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媒體報導】想認識原生植物嗎?林試所長曾彥學:我都會放在保育場域展示區

【媒體報導】想認識原生植物嗎?林試所長曾彥學:我都會放在保育場域展示區

更新時間:2021-09-02 15:25:54 / 張貼時間:2021-09-02 09:44:46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農傳媒
1,538
稿源:2021-09-01/農傳媒/游昇俯

臺灣土地面積3萬多平方公里,有逾5千種維管束植物,單位面積擁有的植物種類比日本、菲律賓高。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所長曾彥學表示,環境改變造成物種消失,目前有五分之一植物亟待「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搶救,明年將在全臺建置6個保育場域,除了保種,透過展示區設置讓國人認識臺灣珍貴植物。

曾彥學是樹木學、植物分類學、原生植物調查專家,取得臺灣大學森林學博士學位後,先在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服務,調任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從事全臺各縣市植物資源調查,長達13年,2005年擔任興大森林學系教職,今年2月借調出任林試所所長一職,推動方舟計畫及提升國產材自給率。

臺灣植物多樣性世界前段班 特有種占四分之一強
臺灣植物種類多,一方面是過去曾與亞洲大陸相連,部分物種來自大陸;另一方面也由於臺灣位於東亞島弧中間,是北方冬候鳥與南方夏候鳥交集的重要遷徙地,候鳥帶來的種籽讓臺灣植物種類豐富起來。

曾彥學表示,20世紀重要的植物分類學者、前蘇聯植物學家塔赫塔江(Армен Леонович Тахтаджян)曾將全世界依據陸地植物特性區分為六大植物地理區系(界),臺灣正好有兩大植物區系交會,以橫跨屏東枋寮到臺東大武的「浸水營古道」為界,以北是「全北植物區系界」、以南是「舊熱帶植物區系界」,因此植物種類繁多。

南北兩區系植物交會,特殊的地理環境再產生臺灣特有種,使得臺灣5千多種維管束植物中,特有種就有約1,200種、約占4分之1,比例之高在全世界島嶼國家中名列前茅。不過,曾彥學感嘆,臺灣在植物地理學上是很特殊的島嶼,植物種類多元,但超過一半人口認識的原生植物卻不超過10種,許多人能回答的不外「花草木」3種。

加速臺灣原生植物保種 推動2.0版方舟計畫
依據《2017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臺灣極危(CR)、瀕危(EN)及易危(VU)等瀕臨滅絕植物有984種,約占5千種維管束植物20%,等於臺灣有5分之1的植物瀕臨滅絕。為建置臺灣特稀有植物保種的基礎建設,避免受威脅的特稀有植物滅絕,政府於108年推出為期四年的「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

臺灣植物物種豐富,山林裡的植物已經劃設國家公園、保護區等加以保護,但臺灣人口95%集中居住在海拔500公尺以下的平地,土地開發加上農田、果園使用農藥的威脅,使得許多稀有植物生育地愈來愈少,林試所方舟計畫因此積極收集種原,做植物原棲地之外的域外保種。

「由於平地生育地減少,許多稀有植物最後只能逃到軍事管制區或墓地等人跡罕至的地方」,曾彥學舉例,「華薊」原來全臺可見,後來只剩苗栗一帶的公墓;以臺中地名命名的「大安水簑衣」,以前是海邊的水生植物,現在野生物種只剩臺中市一小塊區域才有;「海南草海桐」是潟湖砂質泥灘地生長植物,以前西南沿海普遍可見,但後來也只剩臺南馬沙溝一處地層下陷的墓地生育地,因此透過方舟計畫域外保種格外重要。

曾彥學說,方舟計畫目前執行野外調查、種原收集等工作,明年將會進入2.0版,預計在全臺北、中、南各建置6個保育場域,包括室內的育苗溫室、保種溫室、展示溫室及戶外的苗圃、域外保存區及主題展示區,除了保種,也要透過展示區設置,讓國人可以認識臺灣有哪些珍貴植物。

複製興大原生植物保種經驗 明年展示海濱植物
曾彥學任教興大時曾兼任興大實驗林管理處處長,掌管惠蓀、新化、東勢及文山4個實驗林場,曾在最大的惠蓀林場收集臺灣具有食用、藥用潛力的原生植物保種,並將這些稀有植物進行主題展示,設置「月桃巷」、「蕉道」、「桂族柿家」、「茶道」及「藥用植物園」等主題景點。曾彥學說,未來他希望將興大原生植物保種、展示的成功經驗在林試所加以擴大經營。

他以海濱植物為例,未來方舟計畫展示區將依據國內8種海濱植物生育地做保種展示,包括淡水河以北經基隆到宜蘭頭城的火山岩地質,桃竹苗一帶、淡水河到大安溪的沙丘,中彰雲一帶、大安溪到北港溪的砂質泥灘地,北港溪以南經嘉義、臺南到屏東高屏溪的沙洲,高屏溪以南到屏東車城的礫石灘,墾丁的高位珊瑚礁,花東的沉積岩,以及河口紅樹林的沼澤地等。

推廣國人欣賞 植物不是只有花、果實葉子也可愛
國人喜歡會開美麗花朵、大面積栽培「數大即美」的園藝景觀植物,隨風潮演替流行過種櫻花、黃花風鈴木等,但這些植物都是外來種。曾彥學獨鍾原生植物,他還在興大時就協助林務局篩選出106種推薦園藝景觀用臺灣原生植物。

林試所臺北植物園今年3月展開「野花園」的新計畫,利用近70種、5千多株的臺灣原生野草花,在僅僅百餘平方公尺草地上,營造出臺灣獨特的亞熱帶植物景觀,其中甚至包括方舟計畫搶救的20種受威脅植物。

曾彥學說,菊科黃花植物如「臺灣蒲公英」最早開花、中午凋謝,紫花植物如「佛氏通泉草」能開到下午,白花如「魚腥草」能開到晚上,林試所挑選不同色系花卉植物,讓民眾不同時段前來都有可看之處;原生野草花不僅美麗,適應力也比一般園藝植物強,藉此推廣民眾種植。

林試所樓梯間及辦公室會以較為人所知的、耐陰的臺灣原生植物布置,曾彥學來到林試所後,更運用其植物分類專業,從方舟計畫復育植物中挑選出2、30種,在部分生長階段也具耐陰特性的植物做布置,例如蘭嶼肉桂、柿葉茶茱萸等,同時測試這些尚未商業生產的植物,所具有的環境適應性。

臺灣民眾比較欣賞能開美麗花卉的植物,曾彥學則說,植物有固定的花期,不開花的時候,他希望推廣民眾也能從葉子、果實欣賞臺灣原生植物的美好。

千元鈔背面左下角的植物,經曾彥學鑑定發表為新種「塔塔加薊」;這些珍貴植物可能有賴方舟計畫保護,曾彥學也希望國人多認識國內原生植物。圖片提供/曾彥學

千元鈔背面左下角的植物,經曾彥學鑑定發表為新種「塔塔加薊」;這些珍貴植物可能有賴方舟計畫保護,曾彥學也希望國人多認識國內原生植物。圖片提供/曾彥學

臺灣植物物種豐富,此為曾彥學發表新種植物「呂氏鷗蔓」。圖片提供/曾彥學

臺灣植物物種豐富,此為曾彥學發表新種植物「呂氏鷗蔓」。圖片提供/曾彥學

曾彥學發表的新種植物「浸水營柃木」。圖片提供/曾彥學

曾彥學發表的新種植物「浸水營柃木」。圖片提供/曾彥學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