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媒體報導】白蟻出沒請注意!一對白蟻生出百萬雄兵,昆蟲專家李後鋒,解開白蟻秘密

【媒體報導】白蟻出沒請注意!一對白蟻生出百萬雄兵,昆蟲專家李後鋒,解開白蟻秘密

更新時間:2021-06-01 12:56:48 / 張貼時間:2021-06-01 12:45:48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上下游
1,456
稿源:2021-05-31/上下游/楊語芸

台灣進入「疫常」時代,民眾為免群聚盡量宅在家。可惜白蟻不受停班停課的指令,牠們四至六月離巢分飛的行為,今年並沒有因為Covid-19 的疫情而停止。看牠們沿建築管線修建蟻道,甚至啃噬木頭家具和裝潢,真教人恨得牙癢癢,巴不得幫房子打一針疫苗,教白蟻就此絕緣。

不過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李後鋒說,白蟻是大自然重要的清道夫,也是農業重要的幫手,即便真的危害家園,現在也有科學防治的方法。有近廿年的白蟻研究經驗,李後鋒是全台灣最瞭解白蟻的學者,對白蟻的習性如數家珍,快來聽聽他怎麼說。

白蟻生活史真有趣  一對白蟻可以生出百萬雄兵
講到白蟻,多數人都視其為害蟲,但世上有三千種白蟻,對人類社會造成嚴重危害的僅其中約三十種。白蟻多以植物死掉的部分為食,從枯枝、黃葉到朽木,以及苔蘚、地衣等,為熱帶及亞熱帶的生態系提供重要的「循環」服務,牠們將腐壞植物中的纖維素分解成醣類。「如果沒有白蟻,地球上就會堆滿腐朽的植物。」

在李後鋒侃侃而談中,我們聽見白蟻彈奏特殊的生命樂章。身為社會性昆蟲,一個白蟻巢就是一對蟻王蟻后的系譜。每年四至六月,有翅生殖型白蟻(俗稱「大水蟻」)從原本的蟻巢破土而出,一雌一雄「看對眼」後會找地方落地,開始交配。

蟻王蟻后第一年分批生出100隻寶寶,其中約95隻工蟻,5隻兵蟻;第二年生殖率10倍成長,牠們有了1,000隻寶寶,第三年,10,000隻,到了第五年就有百萬雄兵。這時牠們群體龐大,資源豐富,5年以上的蟻巢中會產生「有翅生殖型」,就是未來的蟻王跟蟻后,到了四至六月驪歌響起時,牠們就要離巢分飛,找對象去合奏結婚進行曲。

有趣的是,蟻卵變成幼蟲後可以「選填志願」,或是兵蟻、或是工蟻、或是有翅芽的未來的「有翅生殖型」。每隻白蟻都具有整套基因,即便已經選定「職業」,只要還沒走到終點,都可以轉行。例如,有翅芽的也可以變回工蟻,或是兵蟻數量不夠時,工蟻可以加速轉變成兵蟻等等。

白蟻入侵家宅 且勢力愈來愈龐大

李後鋒接著指出,台灣建築物的白蟻害蟲有五種,但是台灣家白蟻及格斯特家白蟻要承擔「破壞建材、家具」九成五的罪名。台灣家白蟻多分布在北部、中部、東部;格斯特家白蟻則以台南以南到屏東為其勢力範圍,中彰投和雲嘉地區則可見兩種白蟻分布,這些昆蟲群居在都市裡,是人類改變環境、生態失衡的結果。

李後鋒分析,在一個健康的森林中採樣,僅約5% 的樣本是家白蟻,那是因為森林植物以活的組織為主,家白蟻取食的死亡木材不多;人類砍伐林木製成家具,等於把死掉的植物搬到都市裡,家白蟻只是「逐水草而居」罷了。

更糟糕的是,由於人口持續增加,木材用量遞增,「人類一直餵養,城市裡的白蟻自然少不了。」另外,氣候日趨炎熱也有益白蟻生長,許多溫帶地區原本沒有白蟻出沒,現在卻逐漸現身。更可怕的是,喜歡潮濕的白蟻會自己找水源,因此天氣再乾旱也不至讓牠們滅絕,「對人類來說是很難處理的昆蟲,但也不得不佩服白蟻的耐力。」李後鋒說。

白蟻是農業好幫手 還能幫忙生產一公斤500元的雞肉絲菇

少數白蟻造成人類的損失,但多數白蟻除了是大自然的清道夫,還是農業好幫手。李後鋒指出,白蟻在土壤中挖隧洞時會鬆土、搬動土壤,這會增加土壤的含氧量,也因為土壤有了空隙,因此滲水性更好。

其次,白蟻在興築隧道時,需在隧道表面塗口水或糞便,讓隧道更為封閉、保濕與耐損,牠們排放的有機質,就是土壤最好的肥料。同時,有白蟻活動的地方,地表的植物殘體比較少,它們會被白蟻細碎化,拌進土壤裡,為土壤增加大量有機質,更適宜作物成長。

李後鋒還提到一種會在地底養真菌的台灣土白蟻,每年夏天工蟻飛出巢穴前後,地底下的菌圃也長出子實體,張開在地表,此即夏季限定的雞肉絲菇。「這種只能靠白蟻栽培的蕈菇,一公斤要價500元,是非常珍貴的食材。」

解決白蟻問題無法自食其力 需要整個社區尋求專業協助

不過即便白蟻有許多優點,但牠們擾人仍是事實。住家中有木材裝潢或家具,一旦遇到漏水,就容易招來家白蟻,而且屋齡愈老,漏水比例也愈可能增加,「目前統計全台灣住宅中白蟻發生率約為一成,每年造成近十億新台幣的經濟損失。」李後鋒說。集約式住宅通常不會只有一戶受害,市售很多殺蟲劑都強調可撲殺白蟻,「但殺死一千隻白蟻無法解決問題,那不過是千分之一而已!」

白蟻築巢多在地底,但牠們的巢也可以蓋在樓頂的花圃裡,因此蟻道有地底的,也可依附在牆壁縫隙、管道間或電線管路內,蟻道的直線距離可以超過100公尺,也就是廿、卅樓高,地下隧道網狀面積可達一公頃。又長又密的蟻道中進駐著百萬雄兵,牠們的危害不是單一人家可以解決的問題,需要整棟樓或是一個社區一起出力。

李後鋒建議,家中若有白蟻出沒,需先解決漏水問題,並與管委會討論如何共同處理。「蟑螂或蚊子等非社會性害蟲可以自己動手,因為牠們危害的範圍不會太廣,但白蟻需要專業人力與器械才能處理,」李後鋒舉例,像是木材灌注、餌劑施放等真正有效的方法都有知識、技術和工具的門檻,需要專業公司協助。

白蟻防治 大家一起來

為了協助民眾處理白蟻的困擾,李後鋒將畢生所學轉化為應用知識,跟民眾分享。「學術圈已經有足夠的知識,只是知識如何傳遞給民眾?這是解決台灣白蟻問題的關卡,」他除了建立臉書粉絲專頁「白蟻(大水蟻)交流社團」,提供交流平台外,亦建置「白蟻物種鑑定服務」網站,協助民眾或除蟲公司鑑定白蟻物種,並建議適當的防治方式。

六年多來,網站已經累積4,000多筆資料,對瞭解白蟻有重要的貢獻。在民眾、產業與學界三方共同參與下,李後鋒有信心讓過去資訊不透明的白蟻防治,開展出新的篇章。

小三就決定要當昆蟲學家 職志不曾改變

李後鋒的學術生涯都與白蟻有關,難道天生就是蟻迷?
「我去美國唸書才專攻白蟻,不過從小我就喜歡各種昆蟲,對生物很有興趣,」李後鋒選擇昆蟲為業,是為了與學霸哥哥互別苗頭。

身為家中老二,李後鋒永遠無法超越允文允武的模範生哥哥,但怕蟲是哥哥的罩門,這讓他在昆蟲世界得到很大的成就。加上爸媽因為工作忙碌,常常將兄弟倆丟在桃園圖書館或文化中心,童書無法滿足李後鋒的好奇心,他在成人閱覽室驚見《昆蟲學》等大學用書,才知道昆蟲原來有高深的學問,「後來回想,我可能早在小三就決定將來要唸昆蟲系。」
李後鋒跨區考上建中,並且選擇第三類組,父母難免有「兒子可以從醫」的期待。但他小小腦袋瓜中早已選定與昆蟲為伍的志向,再加上高中參加生物社,被生物老師引介到台大昆蟲系作科展實驗,而且奪獲國際科展特優獎,更助長他「非昆蟲不可」的決心。

李後鋒如願考上台大昆蟲系,他賭氣不跟父母拿生活費,一邊打工,一邊在四年內進行石蠶蛾、粉蝨、蜥蟀等三個昆蟲行為研究,毅力驚人。佛羅里達大學昆蟲暨線蟲學系提供他獎學金,他跟著教授開始研究家白蟻,從碩士學位做到博士後研究,即便回台任教,也未改變職志,至今17年歲月都與白蟻為伍,是台灣最重要的白蟻專家。

服務民眾終獲父母理解

即便已經當了教授、也是史上最年輕的台灣昆蟲學會理事長,這些成就卻仍無法讓父母理解李後鋒的職業選擇。有趣的是,自從他開始將白蟻知識推廣到民間,協助民眾處理白蟻,並經媒體報導後,父母才慢慢懂得兒子到底在做什麼。「過年回家,我會看到桌上有一疊報紙,都是關於我的報導。」李後鋒說,他的父母不懂如何直接讚美孩子,但收集紙媒的舉動,「一切盡在不言中」。

父親去年過世前,李後鋒的研究團隊剛好發表「新渡戶歪白蟻的大顎彈動速度快過高鐵」的重大發現。癌末父親彌留前透過網路看到記者會轉播,家人圍在病榻前討論李後鋒一生堅持的工作,父子聯手拆除長年阻隔親情的藩籬,在諒宥的溫暖中得到慰藉。
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李後鋒是全台灣最瞭解白蟻的專家。(攝影/楊語芸)

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李後鋒是全台灣最瞭解白蟻的專家。(攝影/楊語芸)

台灣家白蟻是台灣常見的物種,分布在北部、中部及東部地區。(圖片提供/李後鋒)

台灣家白蟻是台灣常見的物種,分布在北部、中部及東部地區。(圖片提供/李後鋒)

每年四至六月路燈下常可見到如圖這種白蟻分飛的狀況,其中每一對白蟻都可以在五年內生下百萬雄兵。(圖片提供/李後鋒)

每年四至六月路燈下常可見到如圖這種白蟻分飛的狀況,其中每一對白蟻都可以在五年內生下百萬雄兵。(圖片提供/李後鋒)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