰影處回頭看太陽,冥王星外環繞著一圈藍色大氣的外光暈,像日食一樣。(照片來源:NASA官網)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