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首頁
  • 興新聞
  • 【媒體報導】「一所大學守護一條河」MOU簽署 公私協力推展在地水環境文化

【媒體報導】「一所大學守護一條河」MOU簽署 公私協力推展在地水環境文化

更新時間:2021-12-14 09:45:26 / 張貼時間:2021-12-14 09:34:57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教育廣播
1,712
稿源:2021-12-14/教育廣播

為永續發展河川水環境,臺中市長盧秀燕與中興大學、臺中教育大學、逢甲大學校長及東海大學副校長,共同簽署「一所大學守護一條河」合作協議備忘錄,期盼藉由分享水環境工程建設成果,各校實踐社會責任,帶動民眾參與水環境維護及周邊區域發展。

盧市長表示,市府申請中央前瞻水環境改善計畫,補助整治鄰近東海大學的東大溪、中興大學的綠川與旱溪排水、臺中教育大學的柳川、逢甲大學的惠來溪及潮洋溪等河川。她特別感謝中央與市議會支持河川整治的計畫與經費,相關整治總工程費高達35億餘元,皆如期如質完成。

此外,相關工程在市府舉辦第一屆公共工程獎獲特優等獎項肯定,其中,東大溪、綠川及惠來溪更是分別獲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第21屆公共工程金質獎」設施類工程2件,包含優等、佳作各1件,以及水利類1件佳作的亮眼成績。另水利局連續兩年榮獲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公共工程金質獎「特別貢獻獎」肯定,顯示台中市水環境工程品質有目共睹。盧市長說,嶄新河川需要在地各校共同愛護、管理與使用,公私協力讓水環境工程能永續發展。

簽署儀式也邀請四校於園區內舉辦籃球聯誼賽,並由盧市長及中興大學校長薛富盛、臺中教育大學校長王如哲、逢甲大學校長李秉乾、東海大學副校長王立志共同為球賽開球。


「一所大學守護一條河」MOU簽署 盧秀燕:盼公私協力推展在地水環境文化

稿源:2021-12-14/中國廣播/寇世菁

台中市政府為永續發展河川水環境,市長盧秀燕13日與中興大學、台中教育大學、逢甲大學校長及東海大學副校長,共同簽署「一所大學守護一條河」合作協議備忘錄(MOU),期盼公私協力推展在地水環境文化,進一步帶動民眾,參與水環境維護,及各河川周邊區域發展。

盧秀燕表示,當年就讀政大地政系時,執教都市計畫的老師曾說,一個國家要有好的河川才會偉大,一個大學要有好的河川溪流才會成為好的大學。因此,市府申請中央前瞻水環境改善計畫,補助整治鄰近東海大學的東大溪、中興大學的綠川與旱溪排水、台中教育大學的柳川、逢甲大學的惠來溪及潮洋溪等河川。她特別感謝中央與市議會支持河川整治的計畫與經費,相關整治總工程費高達35億多元,都能如期如質完成。

此外,相關工程在市府舉辦第一屆公共工程獎獲特優等獎項肯定,其中,東大溪、綠川及惠來溪更是分別獲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第21屆公共工程金質獎設施類工程2件,包含優等、佳作各1件,以及水利類1件佳作的亮眼成績。另外,水利局連續兩年榮獲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公共工程金質獎特別貢獻獎肯定,顯示台中市水環境工程品質有目共睹。盧秀燕說,嶄新河川需要在地各校共同愛護、管理與使用,公私協力讓水環境工程能永續發展。

水利局長范世億表示,感謝東海大學無償提供東大溪整治工程所需土地;中興大學配合綠川水環境改善計畫,拆除興大路從人文大樓北側到雲平樓的圍牆,同時拓寬人行道,使學校跟鄰近社區融合;台中教育大學地理位置鄰近柳川,前校長賴清標設立柳川文學獎至今已有15屆,其中包含中師頌等不少文學作品都與柳川有關;以及逢甲大學緊鄰惠來溪及潮洋溪,水利工程系教授不僅在工程設計階段提供寶貴建議,並已將整治成果納入創新CDIO工程教學模式相關課程。

范世億說,東大溪等河川整治以水質改善為核心,除兼顧既有的河道防洪機能外,同時進行水質改善及整體水岸環境提升,以晴天污水截流方式削減或隔離污染源進入河川,並將截流後污水以礫間處理方式淨化,每日最高可處理污水量可達8.2萬噸,約43座國際標準游泳池。簽署MOU,就是鼓勵大學以在地發展需求為導向,發展以地方為本位新型課程與活動,再連結區域內公私部門資源,並透過在地座談等方式,帶動大眾參與水環境維護及推廣環境教育課程。


「一所大學守護一條河」 4校合作簽署備忘錄

稿源:2021-12-13/台視新聞

台中市府積極整治東大溪、綠川、柳川、惠來溪及旱溪排水等河川,為了維護嶄新的河川水環境,更與東海大學、中興大學、臺中教育大學及逢甲大學等四校簽署「一所大學守護一條河」共同合作協議備忘錄,透過師生一起帶動民眾參與水環境維護,發展各河川周邊區域。
盧秀燕市長與中興大學、台中教育大學、逢甲大學校長及東海大學副校長,共同簽署「一所大學守護一條河」合作協議備忘錄(MOU)

盧秀燕市長與中興大學、台中教育大學、逢甲大學校長及東海大學副校長,共同簽署「一所大學守護一條河」合作協議備忘錄(MOU)

大合影

大合影

四校籃球友誼賽開球。

四校籃球友誼賽開球。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