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中興大學後醫系首度招生 中部第一所國立大學醫學系想改變什麼?
更新時間:2022-03-29 09:07:38 /
張貼時間:2022-03-24 11:02:29
興新聞張貼者
單位秘書室
新聞來源天下雜誌
2,485
稿源:2022-3-18/天下雜誌
時隔39年,衛福部終於再度核可國立中興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學士後醫學系」的設立招生,且各校23名都是公費生名額,其中,中興大學後醫系更是中部第一個國立大學醫學系,同時與臺中榮民總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童綜合醫院、秀傳醫療體系4大醫院合作。為什麼臺灣還需要更多醫生?中部第一所國立大學醫學系,能帶來什麼改變?
臺灣在去年之前,一共有13所大專院校設有醫學系,一年共培育約1300名應屆畢業生,如果依照WHO「每萬人口至少有10位醫生」的標準,臺灣的醫生人數已經非常足夠,最重要的問題點,在於「不患寡而患不均」。
都市醫療資源充足 偏鄉卻找不到醫生
全臺灣目前共有358個鄉鎮市區,其中有48個鄉鎮醫師人數低於10名,總缺額人數265名中,中部就佔了100個名額,是醫師人力資源最不足的區塊,再加上這些鄉鎮醫師老化的狀況嚴重,未來幾年內現有醫師逐漸退休後,醫生缺乏的狀況將更為嚴重。從衛福部這次核可的後醫系名單中,不難看出一方面希望透過公費生名額充足偏鄉醫師人力,另一方面,也透過讓醫療教育更加「南北均衡」,促進未來區域醫療人力的平衡。其中,中興大學更特別提撥10%,也就是2個招生名額給原住民學生,即是希望強化醫生留任偏鄉的意願。
中興大學後醫系採哈佛大學模式,哈佛大學沒有自己的醫院,而是和周遭15家醫院及醫學研究中心進行整合,中興大學後醫系的成立,也獲得中部地區醫院的全力支持,包括臺中榮民總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童綜合醫院及秀傳醫療體系,未來都將成為興大的教學醫院,提供實習場域,也進行醫學生的專業臨床訓練。童綜合醫院院長童敏哲表示:「童綜合醫院服務區域很大範圍屬於偏鄉,如果有一間大學作為後援,未來在募才、留才、育才都非常有幫助。相信未來集結中部地區的醫院資源,不管是頂尖的醫學中心或下鄉的社區服務,能夠將醫學生培養得更加完整。」
跨領域優勢 培育「未來醫學」人才
衛福部本次核可招生的另一個共通點是三所學校皆以「學士後醫學系」進行招生,也就是招收不限科系的大學畢業生,入學後只要經過4年培育即可報考取得醫師證照,比一般6年制醫學系招生減少兩年。事實上,美國早已是以後醫系為主來培育醫生,臺灣在30年前也曾嘗試推行未果,然而時移世易,在現今以跨領域、跨科系為各產業主流的趨勢下,醫學人才對於跨領域知能─例如醫學與科技、醫學與社會科學的交流─的需求也較以往高出許多,未來後醫系也將漸漸成為趨勢,招收其他科系畢業的大學生,再進入後醫系接受醫學訓練。以達文西手臂聞名的達文西公司前任CEO,就是在MIT畢業後再攻讀哈佛醫學系。
臺中榮總院長、同時也是世界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表示,現今的醫療追求「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醫療,中榮與興大的合作也不只鎖定在醫學院和生命科學院,法政學院、理學院、工學院等也都是在醫療兼顧上需要密切合作的。他認為,從「未來醫療」發展的角度來看,中興大學作為一所綜合性大學,9大學院都有許多前瞻性發展,有著良好的基礎。目前身為國家科技部智慧醫療聯盟計畫主持人的他也特別讚佩興大校長薛富盛在後醫系籌畫之初就提出的「全人醫療、智慧長照、精準健康、預防醫學」四大主軸,三四年前提出的主軸就已預見現今的醫療生技產業重點。目前興大後醫系的課程設計中,第一年和第二年除了基礎醫學外,也特別增加全人醫療、智慧醫療及精準健康三個課程模組供選修。
大學與醫院互惠共生 開創醫學教育新典範
「無論從社會責任或學校發展機會的角度來看,培養醫學公費生都是中興大學應該做的事。」薛富盛校長表示,之前全國10所招收醫學系公費生的學校,沒有一所在中部,讓本身來自澎湖離島的他對於這個問題的感受特別深刻,「大學本身就是非營利機構,在這件事上我們責無旁貸。根據客觀資料,中興大學在設立醫學系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條件,尤其是我們有許多醫學相關的特色領域,更沒有理由不勇往直前。」
近年來,WHO積極倡導One Health(醫學一體,以保障地球眾生的健康與福利),新冠疫情流行之下,更讓人類意識到人類與環境、動物的健康彼此息息相關。目前全臺大專院校中,中興大學和臺灣大學是唯二同時擁有這三種領域醫學教育的學校。「One Health就是中興大學想要強化的方向。我們把後醫系和醫學院視為志業,在4所教學醫院全力支持下,相信對中興大學未來的發展會產生結構性的改變,更能開創臺灣醫學教育的新典範!」
3月11日舉辦的興大後醫系招生記者會上,臺中榮總陳適安院長也感慨地表示,臺中榮總成立至今,同仁們最遺憾的就是沒有一所密切合作的醫學系。目前北榮的醫師們已經和陽明交大有密切的合作,但對於中榮的醫師而言,地理交通的距離仍是一大阻礙。「這次興大成立後醫系,等於圓了臺中榮總40年來的夢,無論在學術研究或教學發展上都能有更密切的配合。」透過大學與醫院的合作,互蒙其利,為中部地區培養醫療人才的同時,也一起促進中部地區、乃至於臺灣的醫療進步。
時隔39年,衛福部終於再度核可國立中興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學士後醫學系」的設立招生,且各校23名都是公費生名額,其中,中興大學後醫系更是中部第一個國立大學醫學系,同時與臺中榮民總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童綜合醫院、秀傳醫療體系4大醫院合作。為什麼臺灣還需要更多醫生?中部第一所國立大學醫學系,能帶來什麼改變?
臺灣在去年之前,一共有13所大專院校設有醫學系,一年共培育約1300名應屆畢業生,如果依照WHO「每萬人口至少有10位醫生」的標準,臺灣的醫生人數已經非常足夠,最重要的問題點,在於「不患寡而患不均」。
都市醫療資源充足 偏鄉卻找不到醫生
全臺灣目前共有358個鄉鎮市區,其中有48個鄉鎮醫師人數低於10名,總缺額人數265名中,中部就佔了100個名額,是醫師人力資源最不足的區塊,再加上這些鄉鎮醫師老化的狀況嚴重,未來幾年內現有醫師逐漸退休後,醫生缺乏的狀況將更為嚴重。從衛福部這次核可的後醫系名單中,不難看出一方面希望透過公費生名額充足偏鄉醫師人力,另一方面,也透過讓醫療教育更加「南北均衡」,促進未來區域醫療人力的平衡。其中,中興大學更特別提撥10%,也就是2個招生名額給原住民學生,即是希望強化醫生留任偏鄉的意願。
中興大學後醫系採哈佛大學模式,哈佛大學沒有自己的醫院,而是和周遭15家醫院及醫學研究中心進行整合,中興大學後醫系的成立,也獲得中部地區醫院的全力支持,包括臺中榮民總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童綜合醫院及秀傳醫療體系,未來都將成為興大的教學醫院,提供實習場域,也進行醫學生的專業臨床訓練。童綜合醫院院長童敏哲表示:「童綜合醫院服務區域很大範圍屬於偏鄉,如果有一間大學作為後援,未來在募才、留才、育才都非常有幫助。相信未來集結中部地區的醫院資源,不管是頂尖的醫學中心或下鄉的社區服務,能夠將醫學生培養得更加完整。」
跨領域優勢 培育「未來醫學」人才
衛福部本次核可招生的另一個共通點是三所學校皆以「學士後醫學系」進行招生,也就是招收不限科系的大學畢業生,入學後只要經過4年培育即可報考取得醫師證照,比一般6年制醫學系招生減少兩年。事實上,美國早已是以後醫系為主來培育醫生,臺灣在30年前也曾嘗試推行未果,然而時移世易,在現今以跨領域、跨科系為各產業主流的趨勢下,醫學人才對於跨領域知能─例如醫學與科技、醫學與社會科學的交流─的需求也較以往高出許多,未來後醫系也將漸漸成為趨勢,招收其他科系畢業的大學生,再進入後醫系接受醫學訓練。以達文西手臂聞名的達文西公司前任CEO,就是在MIT畢業後再攻讀哈佛醫學系。
臺中榮總院長、同時也是世界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表示,現今的醫療追求「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醫療,中榮與興大的合作也不只鎖定在醫學院和生命科學院,法政學院、理學院、工學院等也都是在醫療兼顧上需要密切合作的。他認為,從「未來醫療」發展的角度來看,中興大學作為一所綜合性大學,9大學院都有許多前瞻性發展,有著良好的基礎。目前身為國家科技部智慧醫療聯盟計畫主持人的他也特別讚佩興大校長薛富盛在後醫系籌畫之初就提出的「全人醫療、智慧長照、精準健康、預防醫學」四大主軸,三四年前提出的主軸就已預見現今的醫療生技產業重點。目前興大後醫系的課程設計中,第一年和第二年除了基礎醫學外,也特別增加全人醫療、智慧醫療及精準健康三個課程模組供選修。
大學與醫院互惠共生 開創醫學教育新典範
「無論從社會責任或學校發展機會的角度來看,培養醫學公費生都是中興大學應該做的事。」薛富盛校長表示,之前全國10所招收醫學系公費生的學校,沒有一所在中部,讓本身來自澎湖離島的他對於這個問題的感受特別深刻,「大學本身就是非營利機構,在這件事上我們責無旁貸。根據客觀資料,中興大學在設立醫學系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條件,尤其是我們有許多醫學相關的特色領域,更沒有理由不勇往直前。」
近年來,WHO積極倡導One Health(醫學一體,以保障地球眾生的健康與福利),新冠疫情流行之下,更讓人類意識到人類與環境、動物的健康彼此息息相關。目前全臺大專院校中,中興大學和臺灣大學是唯二同時擁有這三種領域醫學教育的學校。「One Health就是中興大學想要強化的方向。我們把後醫系和醫學院視為志業,在4所教學醫院全力支持下,相信對中興大學未來的發展會產生結構性的改變,更能開創臺灣醫學教育的新典範!」
3月11日舉辦的興大後醫系招生記者會上,臺中榮總陳適安院長也感慨地表示,臺中榮總成立至今,同仁們最遺憾的就是沒有一所密切合作的醫學系。目前北榮的醫師們已經和陽明交大有密切的合作,但對於中榮的醫師而言,地理交通的距離仍是一大阻礙。「這次興大成立後醫系,等於圓了臺中榮總40年來的夢,無論在學術研究或教學發展上都能有更密切的配合。」透過大學與醫院的合作,互蒙其利,為中部地區培養醫療人才的同時,也一起促進中部地區、乃至於臺灣的醫療進步。