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組】中興大學黃振文副校長 榮獲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
更新時間:2020-12-30 08:45:46 /
張貼時間:2020-12-23 14:34:33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秘書室媒體公關組
3,985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株菌都有它與生俱來的功用,就連病原菌也能從它的蛋白中提煉出抗病成份。」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特聘教授兼副校長黃振文,出身農家,45年來與微生物菌為伍,在農業廢棄物再生加值、農用微生物開發、微生物抗病蛋白研發三領域成果卓著,致力推動農業無毒防治。12月25日獲頒「2020年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由行政院院長蘇貞昌頒獎。
黃振文出生雲林縣大埤鄉農家,家中九個小孩,他排行第八,大埤國小畢業後,家裡沒錢讓他報名考初中,父母親要他去學修理摩托車,但想繼續升學的黃振文哭著求爸媽,求了好久,爸爸讓媽媽去向鄰居借了90元的報名費,他也不負期待,考上虎尾中學初中部,之後直升高中部。黃振文笑說,「90元改變了我的一生」,鄉下小孩能考上初中,很多都是要借錢唸書的,因此,求學之路他很認份,也很認真。
1972年黃振文考上興大植病系,大三下學期他就進入孫守恭教授的研究室,從事西瓜蔓割病菌的生態與防治研究工作,期間跟著孫老師到臺灣各地調查作物病害與採集標本,學會田間作物病診斷與管理的技術,開啟了黃振文走入植物病理領域的大門。
畢業後,黃振文返回母校,在興大擔任助教與講師,期間與啟蒙恩師孫教授利用稻穀、蔗渣、蚵殼粉、礦灰等農工廢棄物成功調製出「SH土壤添加物」,成為臺灣第一個以非農藥防治植物病害的開端。「SH土壤添加物」可有效防治多種農作物的土媒病害,因而被廣泛應用於臺灣各地的蔬果栽培,且順利取得發明專利。數年後,「SH土壤添加物」專利配方以一百萬元技轉給廠商,當時孫黃兩教授隨即把技轉金直接捐出來回饋社會,成立植物病理文教基金會,之後正式立案改名為「民生科技文教基金會」,用於幫助植病學系的學生。孫守恭教授親力親為的研究態度,與無私提攜後輩的風範,影響黃振文甚深。
從小在農村長大,對於農民噴農藥所造成的身體傷害,他最為清楚。黃振文表示,臺灣20年前開始推動有機農業,但當時相關的配套未完善,包含無毒防治材料未普遍、農民不信任無毒栽種等,都需要長時間耕耘。多年來,黃振文帶著他所開發的微生物保護製劑走入田間,教導農民田間綜合管理的概念,「每個作物病害都有關鍵的防治時間點,在正確的時間噴藥治療,再搭配植物的益生菌讓作物勇壯,自然能達到農藥減量。」
他舉例,梨子從開花到果實採收,大約需施用二十餘次的農藥,若使用微生物菌與配合套袋,生育過程噴佈化學農藥次數即可減到3至5次,可大幅減少生產成本。再以梅子的黑星病為例,農友依他建議的方式,在梅樹開花萌芽之初,先用低濃度的藥劑消毒枝條,開花結果後每隔十天噴灑他們所研發的植物健素「中興一百」,結果防治效果頗為良好,第二年梅園的產量明顯提升,農友原本因長期噴灑化學農藥導致發黑的嘴唇也變得紅潤正常,真是顧了植物,也顧了農友。
近年來,黃振文積極整合校內團隊與農科院及業界合作,投入環境友善資材研發推動與微生物跨領域的應用研發。2019年他號召國內植物保護專家共同出版國內第一本農作物保健專書《環境友善植醫保健秘籍》,提供農友系統化的友善栽培技術,版稅所得全數捐出作為興大興翼獎學金,資助經濟弱勢的學生向學。其所研發的「蕈狀芽孢桿菌」,現已授權6家公司進行量產銷售,其中與興農公司合作的「神真水二號」,在國內近5年的營業額已累計約1億餘元。目前團隊也與農科院合作,將微生物製劑應用至畜產、水產等領域,動植物的生長均明顯優於對照組。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分享才能發揮更大的價值。」集結大家的力量,找最好的人來幫忙,是他帶領團隊的理念。黃振文認為,臺灣擁有豐沛的研發能力,業界不一定要從國外買授權,他也將持續集結國內的產學研資源,帶領年輕團隊投入更前瞻永續的研究,讓業界有好的產品可生產,農民有好的資材可使用。如同孫守恭教授引領他一般,一棒接著一棒,共同為臺灣農業的永續發展而努力。
活動相簿
延伸閱讀| 黃振文終身特聘教授-保護農作物健康的環境友善產闆及其應用技術(行政院出版/文陳玉鳳)
(影片來源:行政院)
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特聘教授兼副校長黃振文,出身農家,45年來與微生物菌為伍,在農業廢棄物再生加值、農用微生物開發、微生物抗病蛋白研發三領域成果卓著,致力推動農業無毒防治,昨天獲頒「2020年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由行政院院長蘇貞昌親自頒獎。
出生雲林縣大埤鄉農家,家中8個小孩,黃振文排行第8,大埤國小畢業後,家裡沒錢讓他報名考初中,父母親要他去學修理摩托車,但想繼續升學的黃振文哭著求爸媽,求了好久,爸爸讓媽媽去向鄰居借了90元的報名費,他也不負期待,考上虎尾中學初中部,之後直升高中部。
黃振文笑說「90元改變了我的一生」,鄉下小孩能考上初中,很多都是要借錢唸書的,因此,求學之路他很認份,也很認真。
1972年黃振文考上興大植病系,大三下學期他就進入孫守恭教授的研究室,從事西瓜蔓割病菌的生態與防治研究工作,期間跟著孫老師到台灣各地調查作物病害與採集標本,學會田間作物病診斷與管理的技術,開啟了黃振文走入植物病理領域的大門,「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株菌都有它與生俱來的功用,就連病原菌也能從它的蛋白中提煉出抗病成份。」
畢業後,黃振文返回母校興大擔任助教與講師,期間與啟蒙恩師孫教授利用稻穀、蔗渣、蚵殼粉、礦灰等農工廢棄物成功調製出「SH土壤添加物」,成為台灣第一個以非農藥防治植物病害的開端。
黃振文調製的「SH土壤添加物」可有效防治多種農作物的土媒病害,因而被廣泛應用在台灣各地的蔬果栽培,且順利取得發明專利。數年後「SH土壤添加物」專利配方以100萬元技轉給廠商,當時孫、黃兩教授隨即把技轉金直接捐出來回饋社會,成立植物病理文教基金會,之後正式立案改名「民生科技文教基金會」幫助植病學系的學生。
黃振文回憶恩師孫守恭說,「教授親力親為的研究態度,與無私提攜後輩的風範,影響甚深」。
從小在農村長大,對農民噴農藥所造成的身體傷害,他最為清楚。黃振文表示,台灣20年前開始推動有機農業,但當時相關的配套未完善,包含無毒防治材料未普遍、農民不信任無毒栽種等,都需要長時間耕耘。
多年來,黃振文帶著他所開發的微生物保護製劑走入田間,教導農民田間綜合管理的概念,「每個作物病害都有關鍵的防治時間點,在正確的時間噴藥治療,再搭配植物的益生菌讓作物勇壯,自然能達到農藥減量。」
他舉例,梨子從開花到果實採收,大約需施用20餘次的農藥,若使用微生物菌與配合套袋,生育過程噴佈化學農藥次數即可減到3至5次,可大幅減少生產成本。再以梅子的「黑星病」為例,農友依他建議的方式,在梅樹開花萌芽之初,先用低濃度的藥劑消毒枝條,開花結果後每隔10天噴灑他們所研發的植物健素「中興一百」,結果防治效果頗為良好,第2年梅園的產量明顯提升,農友原本因長期噴灑化學農藥導致發黑的嘴唇也變得紅潤正常,顧了植物,也顧了農友。
近年來,黃振文積極整合校內團隊與農科院及業界合作,投入環境友善資材研發推動與微生物跨領域的應用研發。2019年他號召國內植物保護專家共同出版國內第一本農作物保健專書「環境友善植醫保健秘籍」,提供農友系統化的友善栽培技術,版稅所得全數捐出作為興大興翼獎學金,資助經濟弱勢的學生向學。
黃振文所研發的「蕈狀芽孢桿菌」現已授權6家公司進行量產銷售,其中與興農公司合作的「神真水二號」,在國內近5年的營業額已累計約1億餘元;目前團隊也與農科院合作,將微生物製劑應用至畜產、水產等領域,動植物的生長均明顯優於對照組。
黃振文認為,「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分享才能發揮更大的價值」,這是他帶領團隊的理念,而台灣擁有豐沛的研發能力,業界不一定要從國外買授權,也將持續集結國內的產學研資源,帶領年輕團隊投入更前瞻永續的研究,讓業界有好的產品可生產,農民有好的資材可使用,「如同孫守恭教授引領我一般,一棒接著一棒,共同為台灣農業的永續發展而努力」。
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特聘教授兼副校長黃振文,45年來與微生物菌為伍,在農業廢棄物再生加值、農用微生物開發等領域成果卓著,今天獲頒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
出生於雲林縣農家的黃振文,家中9個孩子中排行第8,國小畢業後,家裡無力讓他考初中,父母要他去學修理機車,一心想繼續求學的黃振文,哭著哀求父母,最後媽媽向鄰居借了90元,讓他得以報考初中,並順利考上虎尾中學初中部,之後再直升高中部。
黃振文指出,90元改變了他的一生,鄉下小孩能考上初中,很多都是要借錢唸書的,所以他很珍惜,求學過程中一直很努力,1972年考上興大植病系,大三下學期開始跟著教授孫守恭從事西瓜蔓病菌的生態與防治研究工作,到台灣各地調查作物病害與採集標本,學會田間作物病診斷與管理的技術,開啟他走入植物病理領域的大門。
從小在農村長大,對於農民噴農藥所造成的身體傷害,黃振文最清楚。他表示,20年前台灣開始推動有機農業,但當時相關的配套未完善,包含無毒防治材料未普遍、農民不信任無毒栽種等,都需要長時間耕耘。
- ADVERTISEMENT -
黃振文多年來帶著他所開發的微生物保護製劑走入田間,教導農民田間綜合管理的概念,他說,每個作物病害都有關鍵的防治時間點,在正確的時間噴藥治療,再搭配植物的益生菌讓作物勇壯,自然能達到農藥減量。
2019年黃振文號召國內植物保護專家共同出版國內第一本農作物保健專書「環境友善植醫保健秘籍」,提供農友系統化的友善栽培技術,版稅所得全數捐出作為興大興翼獎學金,資助經濟弱勢的學生向學。而他所研發的「蕈狀芽孢桿菌」,現已授權6家公司進行量產銷售。
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特聘教授兼副校長黃振文,出身農家,45年來與微生物菌為伍,在農業廢棄物再生加值、農用微生物開發、微生物抗病蛋白研發三領域成果卓著,致力推動農業無毒防治,獲頒「2020年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
近年來,黃振文積極整合校內團隊與農科院及業界合作,投入環境友善資材研發推動與微生物跨領域的應用研發。2019年他號召國內植物保護專家共同出版國內第一本農作物保健專書《環境友善植醫保健秘籍》,提供農友系統化的友善栽培技術,版稅所得全數捐出作為興大興翼獎學金,資助經濟弱勢的學生向學。其所研發的「蕈狀芽孢桿菌」,現已授權6家公司進行量產銷售,其中與興農公司合作的「神真水二號」,在國內近5年的營業額已累計約1億餘元。目前團隊也與農科院合作,將微生物製劑應用至畜產、水產等領域,動植物的生長均明顯優於對照組。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分享才能發揮更大的價值。」集結大家的力量,找最好的人來幫忙,是他帶領團隊的理念。黃振文認為,臺灣擁有豐沛的研發能力,業界不一定要從國外買授權,他也將持續集結國內的產學研資源,帶領年輕團隊投入更前瞻永續的研究,讓業界有好的產品可生產,農民有好的資材可使用。如同孫守恭教授引領他一般,一棒接著一棒,共同為臺灣農業的永續發展而努力。
黃振文出生雲林縣大埤鄉農家,家中九個小孩,他排行第八,大埤國小畢業後,家裡沒錢讓他報名考初中,父母親要他去學修理摩托車,但想繼續升學的黃振文哭著求爸媽,求了好久,爸爸讓媽媽去向鄰居借了90元的報名費,他也不負期待,考上虎尾中學初中部,之後直升高中部。黃振文笑說,「90元改變了我的一生」,鄉下小孩能考上初中,很多都是要借錢唸書的,因此,求學之路他很認份,也很認真。
1972年黃振文考上興大植病系,大三下學期他就進入孫守恭教授的研究室,從事西瓜蔓割病菌的生態與防治研究工作,期間跟著孫老師到臺灣各地調查作物病害與採集標本,學會田間作物病診斷與管理的技術,開啟了黃振文走入植物病理領域的大門。
畢業後,黃振文返回母校,在興大擔任助教與講師,期間與啟蒙恩師孫教授利用稻穀、蔗渣、蚵殼粉、礦灰等農工廢棄物成功調製出「SH土壤添加物」,成為臺灣第一個以非農藥防治植物病害的開端。「SH土壤添加物」可有效防治多種農作物的土媒病害,因而被廣泛應用於臺灣各地的蔬果栽培,且順利取得發明專利。數年後,「SH土壤添加物」專利配方以一百萬元技轉給廠商,當時孫黃兩教授隨即把技轉金直接捐出來回饋社會,成立植物病理文教基金會,之後正式立案改名為「民生科技文教基金會」,用於幫助植病學系的學生。孫守恭教授親力親為的研究態度,與無私提攜後輩的風範,影響黃振文甚深。
從小在農村長大,對於農民噴農藥所造成的身體傷害,他最為清楚。黃振文表示,臺灣20年前開始推動有機農業,但當時相關的配套未完善,包含無毒防治材料未普遍、農民不信任無毒栽種等,都需要長時間耕耘。多年來,黃振文帶著他所開發的微生物保護製劑走入田間,教導農民田間綜合管理的概念,「每個作物病害都有關鍵的防治時間點,在正確的時間噴藥治療,再搭配植物的益生菌讓作物勇壯,自然能達到農藥減量。」
他舉例,梨子從開花到果實採收,大約需施用二十餘次的農藥,若使用微生物菌與配合套袋,生育過程噴佈化學農藥次數即可減到3至5次,可大幅減少生產成本。再以梅子的黑星病為例,農友依他建議的方式,在梅樹開花萌芽之初,先用低濃度的藥劑消毒枝條,開花結果後每隔十天噴灑他們所研發的植物健素「中興一百」,結果防治效果頗為良好,第二年梅園的產量明顯提升,農友原本因長期噴灑化學農藥導致發黑的嘴唇也變得紅潤正常,真是顧了植物,也顧了農友。
近年來,黃振文積極整合校內團隊與農科院及業界合作,投入環境友善資材研發推動與微生物跨領域的應用研發。2019年他號召國內植物保護專家共同出版國內第一本農作物保健專書《環境友善植醫保健秘籍》,提供農友系統化的友善栽培技術,版稅所得全數捐出作為興大興翼獎學金,資助經濟弱勢的學生向學。其所研發的「蕈狀芽孢桿菌」,現已授權6家公司進行量產銷售,其中與興農公司合作的「神真水二號」,在國內近5年的營業額已累計約1億餘元。目前團隊也與農科院合作,將微生物製劑應用至畜產、水產等領域,動植物的生長均明顯優於對照組。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分享才能發揮更大的價值。」集結大家的力量,找最好的人來幫忙,是他帶領團隊的理念。黃振文認為,臺灣擁有豐沛的研發能力,業界不一定要從國外買授權,他也將持續集結國內的產學研資源,帶領年輕團隊投入更前瞻永續的研究,讓業界有好的產品可生產,農民有好的資材可使用。如同孫守恭教授引領他一般,一棒接著一棒,共同為臺灣農業的永續發展而努力。
活動相簿
延伸閱讀| 黃振文終身特聘教授-保護農作物健康的環境友善產闆及其應用技術(行政院出版/文陳玉鳳)
(影片來源:行政院)
90元改變一生的故事!農家子弟獲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
稿源:2020-12-26/聯合報/喻文玟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特聘教授兼副校長黃振文,出身農家,45年來與微生物菌為伍,在農業廢棄物再生加值、農用微生物開發、微生物抗病蛋白研發三領域成果卓著,致力推動農業無毒防治,昨天獲頒「2020年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由行政院院長蘇貞昌親自頒獎。
出生雲林縣大埤鄉農家,家中8個小孩,黃振文排行第8,大埤國小畢業後,家裡沒錢讓他報名考初中,父母親要他去學修理摩托車,但想繼續升學的黃振文哭著求爸媽,求了好久,爸爸讓媽媽去向鄰居借了90元的報名費,他也不負期待,考上虎尾中學初中部,之後直升高中部。
黃振文笑說「90元改變了我的一生」,鄉下小孩能考上初中,很多都是要借錢唸書的,因此,求學之路他很認份,也很認真。
1972年黃振文考上興大植病系,大三下學期他就進入孫守恭教授的研究室,從事西瓜蔓割病菌的生態與防治研究工作,期間跟著孫老師到台灣各地調查作物病害與採集標本,學會田間作物病診斷與管理的技術,開啟了黃振文走入植物病理領域的大門,「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株菌都有它與生俱來的功用,就連病原菌也能從它的蛋白中提煉出抗病成份。」
畢業後,黃振文返回母校興大擔任助教與講師,期間與啟蒙恩師孫教授利用稻穀、蔗渣、蚵殼粉、礦灰等農工廢棄物成功調製出「SH土壤添加物」,成為台灣第一個以非農藥防治植物病害的開端。
黃振文調製的「SH土壤添加物」可有效防治多種農作物的土媒病害,因而被廣泛應用在台灣各地的蔬果栽培,且順利取得發明專利。數年後「SH土壤添加物」專利配方以100萬元技轉給廠商,當時孫、黃兩教授隨即把技轉金直接捐出來回饋社會,成立植物病理文教基金會,之後正式立案改名「民生科技文教基金會」幫助植病學系的學生。
黃振文回憶恩師孫守恭說,「教授親力親為的研究態度,與無私提攜後輩的風範,影響甚深」。
從小在農村長大,對農民噴農藥所造成的身體傷害,他最為清楚。黃振文表示,台灣20年前開始推動有機農業,但當時相關的配套未完善,包含無毒防治材料未普遍、農民不信任無毒栽種等,都需要長時間耕耘。
多年來,黃振文帶著他所開發的微生物保護製劑走入田間,教導農民田間綜合管理的概念,「每個作物病害都有關鍵的防治時間點,在正確的時間噴藥治療,再搭配植物的益生菌讓作物勇壯,自然能達到農藥減量。」
他舉例,梨子從開花到果實採收,大約需施用20餘次的農藥,若使用微生物菌與配合套袋,生育過程噴佈化學農藥次數即可減到3至5次,可大幅減少生產成本。再以梅子的「黑星病」為例,農友依他建議的方式,在梅樹開花萌芽之初,先用低濃度的藥劑消毒枝條,開花結果後每隔10天噴灑他們所研發的植物健素「中興一百」,結果防治效果頗為良好,第2年梅園的產量明顯提升,農友原本因長期噴灑化學農藥導致發黑的嘴唇也變得紅潤正常,顧了植物,也顧了農友。
近年來,黃振文積極整合校內團隊與農科院及業界合作,投入環境友善資材研發推動與微生物跨領域的應用研發。2019年他號召國內植物保護專家共同出版國內第一本農作物保健專書「環境友善植醫保健秘籍」,提供農友系統化的友善栽培技術,版稅所得全數捐出作為興大興翼獎學金,資助經濟弱勢的學生向學。
黃振文所研發的「蕈狀芽孢桿菌」現已授權6家公司進行量產銷售,其中與興農公司合作的「神真水二號」,在國內近5年的營業額已累計約1億餘元;目前團隊也與農科院合作,將微生物製劑應用至畜產、水產等領域,動植物的生長均明顯優於對照組。
黃振文認為,「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分享才能發揮更大的價值」,這是他帶領團隊的理念,而台灣擁有豐沛的研發能力,業界不一定要從國外買授權,也將持續集結國內的產學研資源,帶領年輕團隊投入更前瞻永續的研究,讓業界有好的產品可生產,農民有好的資材可使用,「如同孫守恭教授引領我一般,一棒接著一棒,共同為台灣農業的永續發展而努力」。
興大副校長黃振文研發微生物菌 獲傑出科技獎
稿源:2020-12-25 /中央社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特聘教授兼副校長黃振文,45年來與微生物菌為伍,在農業廢棄物再生加值、農用微生物開發等領域成果卓著,今天獲頒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
出生於雲林縣農家的黃振文,家中9個孩子中排行第8,國小畢業後,家裡無力讓他考初中,父母要他去學修理機車,一心想繼續求學的黃振文,哭著哀求父母,最後媽媽向鄰居借了90元,讓他得以報考初中,並順利考上虎尾中學初中部,之後再直升高中部。
黃振文指出,90元改變了他的一生,鄉下小孩能考上初中,很多都是要借錢唸書的,所以他很珍惜,求學過程中一直很努力,1972年考上興大植病系,大三下學期開始跟著教授孫守恭從事西瓜蔓病菌的生態與防治研究工作,到台灣各地調查作物病害與採集標本,學會田間作物病診斷與管理的技術,開啟他走入植物病理領域的大門。
從小在農村長大,對於農民噴農藥所造成的身體傷害,黃振文最清楚。他表示,20年前台灣開始推動有機農業,但當時相關的配套未完善,包含無毒防治材料未普遍、農民不信任無毒栽種等,都需要長時間耕耘。
- ADVERTISEMENT -
黃振文多年來帶著他所開發的微生物保護製劑走入田間,教導農民田間綜合管理的概念,他說,每個作物病害都有關鍵的防治時間點,在正確的時間噴藥治療,再搭配植物的益生菌讓作物勇壯,自然能達到農藥減量。
2019年黃振文號召國內植物保護專家共同出版國內第一本農作物保健專書「環境友善植醫保健秘籍」,提供農友系統化的友善栽培技術,版稅所得全數捐出作為興大興翼獎學金,資助經濟弱勢的學生向學。而他所研發的「蕈狀芽孢桿菌」,現已授權6家公司進行量產銷售。
中興大學黃振文副校長 榮獲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
稿源:2020-12-29/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特聘教授兼副校長黃振文,出身農家,45年來與微生物菌為伍,在農業廢棄物再生加值、農用微生物開發、微生物抗病蛋白研發三領域成果卓著,致力推動農業無毒防治,獲頒「2020年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
近年來,黃振文積極整合校內團隊與農科院及業界合作,投入環境友善資材研發推動與微生物跨領域的應用研發。2019年他號召國內植物保護專家共同出版國內第一本農作物保健專書《環境友善植醫保健秘籍》,提供農友系統化的友善栽培技術,版稅所得全數捐出作為興大興翼獎學金,資助經濟弱勢的學生向學。其所研發的「蕈狀芽孢桿菌」,現已授權6家公司進行量產銷售,其中與興農公司合作的「神真水二號」,在國內近5年的營業額已累計約1億餘元。目前團隊也與農科院合作,將微生物製劑應用至畜產、水產等領域,動植物的生長均明顯優於對照組。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分享才能發揮更大的價值。」集結大家的力量,找最好的人來幫忙,是他帶領團隊的理念。黃振文認為,臺灣擁有豐沛的研發能力,業界不一定要從國外買授權,他也將持續集結國內的產學研資源,帶領年輕團隊投入更前瞻永續的研究,讓業界有好的產品可生產,農民有好的資材可使用。如同孫守恭教授引領他一般,一棒接著一棒,共同為臺灣農業的永續發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