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媒體報導】自由廣場》談水庫淤泥再利用

【媒體報導】自由廣場》談水庫淤泥再利用

更新時間:2021-04-07 10:24:59 / 張貼時間:2021-03-31 13:18:24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1,491
稿源:2021-03-28/自由時報

◎ 顏聰、陳豪吉、黃中和

每遇旱枯缺水之際,常是思及水庫蓄水時,藉機辦理庫底裸露淤積泥沙的便易清淤,確實是一舉多得良方。猶記前行政院賴清德院長任內,識及全台缺水問題時,在一次會議上指示經濟部,將水庫清淤納入穩定供水計畫書,以擴增各水庫蓄水容量。如今經濟部水利署又於日前倡言,要乘水庫乾枯時期,運用挖掘機具(如挖土機),以陸挖方式進行水庫清淤工事,從而指出,其清淤效果優越,比起庫滿時之水中抽砂清淤工法,除可大幅降低經費外,又能倍增清淤量。根據水利署統計,去年清淤量約一四四○萬立方公尺,是歷年平均值的二.六倍,今年將會超過一五○○萬立方公尺,可為今後水庫增加一五○○萬公噸以上的蓄水量,對缺水期的台灣,無疑是一大福音。

清淤挖掘所得廢料,只有約三成為砂石,得以標售供營建工程之用,其餘約七成則為細微污泥,此類淤泥並無法依原型直接使用,未經妥善處置時,恐將四處流竄。宜迎合世界潮流,朝向廢物再利用之途,加以創新研發使成為可再利用之資源材料。中興大學土木系從一九九五年起已研究成功,把國內大多數水庫之淤泥燒製成輕質骨材(粒料),適合應用於結構性(房屋建築、橋樑建造)或非結構性(預鑄板、隔熱磚)用途上。此項研發稱得上是淤泥資源化再利用之創舉。

供給高樓建築、橋樑構造等營建工程的輕質骨材混凝土需求量相當可觀,可以大量吸納、消化水庫淤泥於輕質骨材製造上。而事實上,輕質骨材混凝土也是一種優質的綠色省能建材,極適合在台灣這種高溫、多地震環境內,打造高層樓房和長跨橋樑。有鑑於可以減低造價(二%至十%)和省能(冷氣電耗),謹此建議中央和各縣市政府,率先採用輕質骨材混凝土於社會住宅之打造上,以節省建造成本,同時提供節電省能的舒適居家環境。

(作者分別為中興大學前校長、土木系教授、台北科技大學土木系副教授)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